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崇明島,田間養殖的“五彩魚”,能怎樣“攪活”稻田經濟?
來源:上觀區情 2018.9.20

“稻魚共生”的種養方式,如今聽著已不陌生,可稻和魚究竟是如何“共生”的?在崇明廟鎮的上海江凡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里有幾百畝“稻魚共生”的水稻田,水稻生長期間,稻田的水中隱隱游動著許多五彩斑斕的魚。這些魚可不只是吃掉雜草和害蟲那么簡單,還大幅降低了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的發病幾率,讓水稻的種植方式更生態、產量更高。
合作社負責人叫黃國超,是廟鎮鴿龍村人。幾年前剛接觸農業時,他還只是“玩票”性質:“‘稻魚共生’,不是隨便什么魚都可以。在投放稻花魚之前,我曾嘗試在稻田里投放草魚苗,結果沒多過久,草魚就把水稻秧苗都吃光了。交了這‘學費’之后,我才從浙江青田引進了稻花魚。”黃國超告訴記者,前幾年,他種幾畝水稻、養一些稻花魚,主要為了送給生意伙伴和朋友。“尤其是市區的朋友,看到崇明的農產品,喜歡得不得了!”
稻花魚又名田魚,是鯉魚的一個變種。顧名思義,“稻花魚”就是“一種愛吃稻花的魚”,稻田為稻花魚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和食物來源。魚平時在深水區休息,餓了就在稻田淺水中穿梭吃稻花、蟲子(稻飛虱等)和草(禾本科雜草),可有效減少水稻蟲害和草害的發生。另一方面,魚的排泄物又是天然的有機肥。在這種“稻魚共生”模式下,完全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也能保證水稻正常生長。
“稻魚共生”在浙江等地有悠久的種養歷史,并形成了穩定的消費市場,但在上海,知道稻花魚的人并不多。至于為什么養稻花魚能減少水稻病害,有專家推測是因為魚的活動增加了水體流動,疏松了土壤,為水稻提供了更優良的生長環境——魚游在“活水”里,水稻也長在“活水”和“活土”里。
近來,黃國超看到崇明發展不用化學肥料、不施化學農藥的“兩無化”水稻的消息,心里暗喜:“我用的‘稻魚共生’模式,不也是‘兩無化’水稻嗎?”
既然人人都愛綠色農產品,“兩無化”水稻又是崇明今后的發展方向,黃國超決定在廟鎮發展200多畝“稻魚共生”的水稻田。“不少親戚朋友都勸我不要把時間精力投入到風險高、收益低的農業上,可我卻不這么認為。只要路子對,農業一樣能賺錢。”大規模推廣“稻魚共生”后,黃國超就像著了魔,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基本都“泡”在了農田里,每天都開著車在田間小道上轉悠,查看水稻和魚的長勢,本就黝黑的皮膚曬得更黑了。
黃國超的自信和堅持不是沒來由的。他給記者算了筆賬:和一般的水稻種植相比,通過養魚除草,節約了近三分之二的人力成本,畝產水稻可達600斤以上,畝產魚200斤左右,經濟效益每畝超過1萬元。今年是黃國超的水稻和稻花魚對外銷售的第一年,憑著多年來在朋友圈中積累的良好口碑,盡管目前離水稻收割還有一段時間,但他今年種的水稻已有了不少訂單。
“稻魚共生”帶來的經濟效益還不止這些,黃國超還有一個“大計劃”。稻花魚有全紅、大花、麻花等多種顏色,雖然不是觀賞魚,但有一定觀賞價值,尤其受到小朋友的喜愛,不少孩子把它們當成金魚飼養。黃國超計劃發展農旅結合,推出“張網捕魚”、“渾水摸魚”等旅游項目。為此,他精心設計了一顆谷粒“騎”在魚背上的卡通圖標,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并在稻田邊種滿了鮮花,這些舉措一下子“吸粉”不少。此外,黃國超今后還想在稻田里養一些螃蟹和小龍蝦,這樣又能增加一筆可觀的收入。“除了自己賺錢,我還計劃把魚苗提供給其他水稻種植戶,帶動鄉親們致富。”
更多資訊
-
?昔日亞洲最大水泥廠“重啟”,探索工業遺存活化利用十載,西岸迎來新篇章2023.10.13
車駛入龍耀路,一路往東,盡頭就是龍騰大道,目之所及是水波蕩漾的黃浦江。 2021年前,大多數車輛到了這里都會往左拐一路向北,沿途依次經過油罐藝術公園、西岸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跨過龍華港橋來到龍美術館… 查看詳情 >
-
全球最大鋼企錨定“老大”變“強大”,靠“四化”沖破鋼鐵行業下行周期2023.10.13
今年年中,中國寶武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半年度工作會議。特殊之處在于,這次工作會以“對標找差”作為主題。僅僅一周之后,《財富》雜志公布了2023年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名單,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近16… 查看詳情 >
-
上海浦東發布全市首部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提供多種策略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浦東新區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會在上海市浦東軟件園舉行。 《指南》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和浦東市場監管局聯合組建編寫組,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鑒定專家等專業人… 查看詳情 >
-
又一家世界名企落戶蘇河灣→2023.10.12
日前,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旗下知名廣告公司GREY GROUP CHINA葛瑞中國,正式落戶蘇河灣功能區內的蘇河灣中心,為蘇河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專業廣告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悉,葛瑞…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