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個“原味”小島,如今有了全國首創的“生態智聯大腦”
來源:上觀區情 2018.9.20

崇明三島之一的橫沙島,一直都是“原味”的代名詞:《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原味橫沙”是崇明將打造的特色旅游空間之一,橫沙鄉2035總規也明確了“生態橫沙、悠閑橫沙、原味橫沙”的發展目標。如今,為了留住這份“原味”,保育原生態自然環境、保留原始的鄉野風貌,橫沙島上正悄然布點百余個“生態神經元”,定期將生態數據傳送至“生態智聯大腦”,讓一草一木、一岸一水都能夠通過物聯網與人“對話”。
在市經信委、區科委和電信部門的支持下,崇明區橫沙鄉今年啟動實施了“生態智聯大腦”建設,河道里、農田里、林地里都有了一個個生態感知觸點,目前全島已有147個,這些觸點就像“神經元”一般時刻記錄著相應點位的生態指標。“比如,水中的觸點一般位于河底,太陽能電池板露在水面上,監測水溫、流速、溶解氧、氨氮含量等水質指標;土壤中的觸點就埋在農田等各處,監測土壤的溫度、濕度、氮磷鉀含量、重金屬含量等指標。”崇明區科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個觸點上都裝有數量不等的傳感器,每個傳感器分別記錄某一類指標的生態數據,目前橫沙全域共有千余個這樣的傳感器。“生態神經元”由太陽能電池板驅動,并配有蓄電池,可保證陰雨天正常作業。
“生態神經元”搜集到的生態數據,最終的匯總地是“生態智聯大腦”。相關負責人說,“生態神經元”每10分鐘都會將傳感器搜集到的生態數據打包后自動通過物聯網發送至數據中心,每個數據包大小只有幾K,但意義非凡:數據中心宛若一個精密“大腦”,匯總這些數據后進行實時分析建模,隨時感知橫沙全島的生態數據變化,并根據數據模型進行一定程度的預測。“假設某區域數個‘神經元’監測到的土壤重金屬含量在一段時間內有異常變化,數據中心就會發出預警,提醒相關部門進行相應處理,數據指標恢復正常后預警即解除。”
記者了解到,崇明在橫沙探索建設的“生態智聯大腦”在全國尚屬首創。不過,目前這套系統的“神經元”還不夠多、不夠密,對于生態數據的監測也還處于起步階段。預計到2020年末,橫沙生態感知觸點數量將超過5萬個,每年產生不少于200T的生態數據,對水、土、林、氣生態數據的感知“顆粒度”會更細,系統自動記錄、自動預測的精準度更高,全島生態流程決策智能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成為生態保護和發展的重要手段。“比如,現在橫沙一條河道只有幾個‘生態神經元’,有些村級河道還未安裝‘生態神經元’。今后,河道中的觸點排布會更密集,在‘生態智聯大腦’上反映出來的河道生態數據也將更清晰,這套系統的‘觸角’會更深。”崇明區相關負責人說。
建設“生態智聯大腦”的另一個作用,是打造可計量、可對標、可參與、可評估的綠色資產負債體系。自然資源資產指的是產權主體明確、具有價值、可定量核算的自然資源,通過一系列算法,可以對生態資源、礦產資源、氣象資源進行確權勘界、價值核算,最終得出其價值。未來,橫沙的水、土、林、氣等關鍵自然資源將實現全領域統計,綠色資產負債表體系不斷健全。隨著系統的不斷成熟完善,橫沙的“生態智聯大腦”還將向崇明其他區域推廣。
圖片來源:崇明區科委
更多資訊
-
?昔日亞洲最大水泥廠“重啟”,探索工業遺存活化利用十載,西岸迎來新篇章2023.10.13
車駛入龍耀路,一路往東,盡頭就是龍騰大道,目之所及是水波蕩漾的黃浦江。 2021年前,大多數車輛到了這里都會往左拐一路向北,沿途依次經過油罐藝術公園、西岸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跨過龍華港橋來到龍美術館… 查看詳情 >
-
全球最大鋼企錨定“老大”變“強大”,靠“四化”沖破鋼鐵行業下行周期2023.10.13
今年年中,中國寶武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半年度工作會議。特殊之處在于,這次工作會以“對標找差”作為主題。僅僅一周之后,《財富》雜志公布了2023年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名單,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近16… 查看詳情 >
-
上海浦東發布全市首部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提供多種策略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浦東新區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會在上海市浦東軟件園舉行。 《指南》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和浦東市場監管局聯合組建編寫組,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鑒定專家等專業人… 查看詳情 >
-
又一家世界名企落戶蘇河灣→2023.10.12
日前,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旗下知名廣告公司GREY GROUP CHINA葛瑞中國,正式落戶蘇河灣功能區內的蘇河灣中心,為蘇河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專業廣告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悉,葛瑞…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