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互聯網巨頭爭相來此與美術館當鄰居,徐匯開啟”智慧密碼”實現動能轉換

來源:上觀區情 2018.10.29

摘要:換來企業和百姓“幸福指數”的,不應該只有政府的“辛苦指數”,更應有節節攀升的“智慧指數”。

徐匯區的建國西路岳陽路一帶,是上海科技智慧與人文內涵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里位于上海市中心規模最大的歷史風貌區,15處文物保護單位、1074幢優秀歷史建筑、84處名人故居構筑了徐匯深厚的人文底蘊;一條不足1公里長的岳陽路,串聯起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京劇院等我國重要的科學、文化機構;建國西路581弄的“院士公寓”里,半個多世紀來先后居住過24名兩院院士……

400多年前,“徐匯人”徐光啟開創“西學東漸,中學西傳”之風;上世紀80年代,全國首批14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落戶徐匯漕河涇;歷經40年改革洗禮,今天徐匯已身兼全國“雙創”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區、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區”等多項國家級創新試點。徐匯濱江,被美術館環繞的沿岸濱水空間之中,此刻正孕育著上海全新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肩負“人文大區”盛名,徐匯從未停止以技術革新帶動產業升級、產業帶動區域動能轉換的步伐。

一股強大的內生磁場,正為這座人文之城匯聚科技之光。


開發區轉型創新制造產業

1984年,新中國A股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由上海儀電正式向社會發行。1988年,徐匯轄區內的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

改革開放的前20年,見證了上海儀電加速市場化的輝煌進程,也見證了這家老牌國企所在的漕河涇經濟技術開發區,從橫空出世到成為上海信息技術和現代制造業堡壘的蛻變。改革總伴隨著變化。21世紀邁入第二個十年,“漕開發”意識到傳統制造業的局限,逐步將一般的信息技術產業從市區剝離,在市中心園區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創新制造產業。身在其中的上海儀電也加緊步伐,開始了向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運營商的轉型。

上海儀電的轉型是漕河涇開發區園區轉型升級的縮影。在開發區的田林路宜州路一帶,云集了微軟加速器 (上海)、谷歌開發者社區、ARM安創空間、儀電 “云賽空間”等國內外一流加速器碰撞世界級創新火花;一公里外的漕寶路上,國家工商總局上海商標審查協作中心、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點、上海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等重要機構落戶,為徐匯發展以知識產權為重點的科技服務業打下扎實根基。

漕河涇開發區


濱水地帶聚焦融合發展

“當前,各地都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產業,積極爭取跑道,這就要求徐匯必須倍加呵護來之不易的先發優勢,厚植產業氛圍,體現徐匯和上海在科技、藝術、生態高度融合后煥發的獨特氣質與魅力。”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說。

在今年9月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世界知名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商湯科技發布了其最新的城市智慧空間管理平臺,首個應用場景就在大會的舉辦地,位于浦江西岸的徐匯濱江。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辦期間,徐匯濱江夜景鳥瞰

2008年,徐匯把握上海世博會機遇,全面啟動濱江地區綜合開發建設。十年后的今天,徐匯濱江這片曾孕育“遠東第一空港”龍華機場、上海飛機制造廠的“中國民族工業搖籃”,在21世紀實現了生產性岸線向生活性岸線的歷史轉變。

在“生態發展”的思想引領下,近年來徐匯在濱江地區著力聚焦“水、綠、人、文、城”的融合發展,形成了以西岸傳媒港、西岸智慧谷、西岸金融城三大板塊為重點,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創新金融三者互為支撐的產業結構,逐步構建起國際級的創新創意產業群。

率上海之先提出“知識密集型”現代服務業設想的徐匯,經過15年發展,實現了第三產業結構從“量”到“質”的提升。2017年,全區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文化創意、創新金融等四大產業集群實現營業收入2295.06億元,稅收總額達到258.22億元,年均增長12.8%,現代服務業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度達到67.9%。


政務服務不斷刷新能級

徐匯行政服務中心

城區品質提升離不開產業支撐,產業發展則離不開改革的不斷創新。

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成立前,徐匯各類行政審批機構分散在全區18個辦事處,辦事人員滿區跑、部門文件流轉慢等壁壘大大影響了企業的辦事體驗。2015年,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在上海南站地區建成運行,集合了全區26個部門、127個窗口、651個受理事項,成立不到兩年被評為“2017年全國十佳行政服務大廳”,入圍國家“互聯網+政務服務”示范工程。

率先在全市設立市場準入、人才用工和投資建設三類“綜合窗口”,率先上線不動產登記事項全程網上辦,率先推出“法人一證通”數字證書“不限號、不限區、當天辦”……連續刷新上海政務服務能級的背后,是政府不斷為企業和市民創新政策、窗口人員沖在最前線不斷提升服務質量的辛勤汗水。

換來企業和百姓“幸福指數”的,不應該只有政府的“辛苦指數”,更應有節節攀升的“智慧指數”。

今年5月剛剛成立的徐匯區大數據中心通過政務數據集約化管理,將上海市接入市工商稅務等12條專網、71個區縣聯動系統與區行政服務中心、網上政務大廳實現聯通,人證智能核驗、城市動態數據展示、精準化城市監管等最新的智慧治理功能在徐匯率先落地。

經過多輪軟硬件的優化升級,目前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已經探索出一條“指尖上、家門口、一體化”為宗旨的智能政務新途徑,為徐匯乃至上海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夯實了重要基礎。?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