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黃浦是什么?

來源:上觀區情2018.10.15

摘要:黃浦區,為何被稱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

在上海16個區里

有一個黃浦區

她得名于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

因特殊地理位置和歷史積淀

被稱為上海的心臟、窗口和名片

—–壹—–

憑江臨風

有關黃浦的故事

要從江邊水岸說起——

南宋末年,因吳淞江上游嚴重淤塞

上海的海船泊位從青龍鎮改到十六鋪

經歷了明清的發展

到1843年上海開埠時

十六鋪已成為中國最大的外貿口岸

黃浦江也真正成為上海的母親河

19世紀的十六鋪(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

相較繁榮的十六鋪碼頭

最為人熟知的外灘

在上海開埠以前還是一片灘涂之地

傳說駐滬英國領事巴富爾

為尋找適合英國人經商和居住之地來到這里

見周圍荒蕪人員,葦草叢生

卻又毗鄰上海老城廂

方便進出貿易

是可供發展的理想選擇

很快,外灘就改頭換面了

開埠之初的外灘(圖片來源:《十年奔涌光和影: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十周年》)

1843年

英商怡和洋行

在外灘北京東路口建起第一幢樓

到1860年

外灘的“萬國建筑群”已頗具規模

外灘萬國建筑? ?(圖片來源:《十年奔涌光和影: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十周年》)

百余年來

黃浦水岸變化巨大

特別在新中國成立后

十六鋪碼頭經歷兩次改建

到1982年

新建成的十六鋪客運站

可容納旅客6000多人

一度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水上客運中心

1982年新建成的十六鋪客運站全貌(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

上世紀90年代后期

隨著鐵路、公路交通的迅速發展

十六鋪客運碼頭逐漸門庭冷落

2004年12月2日晨

十六鋪候船大樓爆破

徹底與我們告別

報紙刊登十六鋪碼頭爆破消息(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

2002年底

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成功

所有人為之喝彩

規劃建設的世博浦西園

選擇了江南造船廠廠址地塊

一個世紀前

這里是中國規模最大的軍事工業

1865年創建的江南制造總局大門(圖片來源:《曾國藩家書》)

隨著世博浦西園建成

造型各異的主題館和企業館代替了曾經的車間塔吊

流光溢彩的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

新世紀以來

黃浦區不斷“長大”

2000年

原黃浦、南市區“撤二建一”

跨過一條人民路

外灘景觀帶不再“斷頭”

2011年

黃浦區、盧灣“撤二建一”

被稱為“合璧之作”

整體推進世博浦西園區后續利用

黃浦濱江岸線也繼續向南延伸

黃浦江邊

一次又一次發生巨變

曾經的外灘情人墻 (圖片來源:《上海外灘》供圖)

世博會前一年

上海外灘濱江改造工程全面啟動

2010年3月28日

外灘地區綜合改造工程全面竣工

向社會開放

2018年1月1日

45公里濱江岸線貫通

正式向市民開放

而全長8.3公里的黃浦濱江

讓經典的世界級濱江空間外灘全新亮相

外灘風光(圖片來源:肖龍根 攝)

讓十六鋪成了水陸游憩銜接的濱江空間

十六鋪濱江風光(圖片來源:張偉杰?攝)

讓世博園成了文化游覽、城市節慶的濱江空間

世博片區濱江風光(圖片來源:丁榮盛 攝)

—-貳—-

風云際會

1846年,外灘出現了上海第一家銀行

百余年來,外灘風云際會

創造了中國金融歷史上100多個第一

如今

外灘匯集了5家全國金融要素市場

今日外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供圖)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

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全國性外匯交易市場

1994年4月4日投入運營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運營當日 (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上海黃金交易所

中國唯一合法從事黃金交易的國家級市場

2002年10月30日成立

上海黃金交易所大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供圖)

上海清算所

奠定了上海作為金融產品定價中心的地位

2009年11月28日掛牌

上海清算所掛牌成立當日 (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上海票據交易所

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

2016年12月8日運營

上海票據交易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供圖)

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

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開發的獨立支付系統

2015年10月8日啟動

2009年

黃浦提出建設外灘金融集聚帶戰略規劃

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區

與陸家嘴金融城錯位互補協同發展

外灘金融牛

與外灘一步之遙的人民廣場

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形成于上海開埠以后

原來稱上海跑馬廳

今天的面貌奠定于上世紀90年代之后

1994年9月21日

人民廣場改造工程竣工開放

增辟了8萬平方米的綠地

成為多功能的園林廣場

改造前的人民廣場 (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改造后的人民廣場全景圖 (圖片來源:李民健攝)

標志性建筑拔地而起

上海博物館新館1996年10月12日對公眾開放 (圖片來源:楊曉喆 攝)

1995年,上海大劇院正在建設中。 (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供圖)

上海大劇院1998年8月27日開業。(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上海音樂廳——全國第一座音樂廳。(圖片來源:李民健攝)

人民廣場格局基本奠定

如果將黃浦區從空中向地下切下去

會分為幾層?

軌交、路橋隧的交匯

撐起了一座“立體城市”

在江面上

1991年12月,南浦大橋通車

是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大橋

連起浦東與浦西

浦西人去浦東

又多了一個選擇

南浦大橋。(圖片來源:林均虎 攝)

后來,又有了

盧浦大橋,2003年6月28日通車。(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還有五條隧道連接浦東與浦西

打浦路隧道,2010年迎世博會,打浦路隧道經過六個月改造。新華社供圖

延安東路隧道,南北向分別建成于1996年與1988年。視覺中國供圖

復興東路隧道,2004年9月通車。視覺中國供圖

在建中的人民路隧道 新華社供圖

西藏南路隧道 視覺中國供圖

在地面上

內環高架

上海最早建設的城市快速高架道路

全長47.7千米

在1993年開工建設

內環高架 (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還有,延安路高架

2008年2月,外灘地區交通綜合改造工程全面展開,有“亞洲第一彎”之稱的延安路高架外灘下匝道被拆除。(圖片來源:李民健 攝)

南北高架

南北高架,2002年12月4日通車。(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供圖)

在地下

黃浦區是上海中心城區的交通中心

擁有最密集的軌交站點

“到人民廣場換乘地鐵線”

曾與“到人民廣場吃炸雞”一樣流行

呼嘯穿行于黃浦區的軌道交通

有1、2、4、8、9、10、13號線

黃浦區境內的部分軌交站點 (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至此

5條隧道

2座大橋

3條高架路

7條軌交

串起上海市中心的交通大動脈

—-叁—-

最上海

走在商業發展的最前沿

黃浦區展現著“最上海”的一面

高雅時尚的淮海路 (圖片來源:郭長耀 攝)

繁榮繁華的南京路 (圖片來源:郭長耀 攝)

引領風潮的業態

總是率先在黃浦出現

1989 年,一塊“肯德基家鄉雞”的招牌

掛在了外灘 2 號的東風飯店樓上

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開業了

首家肯德基開業。(圖片來源:《上海外灘》供圖)

顧客正在點餐的場景 。 (圖片來源:《上海外灘》供圖)

位于黃浦區的上海第一百貨商店

有中國最早的一部自動扶梯

解放前留下來的古董級的寶貝

1982年經過修復重新啟用

當時上海灘僅此一臺

前來乘坐自動扶梯的市民絡繹不絕? (圖片來源:周銘魯 攝)

上世紀80年代

首家專業經營電腦商店

上海電腦商店在淮海中路上開業

1984年4月,顧客來新開業的上海電腦商店選購產品。(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南京路、淮海路

全國人民認可度最高的兩條商業街

“十里洋場”,說的便是南京東路

南京東路是上海開埠后

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

20世紀初

上海商業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百貨”

先施(今時裝公司大樓)

永安(今永安百貨)

新新(今食品一店)

大新(今第一百貨)

陸續在南京東路開業

上世紀70年代末,來第一百貨商店選購時裝的顧客絡繹不絕。新華社供圖

百貨商廈相繼開業

1988年1月8日,上海華聯商廈對外試營業

在具有70年歷史的永安公司的基礎上改建而成

1991年8月,上海精品商廈在南京西路1號開業

開創全市企業自籌資金、自行還貸發展之先河

上海精品商廈 (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供圖)

1999年,河南中路至西藏中路段的南京路改建為全天候的步行街

日均客流量超過100萬人次

1995年未改建前的南京路 (圖片來源:龔建華攝)

1999年9月20日,南京路步行街改建工程完工并向公眾開放。新華社供圖

淮海路,原名霞飛路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名店林立、名品薈萃

堪稱上海城市的時尚之源

上海規模最大的中外合資餐廳

“上海世界之窗”1987年開業

原址位于淮海路瑞金大廈

世界之窗開業當日。(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上世紀90年代末

街區經典建筑保護性開發

又崛起一批現代建筑

巴黎春天、華亭伊勢丹、太平洋百貨

淮海中路現代化國際性商業街區形成

1995年的淮海中路,用玻璃幕墻裝飾起來的現代化建筑是中日合資的“華亭伊勢丹百貨公司”和“中百一店淮海店”。新華社供圖

如今,黃浦區瞄準世界級商業街區

商業業態、街區形態、文化神態、消費生態

四態并舉

積極推動兩街整體轉型升級

提升兩街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高顏值的新世界大丸百貨商場 (圖片來源:黃浦區供圖)

藝術人文新標志建筑K11。(圖片來源:黃浦區供圖)

ipad新面世,淮海中路上蘋果旗艦店迎來排隊購買的消費者。(圖片來源:視覺中國供圖)

南京東路上的世茂廣場。(圖片來源:海沙爾攝)

黃浦,亦古亦今

本世紀以來,一批歷史老建筑

通過修繕,重現風貌、重塑功能

成為上海商業的新地標

新天地,2002年9月開業

以中西融合新舊結合為基調

將傳統石庫門里弄與現代新建筑融為一體

歷時10年改造,思南公館2010年運營

成為具有上海近代獨特歷史風貌

面向社會開放的高品質商住綜合社區

思南公館的日與夜 (圖片來源:左圖:陳志強 右圖:視覺中國供圖)

外灘源,如今是“網紅”打卡地

1950年代外灘源 (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局供圖)

20世紀90年代的外灘源 (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局供圖)

2010年8月外灘源鳥瞰 (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局供圖)

外灘源今貌 (圖片來源:郭長耀 攝)

老字號

蘊藏著上海人的鄉愁

黃浦,有中華老字號企業96家

占全市老字號企業的半壁江山

杏花樓

香噴噴八寶飯,經典玫瑰細沙月餅……

透著濃濃家鄉味

杏花樓今年走出國門。( 圖片來源:上海杏花樓食品有限公司供圖)

新雅粵菜館

中秋月餅創新餡料

排隊購買的人群老中青皆有

中秋節前,買新雅月餅的隊伍。

周虎臣曹素功

是中國制墨行業中歷史最悠久的老字號

曹素功墨寶?(圖片來源:唐燁攝)

—-肆—-

最國際

黃浦區,每年迎來送往2.1億人次游客

是世界看上海的一個窗口

1990年10月,上海黃浦旅游節

在南京西路388號仙樂斯廣場開幕

之后每年舉行一次

1996年升級更名為上海旅游節

1992年旅游節期間,黃浦推出中外友人互動項目。來自美國的布朗先生在幼兒園與小朋友一起玩貓捉老鼠的游戲。(圖片來源:新華社供圖)

2002年9月

上海旅游節開幕大巡游舉行

表演方隊和花車齊聚淮海路

拉開旅游節的序幕

中外游客匯聚

這里的舞臺彰顯國際范兒

上海時裝周。(圖片來源:黃浦區提供)

這里的音樂會以蒼穹為頂,草地為席

2018年城市草坪音樂音樂會 (圖片來源:蔣迪雯攝)

咖啡館、噴泉邊、走廊里

全都成了劇場

“表演藝術新天地”藝術節期間,游客在上海街頭拍攝藝術燈光裝置營造出的彩色幕墻。(圖片來源:新天地提供)

思南表演藝術空間

穿過一條馬路

就能走進一座高品質藝術殿堂

黃浦區是海派文化的發源地

涌現過一大批名家名團名作

堪稱我國南方最大的“戲碼頭”

今日,這里仍是上海演藝生態繁盛之地

環人民廣場演藝區

是全國最高密度的劇場群

歷經六年修繕打磨,88歲中國大戲院重裝回歸

黃浦劇場修繕一新重歸演藝市場

能讓中外游客打著“飛的”來看戲

上海大劇院上演的《魔笛》《漂泊的荷蘭人》

最民族的也是最世界的

百年大世界

2017年3月31日重新對外開放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平臺

是市中心唯一一個推廣傳統文化的地標

很多七八十歲白發蒼蒼的老人

聞訊而來

一睹大世界新風采

追憶一段年少時光

大世界 (圖片來源:蔣迪雯攝)

豫園新春民俗燈會

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八

在豫園商城舉行

不僅中國人喜歡,老外也會著迷

豫園燈會組圖 (圖片來源:豫園商城供圖)

這兩年,豫園商城進一步改造升級

提升“豫園故里”

重塑“豫園漫步”

打造“空中豫園”

老城隍廟豫園小吃廣場一角(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供圖)

還有,最時髦的

賦予老建筑新功能

制造年輕人喜歡的“新搖滾生活”

思南賞藝會民樂演奏(圖片來源: 黃浦區供圖)

老碼頭里的爵士樂演出

—-伍—-

屋里廂

王家衛說

金宇澄的《繁花》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圖”

里面藏著上海的風云變幻

和最真實的市井生活

上海里弄生活 (圖片來源:陳海汶 攝)

上海人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黃浦是個最佳觀察點

老上海們應該還記得這個

最后的老虎灶(圖片來源:龔建華 攝)

小說《繁花》里

弄堂里的主人公小毛拎兩只竹殼瓶

去隔壁老虎灶打開水

1950年代初

全市共有2000多家老虎灶

隨著供水系統的不斷完善

上世紀90年代中期

老虎灶日漸式微

但弄堂的格局依舊

上世紀90年代從自忠路老弄堂里走出來的一對新娘新郎(圖片來源:龔建華 攝)

2016年底

評彈《高博文說繁花》亮相大世界

娓娓道來一個瑣屑而精巧的上海

小人書

(圖片來源:老小孩網站@元駒)

亭子間

(圖片來源:傳送門網站@舊影閣)

黃魚車

(圖片來源:老小孩網站@元駒)

理發店

(圖片來源:老小孩網站@元駒)

流金歲月……

20世紀50年代大世界中央露天劇場(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

今天的大世界里

依舊藏著一個原汁原味的上海

戲曲、民樂、舞蹈、創新劇目

輪番演出

大世界里的各類演出(圖片來源:蔣迪雯 攝)

舊式里弄生活

就像“圍城”

外面的人想親近它

在各種文藝作品中找尋她的樣子

里面的人卻想遠離它

遠離逼仄

(圖片來源:老小孩網站@元駒)

遠離手拎馬桶

(圖片來源:老小孩網站@元駒)

新世紀以來

黃浦不斷加快推進舊區改造

從老城廂區域入手

推進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

太平橋一帶的舊式里弄拆除了

太平橋舊貌(圖片來源:陳剛毅 攝)

保留并修繕周邊的一片石庫門民居

取名“新天地”

太平橋新貌(圖片來源:陳剛毅 攝)

四牌樓一帶周邊環境整治了

變得干干凈凈

四牌樓改造前后

曾經房頂五顏六色的聚奎新村改造了

變得整整齊齊

聚奎新村改造前后(圖片來源:《上海外灘》)

為提高空間利用率

方便居民生活

黃浦區還對老式里弄進行微更新

在“螺螄殼”里做規劃設計

南京東路街道貴州西社區微更新試點

架空線密密麻麻、七彎八繞

影響了市容整潔和城市整體形象

2018年3月起

黃浦區陸續實現重點區域架空線入地

南京路步行街、人民廣場、外灘……

許多地標性區域消除了空中“黑色污染”

南京東路架空線整治前后(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陸—-

紅色印記

黃浦區是黨的誕生地所在區

20世紀50年代中共一大會址修復前舊貌

也是共青團的發源地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舊貌

國歌的唱響地

黃浦劇場(原名金城大戲院)

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

永安公司綺云閣舊貌

區域內已查明的革命遺址遺跡有127處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0家

數量位居上海各區第一

位于上海市興業路76號

一幢舊式石庫門住宅建筑

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中共一大會址今貌

2018年7月

上海百萬青少年從這里起步

參加尋訪紅色記憶活動

 

上海市淮海中路567弄6號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

北京東路780號

修繕一新的黃浦劇場

黃浦劇場

香山路7號

上海孫中山故居

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于1918年入住于此

孫中山故居

思南路73號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

因周恩來曾在此工作、生活

又稱周公館

周公館

南昌路100弄

《新青年》編輯部舊址

《新青年》編輯部

復興中路221弄

又新印刷所舊址

當年這里承印的第一本書

是《共產黨宣言》

又新印刷所

紅色文化,浸潤城區

紅色資源,串珠成鏈

編排一部部紅色原創劇目

紅色遺跡巡禮情景詩劇《追尋》

《追尋》現場

紅色家書情景朗誦劇《信念》

《信念》現場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周邊“紅色一公里”微旅行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講好紅色文化故事

擦亮紅色文化地標

這就是黃浦

……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