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嘉定這批“騎友”,以前騎行天下,現在竟然愛圍著街道打轉

來源:上觀區情2018.3.26

摘要:充分利用老舊小區閑置花壇、街角小面積“邊角料”綠地、小區鐵欄桿沿線、河道整治后的合適水面等“碎片化空間”,通過“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方法來定點增綠,上海這個街道打造了一個個微型花園,整體提升了街道的環境面貌。

年過七旬的奚向東是個退休教師,在嘉定區新成路街道組建了一支五六十人的騎游隊,以往春天都會定期組織大家到街道外、區外騎游賞景,這兩年他們在街道內的騎游活動越來越頻繁了:“在本街道的道路上騎車,哪兒都能看到綠色,到處都是花,整片都是花園,不用騎得很遠去尋覓景色了!”每天或早或晚,奚老都會帶著“騎友”們在街道里騎上一圈。

“花多綠密”的現狀,源自新成路街道近來的一項景觀設計:充分利用老舊小區閑置花壇、街角小面積“邊角料”綠地、小區鐵欄桿沿線、河道整治后的合適水面等“碎片化空間”,通過“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方法來定點增綠,打造了一個個微型花園,整體提升了街道的環境面貌。目前,街道城區綠地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近40%。

老小區花壇閑置、道路綠化單一怎么破?

新成路街道成立于1995年,轄區內不少小區建造于上個世紀,不少都存在硬件設施陳舊缺失、設計理念相對落后的問題。“有的小區綠化面積原本較小,整體不太美觀;有的小區花壇養護沒跟上,有黃土裸露的情況;有些居民看到土地閑置了,就開始往花壇里種菜。”新成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秦文忠告訴記者。

此外,小區外、道路邊的街角綠化此前也存在“顏色單一、品種單一、層次單一”的問題:由于景觀設計滯后、設施老化等原因,街角綠化大部分都是草坪,“面積是有了,但觀賞性不夠,不少街道居民反映,大家更喜歡彩色的、高低參差的立體式綠化景觀。”

新成路街道轄區面積僅有5平方公里多,全街道有61個居民小區,與區域面積較大的街鎮相比,在新成路街道大面積植樹種綠不太現實。如何才能在“面積小、小區密”的情況下改善居住環境?新成路街道充分利用了轄區內的“碎片化空間”:從前年末去年初開始,街道把社區綠地資源、街角綠地、河道水面空間、小區鐵欄桿“垂直空間”等充分利用,建立一個個數十平方米甚至只有幾平方米的微型花園,種植薔薇、月季、茶花、花葉石榴等各種花木。

新成路街道社區管理辦主任盧曉華告訴記者,一年多來,新成路街道改造了7個街角的綠化空間,總面積近500平方米,同時排摸轄區內所有小區具備建設條件的零散綠地,啟動了小區微型花園建設,可改善水質的水生植物也在部分河道上開展了試種。

不求“大而全”,打造“一街一景”

走進迎園八坊小區,眼前的微型花園讓人眼前一亮:數十平方米的空間并不大,但種植了香水月季、藍羊茅、金邊花葉蔓、金雀花、細葉美女櫻等13種花木,色彩鮮艷,層次分明。這些綠化品種都不是名貴花木,易存活、花期長、視覺效果好是選擇花木品種的主要指標。秦文忠告訴記者,在“碎片空間”建綠,要不求“高大上”、不求“大而全”、不求“大一統”。“‘嬌滴滴’的名花名木不適合這樣的碎片化栽種,我們的種植理念是‘小區當公園建、道路當綠廊建’,見縫插針地植綠,品種上也不做統一規定,希望打造‘一街一景、一園一品、一路一花’的格局,讓群眾全年能見綠、四季能看花。”

由于種植空間形態各異、面積不等,街道對每一個小花園都“度身定制”了種植方案。比如,今年新成路街道將在倉場路與茹水路交叉口的東南角全新打造一個街心花園。由于面積相對較大,有約1300平方米,街道將把這塊空間分為花卉、林道、草坪三個區塊,其中花卉區以種植繡球花為主,配以花菖蒲,形成豐富的花海效果,外圍林道區主要種植無患子,搭配白玉蘭、櫻花、梅花等形成花廊景觀,草坪區采用開放式設計,搭配納塔櫟、銀杏、紅楓等色葉樹種,綴以四季花草和鵝卵石,滿足居民的休閑要求。

不只利用平地上的“碎片空間”,垂直的“碎片空間”也被充分利用了起來。從去年起,街道在轄區內主干道兩側的小區鐵欄桿下種植了爬藤薔薇和月季,共2.7萬株,一到花期,欄桿就成了“花墻”,墻外行人司機、墻內居民都可賞景。

為了改善水質,提升水質凈化功能,街道去年還在錢封浜試種了一些水藻類植物。與其它河岸不一樣的是,錢封浜部分河段穿過商業中心區,兩側河岸為垂直水泥墻,無法進行綠化種植。于是,相關部門在水泥墻上打釘后,按照一定的造型安裝花箱,在各個季節種植不同品種和顏色的花草。在河西段,河面被分割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內種植著水生美人蕉等水培綠植。“這些植物都是專業部門提供的品種,不會像水葫蘆一樣瘋長,而且有凈化水質的效果。”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水面上的綠化種植面積將增加,品種也會增多,香蒲、細葉莎草、水蔥等都將成為街道水面上的別致景觀。

希望百姓“走出家門就是景點”

身邊的“碎片空間”種上了花木之后,居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秦文忠告訴記者,不少小區的微型花園里都豎著各種植物的名牌,年輕爸媽帶著孩子在小區里走走逛逛,還能教孩子學習植物知識;原先不少小區花壇廢棄,居民不愿意多呆,微型花園造好后,居民愿意去走走,花園也就成了居民們溝通聚會的好場所。“再如,原先迎園路嘉戩公路路口處綠化生長雜亂無序,夾竹桃蔓延到馬路上,遮住視野還影響安全。經過綠化景觀改造后,安全隱患消失了,路口行人司機視野開闊了,景色也更美了。”

記者了解到,今年新成路街道將在轄區內61個小區中全部推廣微型花園建設,并將通過志愿護綠、共治共管的模式讓居民參與進來,街道相關部門將給志愿者開展種植養護技術指導。街角花園今年將新建2個,面積共2000平方米左右,圍墻根的爬藤綠植今年還將增種1萬多株,進一步完善“海陸空”全方位的的綠化布局。“通過碎片空間的充分利用,我們希望把整個街道打造成多彩園林,希望居民走出家門就能逛花園,隨時隨地掏出手機就能拍美美的風景照。”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