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部”發達“末梢”靈敏,臨汾社區精細化管理全覆蓋全天候
來源:上觀區情 2018.7.9

最近,靜安區臨汾路街道轄區內的和源名城小區兩個單元發生了火情,幸好被及時撲滅,并無人員傷亡。火源從何而來?在現場勘察后,街道與民警調取了小區內高空拋物場景監控攝像頭拍攝的畫面,懷疑高層一戶居民可能拋下過煙頭。經過上門確認,這戶居民承認自己向樓下丟過煙頭。
“過去高空拋物很難找到肇事者,就算懷疑也很難舉證;不過,通過安裝在大樓外部的監控攝像頭裝置,后臺在讀取物品的拋出軌跡后,可精準判斷出哪戶人家拋物。”街道黨工委書記俞林偉說。支撐運作的正是街道在使用的被稱為“社區大腦”的綜合管理平臺與上萬個傳感器“神經元”。今年以來,臨汾路街道大力運用智能化手段,做強“頭部”與“神經末梢”,努力實現實時感知、智能管理,推動精細化管理實現全覆蓋、全過程、全天候,不斷增加老百姓的獲得感。
解決人力所不能及的城市治理難題
位于陽曲路上的臨汾路街道黨工委與辦事處辦公大樓內,一層樓有間大辦公室內,滿墻壁的屏幕上,數字在跳動,這里是臨汾路街道“社區大腦”綜合管理平臺。
突然,屏幕上的一張大地圖上,一個紅點閃動,向坐在屏幕前的監控人員“報告”:汾西路216弄1號人行道上,窨井蓋長時間移位。監控人員立即通知街面巡查員前往查看。原來剛剛下過大雨,窨井蓋被溢出的地下水頂開了。巡查員原地值守,提醒路人避讓,并通知市政人員前來處理。
社區管理中有很多領域,很難單單通過人力進行管理,如窨井蓋是否實時蓋好、高空拋物很難找到拋物人家、跨門營業的商家經常與執法者“躲貓貓”;但運用物聯網與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社區大腦”以及“神經元”可以解決社區管理中“人力所不能及、人力所無法及、人力所沒有及”的實際問題。
比如,臨汾路街道老齡化程度高,僅80歲以上獨居老人就有700多位,單靠居委會干部天天上門查看,并不能完全解決獨居老人居家安全的問題。街道委托專業團隊研發出“獨居老人生命體征監測”系統:安裝在床前的智能腳墊監測老人身體狀況,客廳的紅外線感知老人活動情況、裝在大門上的門磁記錄下老人離開家后是否回家。這些小小的“神經元”,一旦發現老人出現異常情況,將通過“社區大腦”向監控人員進行報警,監控人員根據異常情況的嚴重程度將這一信息通知監護人與社區聯絡員。
目前,臨汾路街道的“社區大腦”在非機動車停放管理、電梯監測、獨居老人生命體征監測、人員高密集信息警報、河道監控等涉及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服務等21個應用場景發揮重要作用。以臨汾路街道為試點,靜安區已確定5大民生熱點領域、5個應用場景的社區智能化建設內容,結合不同街鎮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場景延展,推動全區14個街鎮的城市智能化建設。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社區大腦”綜合管理平臺外的一個大廳,是街道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秩序井然。
臨汾路街道是人口居住集中地,來受理中心辦事的居民絡繹不絕,特別在今年3月社區事務實行全市通辦后,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業務受理量激增了20%。但受理服務中心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融合服務、辦事流程再造,推動社區事務辦理提質增效,探索“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新模式。
記者采訪當天,碰到居民吳小姐到受理服務中心辦理“就業創業證遺失補辦”事項。提前兩天,她通過“美好臨汾”微信號進行過預約,并在網上提交了預審材料,不久就收到了短信通知她:初審符合條件、準備的材料也很齊備,可以按預約時間來辦理。所以,這天上午,她來到受理服務中心的辦事大廳,幾乎沒有排隊等候,就在窗口一次辦理完成了業務。吳小姐覺得非常“方便、省時”。
如今,受理服務中心所有窗口均為綜合窗口,可實現“綜合受理100%”、99%事項“一次辦成”;100%事項可以在網上預約,離休干部轉診、工會報銷事項還實現了網上辦理;考慮到老年居民不習慣網上操作,轄區內居委會設置了“自助服務一體機”,老年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享受“辦事指南打印”、“常見問題咨詢與預約”等服務。
讓老百姓辦事往返次數最少、等候時間最短、實現一次辦成的背后,是一系列流程再造與智能化手段的應用。
“受理服務中心所有員工全部到前臺辦理業務,利用工余時間承接歸檔、報送等后臺零星業務,這使得受理服務中心可以開足‘馬力’,在窗口為居民服務;每個窗口人員面前有一個iPAD,里面有一套中心自行開發的‘辦事指南’,詳細描述了169項社區事務的辦理要求,窗口人員可以按照提示進行標準化材料收取審核,提高受理窗口一次辦成率。”受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目前,受理服務中心的群眾滿意率高達99.88%,辦事差錯率小于萬分之一。
更多資訊
-
來楊浦濱江,在城市空間藝術里感受“共育相生”2023.9.28
9月26日下午,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楊浦濱江展?在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灰倉藝術空間正式開幕。 作為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13個實踐案例展區之一,今年楊浦濱江展的主題為“共育相生”,為市民呈現一… 查看詳情 >
-
總高度49.5米,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一類工業制造業用地項目動工2023.9.28
松江生物醫藥產業再添新動能。9月26日上午,樂純生物醫藥一次性耗材及設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新橋鎮破土動工。該項目全面落實上海市“智造空間”工業上樓工作,是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M1(一類工業)制造業… 查看詳情 >
-
北外灘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樣板房開放,明年竣工交付2023.9.28
9月27日,北外灘集團投資開發的北外灘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樣板房正式開放。據介紹,北外灘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為高品質租賃公寓,服務于北外灘全球高管和國際化人才,助力區域產業集聚和打造高能級人才高地。 該項… 查看詳情 >
-
商務部:今年上半年 21家自貿試驗區貢獻全國進出口貿易的18.6%2023.9.28
9月2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十年來,商務部會同有關地區和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各自貿試驗區以…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