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改壓縮商品房供地比例
來源:北京商報2018.8.6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于新怡)經過1個多月的征求意見,《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于日前發布,這意味著深圳版“房改”方案正式落地。《意見》明確,未來深圳市商品住房將只占住房供應總量的40%左右,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面向符合條件的各類居民供應,租售結合。
《意見》提出,其余60%將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其中,人才住房重點面向符合條件的企事業經營管理、專業技術、高技能等方面人才供應,建筑面積以小于90平方米為主,租金、售價分別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售價的60%左右;安居型商品房重點面向符合收入財產限額標準等條件的戶籍居民供應,建筑面積以小于70平方米為主,租金、售價分別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售價的50%左右。
公共租賃住房面向符合條件的戶籍中低收入居民、先進制造業職工等群體供應,只租不售,租金為屆時同地段市場商品住房租金的30%左右,特困人員、低保及低保邊緣家庭租金為公共租賃住房租金的10%。
多層次、差異化、全覆蓋是深圳本輪“房改”的主旋律。針對各類群體,《意見》構建出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值得一提的是,《意見》在過去保障的基礎上,還進一步擴大了保障的覆蓋面,將公交司機、地鐵司機、環衛工人等為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從業人員和先進制造業藍領產業工人等群體納入公共租賃住房保障范圍。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分析,《意見》的一個重要創新是將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這兩種具有政府和市場合作供給特征的政策性支持住房納入到供給體系中來,在公租房保障和商品住房市場之間架起一道橋梁,將各類租賃住房供給的占比顯著提高,與深圳非戶籍常住人口和年輕人占比高、人口流動性大等特點相適應。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而深圳的新一輪“房改”無疑對其他城市具有借鑒意義。
廈門大學教授、雄安新區規劃專家組成員趙燕菁表示,深圳此舉率先實現了住房供給中保障性住房(政策支持性住房和公共租賃房)和商品房比例的大逆轉,這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盡管沒有達到新加坡大約8:2這樣高的比例,但已經超過香港大約5:5的比例。考慮到現在存量巨大以租為主的“城中村”,深圳“以住為主”的住房結構將會在全國各城市繼續領先,從而為深圳經濟轉型提供強大的支撐。
據了解,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后,我國城鎮住房供應結構大約90%是商品住房,10%是保障性住房,商品住房占絕對主導地位。思源地產首席分析師郭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設保障性住房會帶來當地土地出讓金損失,且開發成本難以控制,需要當地財政部門承擔較多財政支出。我國一線、準一線城市發展步伐較快,地方財政收入較為充沛,可適當推廣深圳經驗。
更多資訊
-
長三角示范區綜合交通規劃有何特點?注重生態優先、水陸并舉2023.8.23
8月2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及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負責同志出席,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 查看詳情 >
-
市域鐵南楓線年內開工,規劃研究地鐵27號線!上海臨港將推進這些重點工作2023.8.22
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介紹臨港新片區四周年發展成就及下一步總體考慮等有關情況。 記者會上獲悉,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繼續堅持以“… 查看詳情 >
-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上海出臺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8.16
為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和數據要素產業創新高地,本市出臺《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在加強數據產品新供給、激發場景應用新需求、… 查看詳情 >
-
上海推出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應樓盤,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2023.8.2
8月2日,記者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2023年,本市第七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房源。該批房源共涉及23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7.9萬平方米,共計6805套,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分布在浦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