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大熱,這個指標為何還不到1%?
來源:上觀2018.9.19

“阿爾法狗”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時候,有人一度擔心,傳承千百年的圍棋,就這么被機器人玩完了?
但凡人工智能涉足的行業,普遍彌漫著這種擔憂,據說99%的人得從現在開始考慮可能的失業問題,甚至包括人工智能本身的研發者。
這些說法的是是非非,尚待歷史驗證。但至少,人類在人工智能面前,既有熱忱擁抱的激情,也還不失未雨綢繆的清醒。比之一味的叫好或唱衰,這不啻為一種更為理性的態度。
就像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大咖”們談起未來,也并未諱言目前人工智能存在的諸多局限,以及各種潛在的倫理、道德、法律風險。中科院院士何積豐就說,人工智能的理想定位是幫助人類、提升人類,但想要達到深度應用的程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本來就是“方興未艾”的題中之義。而在浪潮之下,何以對待AI,何以發展AI,又何以處置人與AI的關系,是兼具“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問題。
沒錯,一個看似抽象的命題,其實也很具體,具體到一個現實中的發展取向:誰都知道人工智能是一個風口,但真正的“追風人”應該往哪兒聚焦?
一組一個多月前公開的數據,多少提醒人們注意一些問題。據統計,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年均增長率超過40%,其中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達到237億元,同比增長67%,預計2018年市場增速將達75%。但在規模激增同時,人工智能市場的結構并不均衡。有機構對中國過去三年最大的300項人工智能項目進行分析顯示,制造業相關的人工智能投入不足1%。
這個樣本未必說明全部問題,但不足1%的制造業領域投資,同人們對人工智能產業的想象而言,顯然是并不相稱的。在今天的主流語境下,借人工智能賦能來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對人工智能最直接的期待之一。
這當然不是說其他行業就不重要,但將人工智能同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一方面著力攻堅核心技術,一方面著力推動產業嫁接,是時下發展人工智能的當務之急,也是“人工智能+”的首要內涵。
“人工智能技術+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此次人工智能大會的重要議題,亦是一個普遍呼聲。站在傳統產業的角度,主動對接自然是突圍之路,而聚焦實體經濟,助推產業升級,某種程度上也算發展AI的一個“初心”。
善于聚焦,也有助于擠掉一些不應有的泡沫、降下一些不必要的虛火,或許還能減少一些無益的焦慮。畢竟對一個新興行業來說,健康有序,才能行穩致遠。
而這種“形而下”的聚焦,又指向了“形而上”的問題——人工智能帶來的“人工替代”,目的不該是把人“消滅”,卻恰是把人從簡單的重復勞作中解放出來,去做更需要人去做的事情。
換言之,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當讓機器做更好的機器,讓人做更好的人,而不是反之,讓機器做人,卻把人變成機器。
這是人對人工智能的期望。但就像一句調侃話說“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一樣,問“智能”的問題,終究還是要問人自己。
更多資訊
-
從縱覽現當代藝術史到置身“美術館園林”,西岸美術館展覽“上新”2023.11.17
西岸美術館展覽再“上新”!即日起至2024年2月25日,館內將展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拉烏爾·杜菲大型回顧展“快樂的旋律”,以及崔潔個展“禮物”。 呼應“肖像的映象”,縱覽立體的… 查看詳情 >
-
去長三角文博會別錯過這個超炫打卡點位:靜安文創創新實驗室2023.11.17
11月16日—19日,第四屆長三角文博會全新亮相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覽規模達10萬平方米,內容涵蓋影視傳媒、文旅融合、數智賦能、文創IP、文化消費等豐富行業領域,集中展示長三角文化產業整體形象,搭… 查看詳情 >
-
新加坡風撲面而來!北外灘商圈又一商業綜合體盛大開業2023.11.17
11月16日,虹口區北外灘商圈又一商業綜合體“雙獅匯”盛大開業。雙獅匯位于北外灘中部高端商業商務核心區,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2.6萬平方米,定位“小而美的精致生活空間”。 記者注意到… 查看詳情 >
-
華東無人機基地創新發展論壇在滬舉行,一批新項目落戶2023.11.17
11月17日,第四屆華東無人機基地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灣區高新區舉辦。來自政府職能部門、無人機領域的國際機構、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相關負責人共聚一堂,研判無人機行業發展新趨勢,助力無人機產業高質量… 查看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