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年,上海市中心這個鎮的老百姓從“熟人變陌生人再變熟人”
來源:上觀區情2018.4.25

今年是徐匯區華涇鎮撤鄉建鎮20周年。記者從日前舉行的“涇彩治理?融和華涇”華涇鎮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推進大會上了解到,歷經撤制村、隊以及不斷發展的城市化進程,目前位于徐匯、閔行兩區交界處的華涇鎮外來人口占比已達50%以上,“原住民社會”正逐步變為“陌生人社會”。
然而,華涇鎮的部分居民區通過打通人與人交流隔閡這一細微處著手,將“陌生人社會”再次轉變為了“熟人社區”。
馨寧社區改造前后
養花“養”出議事平臺
建造于上世紀90年代的沙家浜小區位于華涇鎮東部,小區東側緊鄰黃浦江,小區實有人口3000余人,但具有動遷房、商品房和售后公房三類房型,屬典型的混合型老小區。老舊小區物業管理資金缺損這一“硬傷”和樓道堆物、綠化帶堆物等老舊生活習慣,使得鄰里矛盾暗流涌動。
變化發生在2016年的植樹節,沙家浜居民區黨支部啟動了家庭養花自治項目,通過組織居民在家中和社區公共空間養護花草,慢慢培育出了以家庭養花自治團隊為主的議事格局。
養花也能“養”出議事平臺?2017 年 9 月,由專業社會組織上海信益社會工作發展中心配合指導,沙家浜黨支部成立了沙家浜小區“綠聚人”社區議事會,14名成員里一半為居民區干部,另一半則是小區里頗具威信的退休干部、樓組長和黨員代表。
議事會成立后,先在整個小區范圍內開展家庭養花活動,同時在居委會的二樓陽臺籌建了養花展示平臺,小花園里種植了超過100中花卉和盆景,連從未踏進過居委會的居民也慕名而來參觀,小區里迅速建立起了“養花愛好者”朋友圈。于是,議事會成員們帶領居民利用廢棄酒瓶、酒壇制作出形態奇特的創意盆景,把小區裝扮得趣味盎然。
居民們慢慢感受到,議事平臺原來真的能發揮作用,讓小區變得更美好;信益社工中心也通過居民區平臺切切實實發揮了作用,積累了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寶貴經驗。
鄰里匯
巧用社會組織解流浪貓擾民
與沙家浜小區一墻之隔的印象旭輝社區建于2011年,是目前華涇鎮最年輕的商品房社區,7名居委會干部也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僅42歲。
新小區的一大特點是新婚家庭和三口之家比例較高。為了吸引小區里數量頗豐的年輕父母參與社區事務,居委會從學齡前兒童層面著手,引入社會組織愛立方公益發展中心,創辦了每年“春季限定”舉行的“神馬私塾”親子閱讀活動,請來專業志愿者為小朋友講述繪本故事。同時,居民區為社區專門配置了200余本繪本圖書,還開設了折紙、串珠、繪畫、涂鴉等衍生活動。
自2016 年3月首季活動以來,“神馬私塾”到今年已經舉辦了三季。每到3月春暖花開時,印象旭輝社區里的小朋友就會嚷嚷著去居委會參加親子閱讀。家長們在與志愿者交流時也感慨,通過參與讀書會、共同完成任務,自己和孩子正在共同成長。而更多的家長則主動請纓,志愿成為了閱讀活動的策劃者和組織者,從此大家再也不是小區里的“過客”。
曾困擾印象旭輝社區的還有每逢春夏兩季的流浪貓擾民問題。愛貓人士與被流浪貓影響生活的居民形成了兩派對立觀點,居民矛盾從“線上”的小區微信群一直蔓延到“線下”的居委會。于是,居委找到專業社會組織藍絲帶寵物志愿服務中心出謀劃策,“幸運藍貓”項目便應運而生,首要工作就是積極發動社區的愛貓志愿者對流浪貓進行人道抓捕和絕育、放歸,既保護社區環境,也為流浪動物留出生存空間。
為了在社區普及文明養寵和文明喂養流浪貓的習慣,印象旭輝居委會還定期邀請藍絲帶的志愿者們走進社區,通過PPT 向居民詳細解釋為流浪動物絕育的過程以及人與動物如何共享環境,參與講座的居民還自發為流浪貓絕育手術進行了捐款。
在“幸運藍貓”自治項目的基礎上,2017 年,印象旭輝居委會推出了“萌寵幸運星”活動,居民中的寵物愛好者帶著自家呆萌的金毛、優雅的貴賓、漂亮的博美、袖珍的吉娃娃來到小區公共空間展示,也讓其他居民生動了解了人與動物的相處模式,達成了相互理解。
華發路
公務員進社區目標“辦成事”
華涇鎮黨委書記闕永德表示,城市化和“陌生人社會”兩個特點,使華涇鎮多年來都面臨公共服務設施跟不上、居民自治進程較慢的局面。居民們無法形成自我解決問題的力量,便只能通過信訪、“12345”熱線等途徑成為“提建議者”“批評者”,卻無法成為“解決者”。而即使在自治基礎較好的居民區,面對專業性較強的問題,居民們和居委會往往都束手無策,也影響了居民參與自治共治的熱情。
因此,華涇鎮自去年起探索建立機關公務員聯系點制度,鎮里的科級干部與全鎮17個居民區逐一結對,通過日常走訪問需于民、發動群眾集思廣益參與社會治理。
有位聯系華發路周邊居民區的機關干部在調研中發現,幾乎每個小區都有居民反映華發路交通擁堵的問題。500米長的華發路寬卻不足12米,更令人無奈的是,目前道路暫不具備拓寬條件。在相關規劃布局中,華發路沿線則有5個小區約8000戶居民、2所學校、1處公交樞紐,“堵在馬路上,愁在人心中”成為居民們共同的呼聲。經過調研干部反映和相關部門協調,華發路西端橫亙了數十年的圍墻終于打破,徐匯、閔行兩區之間這條“斷頭路”終于打通,也讓居民們感嘆“來調研的干部真的能辦事、辦成事”。
更多資訊
-
如何更好推進松江“無廢城市”建設?他們這樣做2023.9.15
“無廢城市”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今年,松江區聚焦固體廢棄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綜合施策、精準發力,加快推進全區“無廢城市”… 查看詳情 >
-
又一總部項目啟用!投資2.5億元,位于北虹橋2023.9.15
近日,位于虹橋新慧總部灣園區的雅運染整研發總部投入使用,項目總投資2.5億元,隸屬上海雅運紡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有雅運股份旗下5家公司入駐,涵蓋染料、助劑、色彩信息科技和新能源等業務。 雅運染… 查看詳情 >
-
一次治療高達百萬元!為了降低藥價,這家企業選擇自主研發全產業鏈生產技術2023.9.15
2018年,《我不是藥神》讓人們看到了血癌患者治病所需的高額藥價。5年過去,治療手段不斷創新,但能治得起的血癌患者仍然不多。藥物要能用上,才有效。 CAR-T細胞療法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是一… 查看詳情 >
-
毗鄰“大零號灣”,有這些人才公寓可選擇——丨高質量發展在閔行2023.9.14
截至目前,閔行區通過三批次區級人才公寓項目認定及掛牌,共已實現籌措32個項目,約2.8萬套房源。閔行南部毗鄰“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區域內擁有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兩所雙一流高校和眾多科研…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