<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岳陽醫院背后有片居民違建,靜安區拆了違建,居民竟然寫來感謝信

來源:上觀區情2018.2.12

拆違前,從南京西路望過去,大樓輔樓二樓三樓的平臺上,滿是各色私搭小房,長年累月風吹雨打,破舊不堪。拆違后,街道為居民搭建了公共廚房和獨立衛生間,并因地制宜進行了改造。

最近,家住青海路44號的一戶居民給靜安區領導寫來一封感謝信,感謝在他的推動下,南京西路街道遏止了這幢樓10戶居民長達50年的違法搭建,并通過“靜安美麗家園”建設極大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境。

拆違前

去年5月,區領導帶隊進行“路長制”南京西路巡查時,發現青海路44號大樓外部存在嚴重違法建筑問題,既有安全隱患又影響市容環境,要求落實整改。街道在排摸時發現,這些違建情況比較復雜:大樓本身屬于經營性用房,在上世紀50、60年代,這處房屋由上海市衛生局使用,其中輔樓二樓與三樓被作為衛生系統職工及家屬用房,并延續至今,在上世紀70年代大樓又由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承租,多年來大樓內有10戶居民居住,違建以衛生間與廚房為主,解決這些居民的生活需求。

拆違要堅決拆除,但居民生活訴求也要兼顧。考慮到樓內居民多年居住其中,生活條件比較艱苦,靜安區將這10戶居民列入靜安美麗家園項目。

居民在公共空間內“劃地盤”,上個廁所要從家里走20多米

“我小時候一直把這里的木扶梯當滑滑梯玩,一轉眼,都快70歲嘍。”青海路44號內,居民張阿姨指著一段木滑梯回憶過去。她說,由于老房子生活起居條件差,大家很早就在公用空間里“劃地盤”了。

于是,一個個違建就慢慢搭出來了。樓道走廊里、公共平臺上,10戶居民為了解決上廁所與做飯問題,紛紛私自搭建了衛生間與廚房。生活空間的逼仄造成了居民因為“爭地盤”矛盾不斷。“灶臺和飯桌擺在家門口的樓道上,那還是小動作,甚至破窗破墻,搭建了‘空中樓閣’和‘私人花園’,當廚房與衛生間,還有的索性用于住人,存在極大安全隱患。”一戶居民這樣告訴記者。

青海路44號,最近處距離南京西路只有20米。拆違前,從南京西路望過去,大樓輔樓二樓三樓的平臺上,滿是各色私搭小房,長年累月風吹雨打,破舊不堪。

拆違前

不過,10戶居民也確實有苦衷。大樓本來就不屬于居民用房,沒有衛生設施,每家房間又只有10多平方米,非常局促。有戶居民說,自己家的廁所原來搭建在三樓的平臺上,每次上廁所要穿過長長的走廊,走上20來米才到廁所。三樓走廊原來是敞開式的,冬天夜里冷風颼颼,上個廁所,人都要打幾個寒顫。這些居民以高齡老年人口居多,年齡最大住戶超過90歲,生活在這樣環境中的不便,可想而知。

耐心做通群眾工作,拿出“一家一方案”

“違建要堅決拆除,但居民的切身利益也要納入考量。”在處理之初,區領導就如此強調。

城管、房辦、物業上門實地勘察,經確認,違法搭建屬實,相關職能部門當即開具相關整改通知。考慮居民實際訴求,街道計劃在拆除違法建筑的同時,將居民廚衛等生活設施建設納入考量,制定一體化設計改造方案。

一家一個獨立衛生間

街道協調聯系區房管局、置業集團、岳陽醫院等部門,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考慮到樓內居民多年居住其中,生活條件比較困難,為此,街道將岳陽醫院改造納入美麗家園建設,并聘請專業公司對改造方案予以設計。

公共晾衣架

不過,最初推進工作并不順利。不少居民對改造非常抵觸,希望能夠通過舊改解決。于是,街道拆違辦干脆現場辦公,與居委會一起,每晚一家一戶到居民家反復做他們的思想工作,爭取居民配合,整治方案也根據居民需求一改再改,最終拿出了“一家一方案”。

推進中,街道注重工作方法,對反對情緒較小的樓層先行進行整治。在環境變好后,再邀請其他幾戶居民參觀。這些居民看到先行整治區域的巨大變化,態度也轉變了。

多方配合挖空間,打造公共廚房與獨立衛生間

上月,青海路44號違建拆除與美麗家園建設基本完成。記者日前走進大樓,熱心居民一一指給記者看大樓的變化:二三樓的長走廊內,本來家家門口都堆了很多雜物,原本就不寬的樓道被擠得只能容下一人通行,這次街道一下子清理了20噸雜物,樓道寬敞了,樓內的瓷磚都是新鋪的,墻壁都刷得雪白;三樓的樓內走廊原來是敞開式的,冬天被風一吹,冷得要命,如今走廊都裝上了玻璃窗,既擋灰、隔音又保暖;以前公共樓梯上方拉滿長繩,掛滿“萬國旗”,不但難看,還擋光線,這次街道在公共平臺上給大家搭建了晾衣架,上面還制作了玻璃雨棚。

安裝了窗戶的三樓走廊

最讓居民窩心的是上廁所與做飯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街道與岳陽醫院溝通后,岳陽醫院非常支持這次整治,拿出了原來醫院用作藥房、倉庫與更衣室的空間,提供給居民作為公共空間使用。

公共廚房

有了這些空間,街道因地制宜,為居民搭建了每家一個的獨立衛生間,打造了一處相對寬敞的公共廚房。

當天,張阿姨一定要拉著記者好好看看這處公共廚房。灶臺、排煙罩,家家一套,一應俱全,廚房中央還有一處料理臺。“原來我在自己搭建的廚房里面做飯,做好飯要在露天走一段才能端到自家房間里。遇到下雨,我還要一手撐傘一手端飯。現在完全不用了。”

居民公約

街道副主任沈偉介紹,為保持生活環境的整潔,防止回潮,街道將這10戶居民的房屋日常管理交給靜安置業旗下的物業公司,由物業公司負責保潔、保修等工作。此外,街道自治辦與居委會還一起引導居民制定了《居民公約》,督促居民養成文明的生活習慣。

圖片均來自上海靜安微信號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