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 提高經濟密度,上海持續提升規模和效益
來源:上觀2018.7.2

十一屆市委四次全會日前審議通過了《中共上海市委關于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意見》。《意見》提出,上海要著力提高經濟密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持續推動經濟規模和效益提升。正在全力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該如何做好做足提高經濟密度這篇文章呢?對此,記者采訪了寶山區委書記汪泓和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杰。
噸位越大,動力越強
記者:在很多人看來,上海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但這次《意見》提出,上海要繼續提高經濟密度,在提高地均產出和人均產出上下功夫。請問,該如何理解經濟規模與城市競爭力的關系?
陳杰:上海提出要加快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著力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經濟規模和總量是一座城市競爭力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經濟體量作支撐,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從這個角度來說,上海與東京、紐約等世界一流城市相比,在經濟規模和總量上,還存在較大差距,我們必須繼續把蛋糕做大,推動經濟總量躍升。
汪泓:城市競爭力是綜合性指標,而不是單一的經濟命題。城市的競爭力應由三個動力元素構成,第一是規模動力,好比我們的郵輪,噸位越大、動力越強、載客越多;第二是創新動力,包括改革、觀念、制度、科技、管理等創新手段本身共同集聚動力。這好比郵輪的發動機,裝上了渦輪增壓器;第三是質量動力,城市的發展是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生活質量,城鄉之間要平等統籌。好似郵輪的娛樂文化休閑設施,排量越大,動力越高,提供的船上多種游客體驗度也會提升。經濟規模大、創新能力強、生態環境好的城市才能行穩致遠,邁向一流。
?????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以效益論英雄
記者:上海淡化GDP,但決不是不要GDP,而是要更高質量的GDP。在土地、人口、環境等資源硬約束的前提下,上海應如何提高經濟密度?
陳杰:從國際經驗來看,追求高質量的GDP,是國際化大都市必須要走的一條道路。國際大都市都會面臨土地空間、人口承載力、環境資源的挑戰,只有提高經濟密度,才能應對好這些挑戰,這是城市發展的“牛鼻子”。
過去,我們一直講要發展高端產業,但究竟什么是高端產業呢?這次《意見》提供了非常明確的指標體系,那就是“樹立以畝產論英雄、以效益論英雄、以能耗論英雄、以環境論英雄的導向”,這套指標體系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臨港是上海面向未來的重要戰略空間,如何做好產業轉型升級,臨港承擔著重要使命。相對其它地區而言,臨港土地空間相對充裕,這是一種優勢。但我們對這種優勢要保持清醒的認識,要始終繃緊經濟密度的這根弦,在更高層面上,實現土地空間可持續、高效率地利用。
汪泓:寶山是一個老工業基地,以前經濟規模不小,但是業態比較粗放,土地的空間利用率不夠高。在新一輪轉型中,寶山作為上海在打造卓越全球城市中不可多得的北部轉型空間,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把低端的、能耗較大的,或者說產業鏈比較前端的產業堅決調整掉。去年一年在土地減量化中,寶山盤活近2000畝低效工業用地,得到國務院表彰。2016—2017年寶山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2.37%,2017年節能工作考核全市第一。同時在產業準入政策上實行了政策、規劃、隊伍等“六個統籌”。我們要的是高質量、高附加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
可以說,寶山探索走出一條從白、紅、黑、黃、灰各色廢氣“五龍飛舞”到郵輪產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材料、重大板塊、生態環境“五龍騰飛”的轉型升級之路。
比如在全球航運樞紐建設中,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不僅僅關乎旅游業,而且通過郵輪經濟將“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和“上海文化”有機結合。我們要把郵輪上下游產業鏈的企業、特別是世界著名郵輪公司的總部集聚到寶山來。再比如,3平方公里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已集聚了在全球機器人和數控行業中排名第一的發那科機器人等50多家機器人及配套企業,園區龍頭企業——發那科機器人正投資建設三期項目,產值規模將超100億元。近期寶山又與國內龍頭企業新松機器人就投資40億元合作共建“上海機器人創新港”達成初步共識。與全球首家云端智能機器人獨角獸企業達闥科技實現戰略合作,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打造柔性執行器為核心的全產業鏈生態。
著力突破瓶頸,提升產業能級
記者:就區域發展而言,提升經濟密度會遇到哪些瓶頸問題,還有哪些改進空間?應該如何綜合施策,盡快提升經濟密度?
汪泓:作為全國和上海重要的鋼鐵、港口基地,過去寶山的“黑、粗、舊、堵”是我們著力突破的瓶頸。我們的目標是用5年時間,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老工業區轉型為突破口,以城市更新為路徑,把寶山建設成為上海引領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北部樞紐和沿長江協同創新發展的示范區。
我們將通過提升上海“四大品牌”承載區的戰略能級、優化營商環境的服務能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聯動能級、“互聯網+”平臺經濟國際領先能級、吸引高端人才的集聚能級等,盡快提升寶山經濟密度。
說個最近的事情:寶山工業園區內原有的73畝低效土地收儲后,與招商集團戰略合作建設郵輪配套產業園。我們在盤活存量土地的基礎上,正要求園區進一步提高建筑容量,通過建設高端的標準化廠房,注入更高的產業能級。
陳杰:目前,臨港“2+3+4”的產業定位已經明確,即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為兩大先導產業,高端智能裝備、海洋裝備、智能汽車為三大支柱產業,軟件信息、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節能環保為四大新興產業。隨著“2+3+4”產業集群逐漸發力,我們也在努力搭建產業創新生態圈,引入多個功能性平臺,設立產業引導基金,盡全力將資本、創新、人才等要素集聚好、配置好。
未來,臨港還要做好土地綜合利用這篇文章,在控制住宅容積率、商務寫字樓總量的同時,發揮臨港地區“雙特政策”的優勢,探索混合空間的建設,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效率。
目前,臨港地區還有一些能級較低的鎮級產業園,這些園區的產業質量、產出效率還比較低,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我們將利用“張江—臨港創新走廊”建設的契機,部署好相關的產業集群,做好鎮級園區“騰籠換鳥”的工作,全力提升產業能級。
更多資訊
-
本市18座橋華麗變身!即將實現蘇州河上橋梁全面亮燈2023.11.3
蘇州河流經青浦區、長寧區、普陀區、靜安區、虹口區、黃浦區,全長約53.1公里,是上海的母親河。 蘇州河上外環以內共有33座橋梁。近年來,本市道路運輸部門不斷提升蘇州河橋梁的整體景觀功能。2020年,完… 查看詳情 >
-
松江這家企業“智慧”升級,推動快遞物流加速“跑”!2023.11.3
為提高快遞分揀的效率和準確性,近期,位于松江經開區喬佩斯物流園區內的越程電子商務物流中心引入了分揀自動化程序,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這是園區內第一家成功啟用分揀自動化程序進行快遞分揀業務的公司。 雙層平臺… 查看詳情 >
-
融入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海最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項目最快速度實現100%簽約2023.11.3
11月2日,楊浦區人大常委會在鳳城巷舉辦“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議事廳首場基層民主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聚焦區內正在發生、群眾十分關注的民生重點熱點,通過讓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政府有關部門等需求、問… 查看詳情 >
-
市中心老牌賓館靜安賓館打開圍墻,與市民游客共享綠地2023.11.3
市中心又“打開”一片公共綠地。11月2日下午,靜安寺街道攜手社區共建單位靜安賓館,舉辦了“靜安賓館附屬綠地打開項目啟動儀式”。靜安賓館拆掉圍墻,開放綠地,與市民游客共享。 錦江集團下屬靜安賓館,是靜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