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面積早就應該取消了
來源:北京商報2018.8.6
日前,新華每日電訊發文質疑公攤面積,將一個老話題重新打撈起來,引發廣泛共鳴。起因是一篇文章在網絡熱傳,買了100平方米的房子,公攤居然高達30平方米。
時間是有記憶的。
公攤面積存在十數年了,一直被詬病,從未有改變。公攤面積是對房地產市場的一種扭曲,消費者成為盤剝對象。但因為過去十數年的房價始終上漲,這抵消了消費者對于公攤面積的不滿。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放緩,房價上漲預期轉淡,以前被高速發展所掩蓋的種種矛盾開始露頭,暗礁變成淺灘。公攤面積的重新審視,既有偶然,也因應著必然。特別是,房地產稅的腳步越來越近,公攤面積意味著額外的費用,如果再加上已經存在的物業費、供暖費,消費者顯然不想再當冤大頭了。如果繼續“沉默”,矛盾將越來越尖銳。
可以說,公攤面積是個典型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家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具體公攤面積怎么算,個體是信息和權力的雙重弱勢,基本屬于逆來順受的被告知地位。這么多年下來,人人都知道這是個坑,但無能為力,含著淚也要被坑。
公攤面積之所以稱為沉疴,在于改革它只對消費者有好處,對政府和企業,則沒有積極性。甚至,在當前史上最嚴樓市調控的“政治正確”面前,取消公攤面積將間接“助攻”房價上漲,這可能是改革更大的顧忌。然而,公攤面積缺乏標準、管理混亂、信息不對稱,侵蝕消費者利益,怎么看都應該是供給側改革的對象。
距離1998年的房改已經過去20年,中國的房地產正在迎來新的住房供給制度。這理應成為一個改革窗口,對過去20年的市場痼疾進行“清算”,從而為新的制度打開空間。正如新華社所言,“公攤面積問題積弊已久,越漲越多的公攤面積,實質上已經侵占到百姓的利益,也損傷了市場經濟的公平與公正”。
“存在即合理。”黑格爾的這句話被太多的人拿來替不合理做擋箭牌。事實上,這句話本身存在誤解,不是合乎道理,而是合乎“理性”,具有特定的哲學語境。長期存在的不合理,如果不能適時地進行改革,這個“不合理”也將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膨脹,導致解決成本越來越高,直至成為內嵌于經濟社會里的結構性矛盾,成為一個觸及利益比觸及靈魂還要難的“硬骨頭”和“深水區”。
改革是為了什么?是為了消除不確定性,增加安全感,以防止出現了風險四溢的社會,人人成為其中的“韭菜”。改革公攤面積,在全面深改的浪潮里固然只是一朵小小浪花,不具備緊迫性,但這樣的改革,更易凝聚人心和共識,更易讓公眾從直觀和感性上,增加改革的獲得感。
北京商報首席評論員 韓哲
更多資訊
-
長三角示范區綜合交通規劃有何特點?注重生態優先、水陸并舉2023.8.23
8月2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及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負責同志出席,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 查看詳情 >
-
市域鐵南楓線年內開工,規劃研究地鐵27號線!上海臨港將推進這些重點工作2023.8.22
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介紹臨港新片區四周年發展成就及下一步總體考慮等有關情況。 記者會上獲悉,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繼續堅持以“… 查看詳情 >
-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上海出臺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8.16
為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和數據要素產業創新高地,本市出臺《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在加強數據產品新供給、激發場景應用新需求、… 查看詳情 >
-
上海推出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應樓盤,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2023.8.2
8月2日,記者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2023年,本市第七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房源。該批房源共涉及23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7.9萬平方米,共計6805套,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分布在浦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