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被盜用無法申請公租房起訴獲賠
來源:北京青年報2018.3.2
市民李女士在辦理公租房申請手續時,被告知自己的工資超出標準,無法申請公租房。李女士查詢納稅憑證發現自己身份信息被某公司盜用報稅,致使自己公租房申請遇阻。李女士遂以姓名權糾紛向密云區法院提起訴訟,索賠10.5萬元。被告辯稱此事系某臨時工盜用李女士身份,公司并不知情。最終法院判決被告公司賠償李女士各類損失5.9萬元。
申請被駁回致發現“意外之財”
原告李女士訴稱,2017年6月,自己在向房管部門填報公租房申請時,材料多次填報均被退回,管理部門告知其個人年收入已超政策規定最低收入水平。
無奈之下,李女士到當地地稅部門打印自己的納稅憑證,結果發現竟然有一筆自己從未知曉的“意外之財”。根據納稅記錄,有一家公司近年來一直在給她發工資,而李女士并未在該公司工作,也未曾收到任何工資。李女士認為, 該公司為了達到某些目的盜用了她的身份,遂將該公司訴至法院,要求停止盜用自己身份信息,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精神損失費5000元,并在報紙上刊登致歉聲明。
被告辯稱臨時工所為
法院調查查明,2010年1月至今,李女士一直在某鐵礦公司上班。北京市地稅局為李女士出具的個人所得稅清單載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被告公司以李女士姓名虛假發放工資15次,共計5萬余元。2017年6月,李女士申請公租房時遇阻。
起初,被告公司表示自己確實使用了李女士的身份,并一直在給李女士發工資,其目的是用于避稅。然而此后在庭審期間,被告改口稱,公司主要從事苗木綠化,招用的是臨時工,其中有人拿了原告的身份證來應聘,財務無法核實真實身份。公司沒有過錯,僅有審查不嚴的過失。原告未舉證自己符合公租房申請條件,且損失不大,因此公司僅同意口頭道歉。
法院判決原告獲賠5.9萬元
密云區法院認為,公民、法人享有姓名權,禁止他人盜用。本案被告未經原告同意或授權擅自以原告的姓名及身份信息向稅務部門交納個人所得稅,屬于盜用他人姓名,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姓名權,被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因被告的侵權行為導致原告失去一次最佳申請公租房的機會,同時影響原告不能及時入住公租房,多支付租房費用,給原告造成了經濟損失。對于經濟損失的數額,法院根據公租房的收費情況、轄區租賃房屋的費用行情,以及被告因盜用原告姓名的獲利情況予以酌定。
最終法院作出判決,要求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4萬元,可得利益及機會損失3萬元,精神損失費5000元,合計5.9萬元,同時要求被告在媒體上刊登道歉公告。 (楊琳)
更多資訊
-
關注!上海出臺住房公積金支持城市更新政策2023.9.8
市住建委介紹,為支持深化城市有機更新,進一步發揮住房公積金提升居民居住品質、改善群眾居住條件的制度作用,市住建委第六十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調整本市住房公積金購買存量住房最長貸款期限的通知》及《關… 查看詳情 >
-
長三角示范區綜合交通規劃有何特點?注重生態優先、水陸并舉2023.8.23
8月2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及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負責同志出席,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 查看詳情 >
-
市域鐵南楓線年內開工,規劃研究地鐵27號線!上海臨港將推進這些重點工作2023.8.22
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介紹臨港新片區四周年發展成就及下一步總體考慮等有關情況。 記者會上獲悉,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繼續堅持以“… 查看詳情 >
-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上海出臺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8.16
為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和數據要素產業創新高地,本市出臺《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在加強數據產品新供給、激發場景應用新需求、…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