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里有“深意”!閔行區舉辦“改革開放再出發”理論教育故事大賽
來源:上觀區情2018.10.15

“是誰點亮了另一個太陽,是誰送來了晝夜的輝煌,動力世界的源泉,千家萬戶的燈光,在這里盡情釋放著光明的能量。這里是中國工業裝備的搖籃,這里承載著幾代工業人的夢想與未來,這里就是上海汽輪機廠……”
這是來自閔行江川路街道的原創故事《中國工業在膠片上起舞》。它仿若時光隧道,讓時間穿梭回1953年,定格在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上,而照片背后三代工業攝影人關于初心與傳承的故事,溫暖感人,散發出改革開放所獨有的時代氣息。
昨天,2018年度閔行區理論教育故事大賽決賽在虹橋鎮開賽。為隆重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賽以“改革開放再出發”為題,面向全區干部群眾征集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的生活變遷和奮斗故事,以有溫度的故事傳遞有力度的道理,讓“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時代號召與人心結合、與現實對應、與百姓連接。
故事里的“精氣神”
編故事、講故事,小故事記錄大時代。閔行4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改革成果,在各街鎮、企業、社會組織等報送的55個故事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
《一諾二十年》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上海汽輪機廠職工用“一年一諾、年踐一諾”的行動,搶占世界技術制高點,吹響了閔行人科技創新的沖鋒號;在《走,我們看現場去》里,一句口頭禪的背后,是無數水務人奮戰在第一線的身影,2017年閔行累計114.13公里長的黑臭河道重獲新生,水務工作者用實際行動捍衛了生態水系。
《我心中的“紅黃色”》,是一個關于閔行本土民族品牌“蜂花”的故事,人們兒時對于“紅黃色”的美好記憶,在主人公一次與公司領導的談話中得到了升華,恍然明白“紅黃色”背后沉甸甸的使命感——“質量就是老百姓的口碑,標準只是最基礎的要求”。價廉物美,是“蜂花”人在歲月沉淀中的對于品質的不懈追求,是這個本土老品牌對于百姓、對于社會的不變承諾。
在《打開生命通道的人》故事里,救火英雄王海濱說,“事后,你們可以稱我是英雄;事先,我確實沒有想當英雄的準備!”但沒有準備當英雄的他,術后一直忙著籌備成立工作室,“工作室的責任,就是以我燒傷88%的事實,幫助燒傷病人樹立信心,找到重新開啟生命通道的鑰匙。”“王海濱”們,是改革征程中千千萬萬個閔行人的縮影,正是這些勇于擔當、身懷使命的前行者,用雙手書寫了閔行社會發展的瑰麗篇章。
故事里的“變遷”
說故事、聽故事,來時路指引新方向。改革開放40年,百姓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講演員們用生動的故事、熟悉的方言、聲情并茂的演繹,凝集共識,催人奮進。
“小區有個阿姨姓向,排行第八,叫向八翠,人如其名,向八翠,想不穿!節約得讓兒子媳婦女兒女婿想不通,看不懂。”虹橋鎮故事《向八翠出游》的方言開場白“吸睛”無數。這場子女與醫生合演的大戲,讓“想不穿”的向八翠發現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從舍不得用電到計劃著出國展示現代農民的風采,轉變的是個人的生活態度,體現的是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半個小時還不一定能到七寶,現在有了嘉閔高架只需要10分鐘,到華漕只需要15分鐘。”《心花“路”放》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來自閔行區交通委的“民生大禮包”,隨著交通運能的升級,狂飆起來的不僅僅是車速,更是百姓出行的幸福指數。
“為啥今天逃課,不去羅老師那兒學書法?”“羅老師去醫院了,中午他看到樓道又有一大堆垃圾,提的時候被垃圾袋里的碎啤酒瓶劃傷了。總有人不自覺,還把垃圾袋扔樓道里,羅老師現在每天中午樓里走一圈,看到垃圾就撿起來,然后到樓下盡量分類好再扔到分類垃圾箱里。也不知道是哪個人,那么缺德!”“……”浦錦街道《垃圾物語》中一段父子間關于逃課的有趣對話,成了情節逆轉的關鍵。這既是一位“垃圾桶釘子戶”對于垃圾分類態度發生改變的開始,更是環保意識漸入人心的開始。
正如《聽他們講,那段鐫刻時代印痕的故事》中,那群來自五湖四海、晚年扎根莘莊工業區的老黨員們的共同心聲:“我們這一代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我們的子女生在改革開放年代,長在國家發展振興時期;我們的孫輩更是生于新時代,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
故事里的“深意”
傳故事、播故事,好故事飛入百姓家。閔行區有關負責人表示,理論源于生活,理應融入生活,滋養生活,閔行區舉辦這次大賽就是要以故事為載體,以理論為核心,追憶改革初心,展望改革前景。
為講好閔行故事,傳遞改革聲音,這次大賽探索以“融媒體+”的方式呈現精彩故事,將原先單一的舞臺呈現,升級為“舞臺+傳統媒體+新媒體”的共同輸出模式。賽后,該區將在“線上”推送剪輯制作的精彩故事,在網絡上形成多層面、多角度宣傳報道角度,滿足不同人群的聽視習慣,“線下”則組織全區年度優秀理論故事巡講,讓故事講演員走下舞臺、走進社區、園區、校區,讓好故事在閔行遍地開花。
近年來,閔行區始終致力于以理論教育故事大賽為載體,以區百姓故事團“閔理團”隊伍建設為抓手,架起黨心民心的“連心橋”,以鄉音傳黨音,以社情、村情釋國事,讓黨的理論走進廣大群眾的心田。
據透露,接下來,閔行區將通過“閔理團”這支生活在百姓身邊、活躍在睦鄰空間的文藝輕騎兵的基層巡講,把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轉化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一個個小故事傳遞到市民心中;把改革開放以來的惠民政策,通過情景化、生活化的方式,讓市民理解,深度總結改革開放的光輝進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堅定干部群眾改革開放再出發的思想和行動自覺,營造濃厚社會氛圍,掀起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新高潮。
更多資訊
-
?昔日亞洲最大水泥廠“重啟”,探索工業遺存活化利用十載,西岸迎來新篇章2023.10.13
車駛入龍耀路,一路往東,盡頭就是龍騰大道,目之所及是水波蕩漾的黃浦江。 2021年前,大多數車輛到了這里都會往左拐一路向北,沿途依次經過油罐藝術公園、西岸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跨過龍華港橋來到龍美術館… 查看詳情 >
-
全球最大鋼企錨定“老大”變“強大”,靠“四化”沖破鋼鐵行業下行周期2023.10.13
今年年中,中國寶武舉行了一次特殊的半年度工作會議。特殊之處在于,這次工作會以“對標找差”作為主題。僅僅一周之后,《財富》雜志公布了2023年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新名單,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近16… 查看詳情 >
-
上海浦東發布全市首部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提供多種策略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浦東新區企業商業秘密保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發布會在上海市浦東軟件園舉行。 《指南》由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和浦東市場監管局聯合組建編寫組,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鑒定專家等專業人… 查看詳情 >
-
又一家世界名企落戶蘇河灣→2023.10.12
日前,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WPP旗下知名廣告公司GREY GROUP CHINA葛瑞中國,正式落戶蘇河灣功能區內的蘇河灣中心,為蘇河灣地區文化創意產業、專業廣告服務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悉,葛瑞…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