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虹鎮老街居民“回家”參加街道大調研,提了這些建議……

來源:上觀區情2018.2.28

摘要:大調研,不但要聽取現在居民們意見,也會聽取已搬離虹鎮老街、為舊區改造作出過貢獻的居民意見,使嘉興社區發展得更好。

今天,在位于天寶路的嘉興路街道市民第一驛站,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跑到社區食堂、老年活動室、養老院,這里轉轉、那里瞧瞧,不住地感慨:“真好!老年人在這里多適意!”其實,說他們是“客人”也不準確,他們都是曾經住在虹鎮老街及附近的居民。

原來,元宵節前期,虹口區嘉興街道特意邀請了10余位原先居住在虹鎮老街的居民“回家”,參加一場大調研座談會和“老家”元宵活動。那些已經搬至顧村、淞南、嘉定北等地的老居民們紛紛從各地趕回“老家”參加活動。“這里的黨組織沒有忘記我們,大調研還專門邀請我們來聽意見,聽取對‘老家’發展的建議……”原住張橋居民區的老黨員徐道慶說。

據了解,虹鎮老街曾是本市出了名的棚戶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虹口區對這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舊區改造,許多原居住在環境惡劣、低矮潮顯簡陋房里的居民,通過改造,告別了居住了幾十年的簡屋,生活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在虹鎮老街地區居住了40多年,從青少年時期一直居住到退休。當時居住條件實在太差,只有不到30平方米,只好在陽臺上搭個房睡覺。現在自己住在顧村,女兒住在美蘭湖,面積加起來有170多個平方米,真是開心啊!”曾住在虹鎮老街的趙孝清在座談會上說。

趙孝清告訴記者,雖然自己已搬離虹鎮老街地區多年了,但對這里還是很有感情,經常會“回家看看”。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天虹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菊花說,居民區黨總支每月25日舉行組織生活,許多曾經居住在這里的黨員都會從浦東曹路、寶山顧村、羅店等地趕來,準時參加黨組織活動。

參加座談會的胡錫奇也有著與趙孝清同樣的感受,他說:“這里的黨組織始終記著我們,把我們當自己人。我們也把這里看成是自己的‘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難,依然還會告訴‘娘家人’,我們現在不但在居住地做社區公益事業,還經常回‘娘家’來做社區公益,做志愿者。居住了幾十年,有一份感情了。”

不過,大家感慨最多的還是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座談會前,10余位老居民實地了解了嘉興地區的發展情況,參觀了社區商業設施月亮灣、嘉興街道市民驛站第一分站、社區食堂等,體驗了街道市民驛站的各種軟、硬件設施,并一起包元宵,參加了街道舉行的新老居民慶元宵活動。不少居民發現,幾年來這里的發展實在太快了,原來的棚戶房子基本消失了。原先住的地方已是高樓林立,環境漂亮了許多。在“故土離愁情”環節,老居民們深情暢談了改革開放給他們生活帶來的變化,講到動情時,一些人還流下了熱淚。

一直懷有“故土情節”的趙孝清希望,“社區改造后,現在的居委會還能保留,我們還能常常回娘家,聊聊家常,看看發展。”

72歲的單招娣以前住在新陸村,曾經“20戶人家合用一間衛生間”,去年動遷選擇了全貨幣方式,如今住在同屬嘉興路街道的飄鷹小區。她特別希望:“市民驛站可以再多一些,老年人吃飯的地方可再多一些。”她還建議:“能否也像江灣鎮街道那樣,成立一個街道層面的‘老房加裝電梯工作室’,指導居民加裝電梯的具體方案以及如何走流程等,讓更多的老房居民可以享受到乘坐電梯的便利。”

還有一些居民建議,街道以后要多組織類似的老街居民“回家”的活動,讓大家多些故地重游和團聚的機會。對于虹鎮老街的一些舊物,也可以通過展覽等形式展示出來,讓更多年輕人知道這段歷史。

虹口區嘉興路街道負責人表示,20余年的改造,原先棚戶一片的簡陋房屋、環境臟亂差的地區,已變成了一幢幢現代化的高樓,華師大一附中、新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型社區商業、即將建成的新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先后落地,使得虹口區嘉興地區成了上海市最具活力的現代化住宅區。大調研,不但要聽取現在居民們意見,也會聽取已搬離虹鎮老街、為舊區改造作出過貢獻的居民意見,使嘉興社區發展得更好。

“等到這塊地區的改造全部完成后,我們一定還要再回來看看。”參加座談會的原虹鎮老街居民一致表示。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