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申言”:離金融最近的上海,科技與金融的距離豈能很遠?
來源:上觀2018.7.6

增強創新策源能力
創新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不竭動力。上海承擔著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國家戰略,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科技創新的前瞻布局和融通發展,努力成為全球學術新思想、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產業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增強創新策源能力,首要的是強化基礎研究的厚度。核心關鍵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基礎研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科技實力,在這方面,上海要有率先謀劃、著力攻堅、主動為國家分憂的自覺。我們要錨定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航天航空、海洋工程等戰略領域,著力加強重大共性技術和關鍵核心的技術攻關,加快實現突破。
增強創新策源能力,關鍵是提高成果轉化的效率。當前,上海科技成果轉化率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因為種種原因,一些單位讓科研成果束之高閣。要知道,技術迭代越來越快,創新成果擱置越久,價值損耗越大;往大里說,成果擱置不轉化,造成機會的喪失和成果的貶值,更是國家的損失。
改變這種局面,必須優化機制,打通環節,消除堵點。比如,要落實高校、科研院所對科技成果的自主權,激發研發團隊積極性。此外,上海金融要素市場齊備,金融資源高度聚集,但一些企業的感受卻是:身處離金融很近的地方,科技與金融卻有較遠的距離。這種現狀也亟待改變,要強化金融對科技的支撐作用,大力發展科技金融,在解決初創科技企業融資難題上加大探索力度,在金融支持創新上形成特色和優勢。
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最終還要看實際成效,體現在能否形成兩個集群:戰略領先的現代產業集群和充滿生機的創新企業集群。抓產業集群,重點就要抓住引領發展潮流、代表未來方向的新興產業,包括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過去“互聯網+”是風口,現在“AI+”已初顯端倪,上海必須加緊行動。抓企業集群,重點是要選擇一批優秀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針對企業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關心和支持,為他們提供成長的空間和平臺,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要主動傾聽企業呼聲、積極開放數據等資源,善于沉下心去發現,下功夫去培育,用心去扶持,讓創新企業在上海脫穎而出,成長為參天大樹。
更多資訊
-
本市18座橋華麗變身!即將實現蘇州河上橋梁全面亮燈2023.11.3
蘇州河流經青浦區、長寧區、普陀區、靜安區、虹口區、黃浦區,全長約53.1公里,是上海的母親河。 蘇州河上外環以內共有33座橋梁。近年來,本市道路運輸部門不斷提升蘇州河橋梁的整體景觀功能。2020年,完… 查看詳情 >
-
松江這家企業“智慧”升級,推動快遞物流加速“跑”!2023.11.3
為提高快遞分揀的效率和準確性,近期,位于松江經開區喬佩斯物流園區內的越程電子商務物流中心引入了分揀自動化程序,現場一片繁忙景象,這是園區內第一家成功啟用分揀自動化程序進行快遞分揀業務的公司。 雙層平臺… 查看詳情 >
-
融入全過程人民民主,上海最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項目最快速度實現100%簽約2023.11.3
11月2日,楊浦區人大常委會在鳳城巷舉辦“人民城市 民主故事”人人議事廳首場基層民主實踐活動。本次活動旨在聚焦區內正在發生、群眾十分關注的民生重點熱點,通過讓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政府有關部門等需求、問… 查看詳情 >
-
市中心老牌賓館靜安賓館打開圍墻,與市民游客共享綠地2023.11.3
市中心又“打開”一片公共綠地。11月2日下午,靜安寺街道攜手社區共建單位靜安賓館,舉辦了“靜安賓館附屬綠地打開項目啟動儀式”。靜安賓館拆掉圍墻,開放綠地,與市民游客共享。 錦江集團下屬靜安賓館,是靜安… 查看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