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青松:上海西郊哪一幅“江南畫卷”更能打動你
來源:上觀區情 2018.9.25

“嘉青松”,是嘉定、青浦、松江的簡稱。它們由北向南,攜手連成一片,構成了西上海的一個核心圈層。
長期以來,在人們口中,這三個區為何時常被連在一起?在筆者看來,除了地理區位上的接近,更多還是因為人們窺見了它們在“基因”上的共通,以及在漫長的歲月里靈魂和氣質上的趨同。
追溯歷史,“嘉青松”古風濃郁,整個就是一幅展現江南文化的水墨畫卷。松江和青浦分別有著“上海之根”、“上海之源”的名頭,而有著800年建縣史的嘉定也毫不遜色,區內的南翔古鎮在明代就有了“小小南翔賽蘇城”的美譽。
到了現在,“嘉青松”充滿活力,又一起成了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在產業界人士看來,這三個區處于長三角的內核地帶,是上海“五個中心”功能建設向外輻射的第一外圈,更是國際制造業在長三角戰略性布點的第一站點,潛力巨大。
著眼未來,三個區在各自的“2035規劃”中,更是不約而同地提出了相似目標:做“上海對外服務的門戶城市”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處身同一個賽場,“你追我趕”精彩刺激。對于西上海的“三兄弟”,你最看好哪一個?
廣富林文化遺址。
(一)江南文化,誰的“家底”更深厚?
時至今日,“上海人”大致分三種:“新上海人”、“上海人”和“老上海人”。如果要問,最“老”的上海人在哪里,有一種回答是:嘉定、松江、青浦。
松江較早就喊出了“上海之根”的口號。
位于松江境內的二陸草堂。
據記載,松江府是中國元代設立的地區行政建制區,是上海歷史文化之根,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灘”之說。到了上世紀50年代末期,在佘山腳下一個叫廣富林的小村落里,村民們開挖河道時的發現,更是將上海有先民生活的記錄推到了4000多年前的遠古時期,一支新考古學文化——廣富林文化由此誕生。“先有廣富林,后有松江史”,進一步給“上海之根”蓋章。
廣富林文化遺址和其中的展品。
不過,青浦人可不太服氣:按照6000年前上海從西到東逐漸成陸的進度來看,青浦顯然早于松江,青龍港(今青浦白鶴)作為外貿大港曾經也是烜赫一時;更重要的是,從上海三大考古學文化命名地的歷史長度看,青浦崧澤文化(約5500年前左右)也比松江廣富林文化(約4200年前后)和閔行馬橋文化(約3700年前后)要早得多,那里的考古發現了上海“第一人”、“第一屋”、“第一井”、“第一谷”。
青浦商榻的阿婆茶。
青浦的普濟橋。
于是,青浦的“上海之源”,也逐漸得到了外界認可。
嘉定雖然沒有“根”和“源”的名頭,但也有800年的建縣史(南宋嘉定十年建縣)。
嘉定區的法華塔。
彼時的嘉定縣屬于蘇州府,而蘇州府是江南地區最發達的區域。據正德年間《姑蘇志》記載,蘇州府屬各州縣的市鎮十分稠密,其中就有嘉定縣的八鎮九市,到了萬歷年間又增加到十七鎮三市六行——大量的“市”由于規模巨大、地位重要,逐漸升格為“鎮”,因此“鎮”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比如真如、婁塘、新涇、廣富、紀王廟等“市”都升格為了“鎮”。千年古鎮南翔在明初的經濟繁榮程度,已為嘉定縣各市鎮之首,鎮上布莊林立,是全縣土布業集散中心。
南翔留云湖。
嘉青松地區的古鎮,一個個名氣也是響當當的。早在1991年,上海市規土局組織編制《上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將朱家角、南翔、松江、嘉定四個鎮推薦為首批市級歷史文化名鎮,獲市政府批準。注意沒,它們全部都散落在嘉青松板塊內。除了這四個古鎮,近年來,松江的泗涇古鎮、青浦的金澤古鎮也備受關注。泗涇鎮內,擁有《申報》總經理史量才、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的故居。而金澤鎮則被稱為“江南第一橋鄉”,至今保留著“兩街夾一河”的古樸格局,走不了幾步,就可以看到一座古橋。
如今,嘉定的匯龍潭、法華塔、秋霞圃,松江的方塔園、醉白池、廣富林,青浦的青龍塔、福泉山、放生橋,不僅承載了上海數百年乃至上千年來的滄桑巨變,更是江南地區歷史文化的重要“活化石”。
朱家角古鎮。
一開始,我們就將這三個區比作了江南水墨畫,但其實,三幅水墨畫的“氣質特點”各有不同。
嘉定氣質硬朗,但不失精細,就像一幅水墨工筆畫。在其境內,文化是深入城市肌理的,經過了精雕細琢,經得起細細品味。
比如“滬上顏值最高圖書館”——嘉定圖書館,“外面像公園,里面像咖吧;遠看像水景公園,近看像湖畔度假村”。從空中俯瞰,它是一本本翻開的書籍,外墻是淡灰色拱形特制窯磚做成的。古色古香的建筑之外,是有現代感的玻璃幕墻,有江南文化氣息的同時又有現代風貌。整個圖書館有18個中庭,中庭里面竹葉青青,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內部功能上,除了一般大體量的成人閱讀,它還有少兒圖書館、視障圖書館,盲人也可以在里面閱讀。圖書館目前藏書146萬冊,去年接待讀者204萬人次,一年舉辦700多場活動,人氣非常旺。
嘉定區圖書館、文化館。李華成 攝
青浦境內,古意盎然,處處江南水鄉風情,就像一幅水墨寫意畫。走進朱家角古鎮,只見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棟民宅臨河而建,粉墻灰瓦錯落有致,窄窄街道曲徑通幽,石板條路逶迤不斷……置身其中,不必細瞧,仿佛一下子穿越到了千年之前。
“佘山大境界,問根廣富林”。大氣磅礴的松江,不僅大手筆打造了廣富林文化遺址等大景,去年更制訂了“人文松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將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文化項目,打造以“書香之域、書畫之城、文博之和影視之都”為特色的文化名城。這就像在傳統水墨畫的基礎上,又引入了張大千的潑墨潑彩手法,濃墨重彩,格外引人注目。
(二)三座新城,你更喜歡哪一個?
有一個蠻有意思的現象:上海如今近400個軌交站點中,站名中帶“新城”字樣的,只有三個,分別是9號線松江新城站、11號線嘉定新城站和17號線青浦新城站。即便刨除樣本選擇偏差,這依然是一件有趣的事。
地鐵11號線從上海嘉定延伸到了江蘇花橋。
上海規劃的郊區新城共有9座,它們建設和成長的節奏有快有慢。有的如今已實現了“三級跳”,從近郊完成了到郊區新城、到中心城區拓展區、再到主城片區的轉變,軌交站名里自然不會再帶“新城”;有的新城建設速度緩慢,軌交線路長期畫在圖紙上、留在規劃里,尚未落到實處;還有的新城則悄然變成了“核心鎮”,別說還沒通軌交,就算通了也不會有帶“新城”字樣的站點。
嘉定新城、松江新城、青浦新城,雖然起步有早有晚,但目前均已初具形態,功能日漸完善,生態宜居優勢逐步突顯。
也正因為此,籬笆、寬帶山、天涯、百度貼吧等各類論壇上,逛逛上海本地板塊,總能發現人們在樂此不疲地討論這樣的話題:嘉定新城、松江新城和青浦新城,你們最看好哪一個?哪個更適合居住?此類帖子往往一刷就是好幾屏,足見“競爭”之激烈、比較之艱難。
松江新城。張哲倫 攝
起步于2000年前后的松江新城,是上海最早啟動規劃建設、也是率先基本建成的市郊新城。在外界看來,松江新城的特點和優勢十分鮮明:因為一開始就注重規劃引領,所以各板塊定位明確,道路開闊,風景宜人,整體形象讓人眼前一亮……對于想要置業安居的年輕人來說,這里較早就開通了軌交9號線,還有著市郊第一家三甲醫院,松江大學城緊挨著,這里多年前就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安家在此,旁邊還有泰晤士小鎮、佘山國家旅游度假區、辰山植物園、廣富林郊野公園等休閑度假景區,光想想,幸福感就滿滿的。
松江現代有軌電車。
松江泰晤士小鎮。
嘉定新城雖然起步沒那么早,但重在“起點頗高”。如今,這座新城里有不少網紅地標,比如“高大上”的保利大劇院、有“滬上最美圖書館”之譽的嘉定圖書館、煙波蕩漾的遠香湖、由舊廠房改建而成的韓天衡美術館……這些公共設施的落地,讓生活在嘉定的人們也能享受到中心城區般的生活品質。“城市精美成長”是嘉定近年的發展目標之一。想象一下,端一杯香茗,在“滬上最美圖書館”——嘉定圖書館里小憩一會兒,翻幾頁書,看倦了極目遠眺,煙波蕩漾的遠香湖美景盡收眼底。興致來了,可以去環湖彩色健身步道上散散步,感受下“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的舒爽。夜幕降臨,還可攜三五好友,一起去保利大劇院看一場世界級水準的音樂劇,這是何等的愜意!
青浦蓮湖村。
青浦的淀山湖新城,與“水”有很深的淵源,光聽聽名字就令人向往。但多年來,這座新城的建設進程相對較慢,有人說是因為缺乏規劃引導,有人說是因為“一城兩翼”的戰線拉得太長,三個板塊雖然一直在各自努力,但很容易給人東一下、西一下的感覺,難以整體出形象。客觀來講,之前,相比松江新城、嘉定新城,淀山湖新城的發展的確有些滯后,但到了眼下,隨著大虹橋的崛起,隨著軌交17號線的開通,這座新城的后發優勢將會明顯凸顯出來。
青浦淀山湖畔。
根據青浦2035規劃,未來的新城格局仍是一城兩翼,其中一城是中部的青浦城區,東翼是屬于上海主城區的西虹橋商務區地區及毗鄰地區,西翼是以朱家角為代表的綠色生態地區。相比嘉松兩區的城區,青浦城區擁有4個軌交站點,而且都在地下,周圍預留的可開發空間不小,產城融合優勢明顯。而東部的西虹橋地區,屬于上海虹橋商務區的一部分,作為上海發展的重點區域,優勢也是另外兩個區所不具備的,那里迄今還有幾個平方公里的商務區預留空間,未來不容小覷。
毋庸置疑,一條條軌交線的到來,“牽動”了上述三座新城的快速崛起。根據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鈕心毅的研究,上海的“通勤圈”正在日益膨脹,單從嘉定新城的職住空間關系演變就可看出。早在2011年,嘉定新城還是個居住、就業足夠“自給自足”的獨立區域,80%以上居住者的就業地就在新城內,少部分在嘉定區內新城以外,只有極個別人在市中心城區工作。6年過后,嘉定的人員通勤流動明顯增強,并沿著地鐵11號線的走向東進。大量嘉定人選擇在11號沿線及3、4號等換乘線路周邊就業,甚至最遠沿2號線到了浦東的陸家嘴、張江。
松江亦是如此。從地鐵9號線的松江新城、大學城、泗涇、九亭一路向北,不斷有人上車前往漕河涇甚至徐家匯工作。在這兩地集聚就業的松江居民,不比在松江新城就業的本地居民密度低。影響郊區新城職住空間的因素有很多,但地鐵的存在和發展絕對是核心因素之一。數條聯系著市區和郊區的地鐵線,讓地域間的聯系更緊密,人的通勤選擇范圍更廣。
如果以“本范圍內居住并就業人口比外來就業人數和外出就業人數的總和”來定義“獨立指數”的話,嘉定、松江的“獨立指數”近幾年都在下降,意味著這些區域在近年來的發展中,與中心城區的通勤聯動性越來越強。青浦的獨立指數變化倒是不大,而且有微微上升的趨勢,這也許是因為17號線的“年齡”尚小,去年底剛開通,不像9號線和11號線那樣已經讓松江新城和嘉定新城的人們的出行方式普遍發生了變化。
這不禁讓人有些困惑:這些年來,人們對市郊新城的“產城融合”寄予厚望,因為,只有大幅提升產城融合的水平,才有利于推動職住平衡,緩解每日上下班的“潮汐現象”,而地鐵的到來似乎讓這樣的設想成為了偽命題?筆者認為,對于一座市郊新城來說,產城融合的努力,和快速交通網絡的更加發達,并不是矛盾的,二者只有齊頭并進,才能為人們提供更好更多的自由選擇,而不是被迫作出某一種選擇,要么不得不偏安于市郊新城,要么只能每天奔波于中心城與新城之間。
更多資訊
-
?昔日亞洲最大水泥廠“重啟”,探索工業遺存活化利用十載,西岸迎來新篇章2023.10.13
車駛入龍耀路,一路往東,盡頭就是龍騰大道,目之所及是水波蕩漾的黃浦江。 2021年前,大多數車輛到了這里都會往左拐一路向北,沿途依次經過油罐藝術公園、西岸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跨過龍華港橋來到龍美術館… 查看詳情 >
-
全球最大鋼企錨定“老大”變“強大”,靠“四化”沖破鋼鐵行業下行周期2023.10.13
今年年中,中國寶武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半年度工作會議。特殊之處在于,這次工作會以“對標找差”作為主題。僅僅一周之后,《財富》雜志公布了2023年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名單,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近16… 查看詳情 >
-
上海浦東發布全市首部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提供多種策略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浦東新區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會在上海市浦東軟件園舉行。 《指南》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和浦東市場監管局聯合組建編寫組,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鑒定專家等專業人… 查看詳情 >
-
又一家世界名企落戶蘇河灣→2023.10.12
日前,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旗下知名廣告公司GREY GROUP CHINA葛瑞中國,正式落戶蘇河灣功能區內的蘇河灣中心,為蘇河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專業廣告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悉,葛瑞…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