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智慧空間 > 正文

稅收高地也是“基層黨建高地”!恒隆廣場建立聯合黨委開啟上海樓宇黨建3.0版

來源:上觀2018.7.2

摘要:恒隆廣場,這個“稅收高地”如今也成為了上海基層黨建的高地。

恒隆廣場,上海的時尚地標,南京西路上的“月億元樓”,2017年樓內企業納稅額度近31億元,是全市首幢月稅收規模超兩億元的商務樓。這個“稅收高地”如今也成為了上海基層黨建的高地。6月28日,恒隆廣場聯合黨委正式成立,也開啟了上海樓宇黨建的“3.0版”。

黨委為何要建在“樓上”

恒隆廣場2001年啟動,知名外企紛紛入駐。截至目前,入駐其中的外資、中國港澳臺企業達132家。在這樣“高洋上”的樓宇中開展黨建工作,不僅需要魄力,更需要開創精神。對恒隆廣場的黨建工作,市、區組織部,市、區社工委,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一直積極探索:引領推動恒隆廣場企業成立黨組織13個,覆蓋黨員400余名,涌現出一批像畢馬威、玫琳凱這樣的外企黨建示范單位,帶頭人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市黨代會代表;如今,在區委組織部、區社工委和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的共同努力下,恒隆廣場在原有的13個“兩新”支部(總支)基礎上,建立起恒隆廣場聯合黨委。

恒隆廣場聯合黨委書記蔣春海介紹,恒隆廣場聯合黨委統一領導恒隆廣場內的非公企業組織黨建工作,是隸屬于街道社區黨委的一級黨組織,是介于恒隆廣場內基層黨組織與南京西路社區黨委之間的非公企業組織聯合黨委。同時,樓宇聯合黨委還有實體辦公場所——位于二期六樓309平方米的“白領驛家”靜安黨建服務站作為依托。聯合黨委擁有“兩新”組織黨員409人,組織覆蓋企業64家。

黨委為何要建在“樓上”?近年,隨著多元的社會角色、多重的利益訴求、多種文化影響,城市基層黨建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首先,“樓宇集中的街道,社區黨委無法有效組織眾多的兩新組織黨支部。”南京西路街道黨工委書記周惠珍感受最深,街道社區黨委除了領導37個居民區基層組織之外,還需管轄有117個兩新基層黨組織,這導致了社區黨委對基層黨建指導的有效性無法保證。其次,兩新組織基層黨組織流動性較大、書記流動性較大,也導致了基層黨支部活動無法常態化。

最后,樓宇有支部,但支部之間的互動性很差,同一空間內的黨建資源沒有整合,造成了活動開展、場地建設、服務黨員與群眾等方面分散、零散、重復的局面。

一次基層黨建的新探索

當天,在恒隆廣場“白領驛家”黨建服務站中,還召開了由恒隆廣場聯合黨委發起的恒隆廣場商圈黨建聯席會議。在會上,恒隆廣場建立聯合黨委的形式,被專家學者稱為“樓宇黨建的3.0版”。

有黨建專家說,樓宇黨建一直是上海黨建工作的亮點,其模式經歷從無到有轉變的1.0組織覆蓋版本,從物理覆蓋到心理覆蓋轉變的2.0服務凝聚版本,而今正在開啟3.0版。

早在本世紀初,上海濰坊街道、靜安寺街道就開始探索將“支部建在樓上”,開啟了樓宇黨建1.0版本。樓宇黨建1.0版本主要是完成組織覆蓋,關鍵是樓宇內黨組織機構健全、黨組織建設規范、黨員日常管理加強、黨內生活嚴格、黨建工作力量充實。

到了2014年,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上海的“兩新組織”成就斐然,樓宇黨建的“有形覆蓋”也基本完成,按照上海市委辦公廳下發的《上海市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若干意見》,樓宇黨建進入2.0版。此次的版本升級主要是在組織覆蓋完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樓宇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把服務作為樓宇黨建的鮮明主題和主要職責,以增強活力、激發動力、提升效力為目標。

當前,在成熟的2.0版基礎上,樓宇黨建正在向3.0版邁進。樓宇黨建3.0版是將“黨委建在樓上”,在服務的基礎上組織再造。以樓宇內基層黨組織為主體建立聯合黨委,使之成為隸屬于街道社區黨委的、介于樓宇內基層黨組織與社區黨委之間的一級黨組織,統一領導樓宇內的非公企業組織黨建工作。

樓宇黨建支撐城市能級提升

“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需要組織能級的支撐,樓宇黨建是上海組織能級的重要方面。”有專家建議,目前的樓宇黨建3.0版是“黨委建在樓上”,是樓宇內部的組織再造。在此基礎上,樓宇黨建4.0版呼之欲出——“探索形成全區域統籌、多方面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城市黨建新格局”。樓宇黨建的未來將進一步構建和完善區域大黨建的工作格局,促進街道下不同隸屬關系單位以及企業之間黨組織的聯系、合作與交流的區域化黨建新格局。

專家還建議,可以推動樓宇與社區共建共治,加強“樓宇”與“樓組”的“兩樓聯動”,推動社區“白發”與樓宇“白領”形成“兩白互動”,從而強化共建共駐意識、建立組織聯結紐帶、推動資源共享共贏、凝聚服務群眾的合力。

周惠珍說,進入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的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統籌各方資源,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為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凝聚強大智慧和力量。成立恒隆廣場聯合黨委就是基層黨建工作提升能級的一次探索和試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讓樓宇內每一個支部都成為一座堡壘,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擴大黨的群眾基礎,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生活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