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 這些有趣地名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嗎?
來源:上觀區情2018.3.27
【金山為何叫金山】
眾所周知,金山得名于海上三島:大金山島、小金山島、浮山島。其實800多年前這三座島還是一座山,在陸地上的名字叫釗山。到了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后,釗山因為一次海陸變遷,沉到了海里,最后露出三個高峰,分別成為今天的三個島。
在釗山旁邊有座古城,南朝的顧野王《輿地志》說:“前京城,以地近京浦,故以為名。”到了唐末五代時期,吳越國國王錢镠在前京城的廢墟上重建城池,叫金山城,這時候,第一次出現了金山這個名字。到了清代雍正年間,本地區建了一個縣,就用了金山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現在的金山區!
【這些鎮名有故事】
1、金山衛
朱元璋做皇帝時,海上敵人是新政府最頭疼的事情,他就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選了金山島邊的筱官鎮設衛。衛,是當時軍隊駐守的地方,用現在的話說,可以叫軍區指揮中心所在地。也許你不知道,“衛”竟然管理了今天上海市范圍的軍事。因為筱官鎮這地方和海中金山島相望,所以取名叫——金山衛。
金山衛,處在江浙沿海重要的地方。明軍在這里抗倭,倭寇幾百年都不敢再來侵犯。在今天的石化衛一路邊樹林中,還有一個明代建的烽火瞭望臺遺址,用來偵查倭寇,一旦發現敵人,就向總部舉烽火發信號。到了清代雍正年間,金山衛憑借著明朝軍城的身份,一度成了金山縣城。后來,清代“衛”的身份取消,設“金山營”。
1958年,這里建金衛人民公社,這個地方有一段時間叫金衛。上世紀80年代,又開始叫金山衛。現在金山衛那有東平路、西靜路、南安路、北泰路,其實,這些路名出自原來金山衛城四個城門的名字。包括古城路,都反映了金山衛的歷史!
2、朱涇
說到朱涇,金山小伙伴都知道,這是金山的一個百年老縣城,他的得名和一個武將有關。東漢末期天下大亂,有個叫朱治的人跟著孫堅、孫策打仗。清代嘉慶年間《朱涇志》有句話說朱涇:“相傳東漢時朱治俸邑以河道朱涇得名”,說朱涇是朱治可以收稅的屬地,意思這個著名武將曾管理過朱涇。
南北朝時,已經有了“朱涇里”的稱呼。后來,金山縣的縣城搬到了朱涇。民國24年(1935年)新縣長向大廷到金山縣履職報到,他不知道金山縣署在什么地方,向人打聽,被指引到金山衛,他后來就下令把朱涇鎮正式改稱金山鎮。2年后,新縣長程厚之接任,仍把金山鎮改為了朱涇鎮。然而,因為朱涇曾是金山的縣城,老百姓還是一直把縣城朱涇俗稱為“金山”。
3、張堰與松隱
漢朝第一任皇帝劉邦的創業團隊里有個智慧的謀士叫張良,天下大定后,他選擇功成身退,遠離帝都。關于張堰的文獻記載中寫著:相傳漢朝留侯張良曾從赤松子游,故名“赤松里”,又名張溪、留溪,所以今天張堰有張溪路和留溪路。赤松子就是早年讓張良捧鞋的黃石公,他是個愛隱居的道士,張良深受其影響。
清代張堰板橋有副橋聯寫到:高跨赤松舊地,永懷黃石遺風。說的就是張堰曾是張良師徒待過的地方,后人一直沒有忘記。唐末,為了不被海潮和柘湖淹沒,這個地方筑堰,所以又叫張涇堰,簡稱張堰。在張堰北面還有一個鎮,有記載:“相傳張良從赤松子游于此,這個鎮就是松隱。元代時,當地建了一座松隱庵(禪寺)。
【金山的村名有講究】
1、這些村都是兄弟姐妹
楓涇鎮目前一共有23個行政村,然而有12個村名竟然都有“新”的諧音,她們分別是:新春村、農興村、盛新村、新華村、新元村、新義村、團新村、新新村、五星村、新黎村、衛星村、興塔村。
金山衛有八一村、八二村、八字村;張堰有秦山村、秦望村、秦陽村。朱涇楓涇有待涇村、新涇村、貴涇村;亭林漕涇有金門村、金明村、金光村。以“郊野公園”聞名的廊下則還是堅守著“四個中”,中華、中民、中豐、中聯。當地人俗稱“四中里”。還有東字輩:亭林東新村、亭林亭東村、漕涇東海村、山陽東方村、衛東村。
2、和水有關的村名
朱涇:溫河村(以村里溫河涇河得名)、長浜村(以村里長浜得名)、大茫村(以大茫塘河得名)、待涇村(以待步涇河得名)、秀州村(以秀州塘河得名)
漕涇:東海村(以靠近東海得名)、水庫村(以當地天然湖泊形成的水庫得名)、護塘村(建擋水的里護塘通過這里得名西護塘,后簡稱護塘)、海涯村(原海涯村以在東海邊得名)、海漁村(以靠近東海,村里多是漁民得名)
亭林:南星村(南星橋)、駁岸村(村內河流邊建駁岸)、周柵村(周家柵欄)、龍泉村(龍泉港河)
呂巷:白漾村(白漾湖)、夾漏村(泖湖河溝)、蕩田村(水蕩低田)
金山衛:橫浦村(橫浦河)、塔港村(塔港河)、橫召村(橫召河)
山陽:漁業村(靠東海以漁為業)、新江村(新江灣河)
張堰:舊港村(舊港河)、魯堰村(擋水的魯家堰基)
廊下:山塘村(山塘河)
金山工業區:運河村(中運河)
楓涇:泖橋村(村里曾有一座俗稱泖橋的橋)
3、據說這些村跟你姓
楓涇:俞匯村(以俞姓得名)、韓塢村(韓姓)、盛新村(盛姓)、下坊村(當地有夏舫渡,后稱下坊渡,姓夏)
呂巷:姚家村(姚姓)、顏圩村(顏姓)、馬新村(馬姓)
漕涇:阮巷村(阮姓)、蔣莊村(蔣姓)
亭林周柵村(周姓)、山陽楊家村(楊姓)、張堰魯堰村(魯姓)、廊下南陸村(陸姓)
4、這些村名與寺廟有關
興塔村(得名于興塔禪寺)
蔣莊村(得名于漕涇蔣莊庵,又名法云寺)
太平村(呂巷太平寺)
五龍村(朱涇五龍禪寺)
圣堂弄(原橋附近有圣堂)
牡丹新村(在張堰,來自張堰八景之濕香庵牡丹)
甪里村(在張堰,得名于甪里庵)
邱移村(在廊下,得名于邱移廟)
東林街(得名于東林寺)
西林街(得名于法忍寺,后俗稱西林寺)
大寺場、大寺新村、大慈路、寺平北路、山門口(這些地名都來自亭林寶云寺)
匯庵橋、匯安路、匯安小區(在漕涇,這些地名都來自當地位育庵諧音)
歡興村(在金山工業區,得名于宋代歡和禪寺,后寫作歡娛寺,俗稱歡庵)
【從地名里能看到產業】
清代、民國時期,江南金山的商業、手工業等各行各業很是發達。從金山的地名就能看出。
油車村(在亭林,民國初年老顧家在這里開榨油坊得名,好比當時的“融氏”)
朱行(金山工業區,老朱家以米行興旺成集鎮,叫朱家行,簡稱朱行)
買柴灣(在朱涇,沈浦涇路邊)
石灰窯(在張堰,金張公路東側)
竹行橋(在楓涇,清代有人在這設竹行,旁邊的橋得名竹行橋,這個地方就叫“竹行橋頭、竹行橋”)
磨子弄(在亭林和平南路88弄,1988年前稱磨子弄因為民國期間,曾設石料作坊,以制作石磨聞名)
槽坊弄(在亭林和平東路155弄,1988年前稱槽坊弄因為以前有萬順昌槽坊得名)
磨坊匯(在呂巷集鎮東,曾設磨坊得名)
典當弄(在呂巷,弄南原有啟秀橋,俗稱典當橋,當地有典當行)
鐵店浜(在呂巷新西街26弄,1988年前稱鐵店浜,民國期間曾開打鐵鋪得名)
石灰行弄(在呂巷新西街110弄,1988年前稱石灰行弄,因為以前有石灰行得名)
更多資訊
-
浦東這家企業在首屆全球AI藥物研發算法大賽中嶄露頭角2023.9.11
近日,首屆全球AI藥物研發算法大賽總決賽在清華大學舉行。經過與來自全球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878支隊伍的激烈角逐,上海浦東企業——上海冰鑒科技-南京大學聯合團隊脫穎而出,斬獲三等獎。首屆全球AI藥物… 查看詳情 >
-
成立僅三個多月,偉力吉六零科技發展中心就為松江引入兩個優質科技項目2023.9.11
作為全球最大的學協會出版商WILEY出版集團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合作的產物,上海松江區偉力吉六零科技發展中心成立3個多月來,積極推動前沿科研成果轉化,已為松江引入國內領先的X射線分析儀器和高比能低成… 查看詳情 >
-
靜安區江寧路街道76街坊舊改居民搬場,居民與單位簽約率均實現100%2023.9.11
9月8日上午,靜安區江寧路街道76街坊零星舊改項目舉行了首批居民集中搬場儀式。現場居民收到了喬遷掛飾、定勝糕以及街道專門為76街坊居民準備的幸福相冊。10輛搬場車浩浩蕩蕩駛離了76街坊。近700戶居民… 查看詳情 >
-
國內規模最大!全國首家氧化鋁連續纖維量產企業從臨港走到百色建萬噸工廠2023.9.11
投資百億、建萬噸生產線,臨港企業攜手百色資源,實現東西部產業深入協同發展,促進自貿區經驗服務全國。9月8日,廣西省百色市政府與上海榕融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榕融新材料)簽署“百色市氧化鋁纖維制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