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由這個區創排與支持的紅色劇目,不但場場滿座還一票難求

來源:上觀區情 2018.10.10

摘要:“有種力量直抵人心”,看過這些紅色劇目,觀眾普遍如此評價。支持紅色劇目的創排與演出,黃浦區勇于創新、大膽探索,不遺余力拿出最好的資源。

黃陂南路374號近興業路,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的牌匾格外醒目。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國革命的出發之地,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所在、根脈所系。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過程中,上海將打響“紅色文化”品牌放在首位,提出要著力建設好、守護好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黃浦區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所在區,是共青團的發源地、國歌唱響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區域內已查明的革命遺址、遺跡有127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0家,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圍繞興文化,黃浦區著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亮出“上海文化”中“黃浦最上海”的標識度,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用好用活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充分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區領導說,黃浦區將用好用足紅色文化資源、傳承紅色文化基因、講好紅色文化故事、擦亮紅色文化地標、做好紅色文化體驗,著力在新時代打造建黨故事傳播高地、建黨精神弘揚高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黃浦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打造獨樹一幟的黃浦“紅色文化”。

紅色地標會講故事有“靈魂”

淮海路567弄,共青團的發源地——漁陽里隱于其中。今年8月,在黃浦區支持下,作為“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革命遺址修繕保護項目之一,“漁陽里”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整體改造項目正式啟動,更多有價值的文物和文獻資料將在紀念館整體改造后亮相。本次整體改造將在其東側建立漁陽里紀念廣場,提供廣大青少年開展團日活動,成為青少年重溫革命歷史、接受儀式教育的重要場所。

“如今,我們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紅色資源的保護、紅色基因的傳承,為我們黨的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上海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辦公室發掘組組長、曾任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館長的張黎明說,上海的紅色革命遺址,是城市寶貴的精神財富。上海作為黨的誕生地,紅色是上海文化最鮮亮的底色。運用好上海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場所,對全社會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既能讓市民和參觀者看得見、感受到中國革命歷史的足跡,彰顯城市獨特的革命歷史底蘊,又能很好地去繼承和光大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大會址紀念館迎來100萬觀眾。蔣迪雯攝

用好用足紅色文化資源,擦亮紅色文化地標,做好紅色文化體驗,黃浦區將其作為責任與使命。今年,黃浦區以打造一大會址紀念館周邊紅色一平方公里為重點,全面配合紀念館建設工作。梳理排摸區內紅色文化資源,制定相應的分類保護方案。對《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中共“六大”后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中共上海區委黨校舊址、又新印刷所等一批重要革命遺址、遺跡進行保護修繕,對共青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三山會館、黃浦劇場等紅色文化場館提升展陳能級。

這兩年,紅色旅游漸成一種新風尚,作為旅游大區的黃浦區,也在探索新方式將區域內的紅色資源“串珠成鏈”,高度集成地展示給游客。區委宣傳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黃浦區將籌建紅色文化傳播傳承中心,集展示、傳播、體驗、交互等功能于一體,通過多媒體展陳手段、智能化體驗設施、互動式立體宣傳,以點帶面呈現發生在黃浦區域內的中國近代革命史,使之成為市民游客了解黃浦紅色人文歷史、感受光榮革命傳統的一部活字典。同時,以新天地—思南路片區為重點,設計開發“紅色之旅專線游”“發現之旅”等紅色旅游精品,制作宣傳口袋書,建設自助音頻導覽系統,讓市民游客通過更多的紅色體驗,收獲更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

“擦亮紅色文化名片,并不是僅僅將一些紅色地標、紅色場館修繕、開放就可以了,要讓這些紅色場館與地標能傳遞思想、講解故事、凈化靈魂、塑造人生,這要求每一個紅色場館的工作者亮出自己獨特的‘看家本領’。”張黎明說。

在這方面,黃浦區始終有著自己的思考:目前黃浦區已啟動多項紅色書籍的編撰工作,力爭在建黨100周年前對一條條街區進行梳理,全面厘清區域內的紅色資源、紅色記憶,同時黃浦區正在推動上海紅色文化研究院建設,將整合、盤活上海革命歷史資源、區域資源、教育資源,傳承光榮歷史,弘揚革命精神,開展傳統教育,履行中國革命歷史研究、展示、傳播、教育、開發職能。

紅色劇目創作者最想與黃浦合作

對紅色文化資源,不但要注重有形遺產的保護,也要注重紅色文化精神的傳承。“要深挖精髓要義,揭示時代價值。只有這樣,珍貴的紅色基因才會釋放更大的能量,發揮應有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張黎明說。

8月25日晚,黃浦劇場中劇場,聚光燈下,一位身穿西裝的少年唱起了 “在那遙遠的地方”,聲音空靈,仿佛穿透時空。臺下,不少年輕觀眾跟著節奏輕輕哼唱。這是一場紅色主題合唱音樂會,主唱團隊是當下在年輕人中擁有很高知名度的“Echo合唱團”。黃浦劇場是“國歌唱響地”,1935年5月24日,由田漢、聶耳作詞、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歌,在這里唱響和傳播。如今,老劇場迎來“新生代”,黃浦劇場今年引入Echo合唱團定期駐場演出,后者以時尚的藝術表現形式,將當年激勵國人奮力抗敵、鼓舞人心的愛國歌曲詮釋出來,吸引年輕人與紅色故事零距離接觸。

黃浦劇場引入Echo合唱團定期駐場演出。黃浦劇場提供

這兩年,上海出現了一個值得思考的“文化現象”:由黃浦區創排或支持的紅色劇目、演出,不但場場滿座,還“一票難求”。

“有種力量直抵人心”,看過這些紅色劇目,觀眾普遍如此評價。支持紅色劇目的創排與演出,黃浦區勇于創新、大膽探索,不遺余力拿出最好的資源。

原創的紅色遺跡巡禮情景詩劇 《追尋》,大膽起用80后、90后的導演與演職人員,因此人物表演方式、表達方式等都很容易與同齡觀眾產生共鳴;原創的紅色家書情景朗誦劇 《信念》,邀請了上海市語言文字測試委員會專家、著名配音演員、上海白玉蘭獎和話劇金獅獎獲得者等自帶“流量”的“大咖”參演,為演出的高質量奠定基礎;支持上海歌劇院創排的《晨鐘》一下推出了鋼琴版、音樂劇版以及舞臺版等三個版本,每個版本的演出效果都與演出環境息息相關,黃浦區以思南公館等最好的場地資源支持演出。

如今,黃浦區創排與支持的紅色劇目、演出已經成為上海“紅色文化”的一個品牌。上海一些文藝創作人員有了好的紅色劇本,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黃浦區合作、想到去黃浦演出。

區委宣傳部負責人說,未來三年,黃浦區將加大紅色文化資源整合利用力度,組建紅色文化講師團,線上線下相結合講述紅色革命故事,創新“請進來”接受紅色教育、“走出去”傳播紅色文化模式。也將圍繞重大主題和重要時間節點,創作推出一批紅色主題文藝作品,繼續打磨《追尋》《信念》,創排《難忘 1921》舞臺劇,獻禮建黨100周年;繼續開展“逐夢新時代”系列活動,面向社會征集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項目,搭建優秀項目的發現、培育、集成和展示平臺,讓更多人了解黃浦這片熱土上的革命傳統和紅色文化。

紅色基因植入孩子們心中

不忘初心,是為了牢記使命。潛移默化間,紅色基因浸潤城區。

青少年是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黃浦區在廣大未成年人中傳播紅色基因、厚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今年,黃浦區的青少年們都參加了“‘文文明明’頌經典、紅色故事育‘初心’”青少年講黨的誕生地的故事主題實踐活動:青少年走進革命遺址、偉人舊居,聆聽與感受先輩創業之艱辛;組建“紅色故事宣講團”,走進街道與社區,全年巡講紅色故事;依托在青少年中受到關注的“零零島”線上平臺,向全市青少年、家長與教育工作者宣傳紅色文化等等。

今年7月,黃浦區的小學生都領到了一本“致敬·紅色傳奇”故事集,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誕生、發展的光輝故事用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的語言娓娓道來。這本書由區委宣傳部、黨史辦提供素材,盧灣一中心小學牽頭編寫。不少小學生領到書后愛不釋手,還能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其中的故事講述下來。原來,黃浦區組織不同學段青少年以不同方式對紅色故事進行演繹,形成百個紅色故事優秀作品:通過看書,激發小學生講述紅色故事,在小學組織“致敬·紅色傳奇”講故事比賽;從解說詞出發,挖掘紅色建筑背后的故事,在初中組織“尋跡·紅色建筑”主題演講比賽;根據區黨史相關的“紅色家書”,在高中組織“追憶·紅色家書”主題朗誦比賽。

“當年在望志路上的李公館內發生了什么?什么是共產國際?中共一大召開期間發生了什么驚心動魄的事兒?中國共產黨成立有怎樣的重大歷史意義?”這些問題的答案,在黃浦區最近推出的“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網絡課程中都能找到答案。在區委宣傳部指導下,區文明辦與區教育局今年共同拍攝了一部面向中小學生、具有鮮明海派風格的“顧老師講紅色故事”,分為六講,每講8分鐘,高度凝練、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孩子們在觀看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重要“知識點”。

以文載道、以文化人貫穿始終,讓紅色革命文化成為培養文化自信、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凝聚黃浦城區人文精神品格的重要推動力。紅色文化沁入心田,激發人們自發投入傳播紅色故事中。

漁陽里 黃浦區提供

大同中學一位普通的歷史老師,在網上推出了“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的實景歷史課,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在黃浦區的支持下,由他牽頭,區內的青年教師們組建了工作小組,對黃浦區紅色資源進行全面梳理,豐富“顧老師講紅色故事”的內容,為學生們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食糧。

不久前,敬業中學聯手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推出了話劇《企孫先生》,登上了黃浦劇場的舞臺。葉企孫是中國物理學界一代宗師、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杰出的教育家,我國建國后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他早年畢業于敬業中學。60多位演出人員絕大部分是敬業中學的高中生,都沒有表演經驗,但站在舞臺上,他們自信自然、全情投入。孩子們說,企孫先生為祖國奉獻一生的精神深深激勵著他們,他們發自內心想講好企孫先生的故事。

未來三年,黃浦將繼續充分用好文教結合機制,繼續做強面向青少年舉辦“國旗下成長”升國旗暨愛國宣講、童聲講述黨的誕生地故事、走進國歌唱響地等系列活動;繼續推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紅色文化場館資源開放相結合,打造“多彩學習圈”,豐富青少年的紅色體驗。近期,黃浦區還將舉辦“‘浦江潮涌’——黃浦區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型主題展覽”,通過攝影作品、新聞報道和書畫、篆刻作品,以及觀眾互動等多樣形式,展現黃浦在上海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勇立潮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追求卓越的光輝歲月。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