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制《上海市產業地圖》背后有何深意?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這樣解讀
來源:上觀2018.11.8

有所為有所不為。上海未來產業的重點在哪,中心城區和郊區如何定位?十六個區如何根據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找準自己的位置,構筑各具特色的優勢?這是上海一直思考的問題。
剛剛發布的《上海市產業地圖》正在嘗試回答這一問題。外界評價說,這是一份決定著上海未來產業發展的布局圖、作戰圖。也有人說,這是投資上海的GPS。
產業地圖重點聚焦融合性數字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從“空間”和“產業”兩個維度,形成“現狀圖”和“未來圖”。其中,現狀圖針對重點行業,梳理標識了企業和創新資源,為企業尋找技術、標準、人才服務和產業鏈合作提供指引。未來圖明確了上海各區及重點區域產業布局定位,比如聚焦 “3+5+X”區域,即臨港、虹橋、世博3大功能區域,桃浦、南大、吳淞、吳涇、高橋5大轉型區域等,前瞻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力爭建設成為高經濟密度的“產業新區”。
打造特色產業“高地” 綜合政策“洼地”
現實看,上海擁有強大的產業基因,集聚了金融、航運物流、現代商貿、信息服務、文化創意、旅游會展等一批高端服務業;培育了汽車、電子信息、裝備、鋼鐵、石化等一批先進制造業支柱產業;逐步形成了中心城區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郊區以先進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空間布局。
總體而言,基于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產業布局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可否認,這幾年來,在一些區也存產業定位不清晰、同質化競爭突出等問題,導致有些區域產業特色優勢不明顯。市委書記李強在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推進大會上明確提出“上海要打造產業地標,繪制產業地圖,各區要因地制宜,形成品牌特色”。
“編制上海產業地圖時最難的莫過于市有關部門一定要會說‘不’。對存在產業同質競爭的區域,我們這次是下決心要加大統籌力度。”市經信委主任陳鳴波坦言,上海產業技術相對很好,但外地企業家或者領導要看看上海產業,除了汽車,其他好像也并不十分突出。例如,機器人產業(四大家族)、大數據產業等布局都比較分散。“前七八年,全市對產業載體、園區建設非常重視,但對產業定位理解得還不夠。”
產業定位不清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現代科技、產業變革速度加快,當制定產業定位時,產業內涵和外延拓展都在快速變化;另一方面,產業融合不斷增強,很多新業態、新產業在“互聯網+”“AI+”中融合發展。特別是,前幾年全市在產業統籌發展方面力度不夠,各個區看到好的項目都想要,在主觀上導致了上海整個產業特色不突出。
“現有產業格局比較散的問題,有其合理性,可以通過市場化和政府引導的手段,慢慢調整,突出顯示度和集中度。”陳鳴波說,上海產業經濟密度比不過兄弟城市,例如深圳、蘇州、杭州等,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們要通過產業地圖疊加各類要素、政策資源,形成特色產業‘高地’和綜合政策‘洼地’,打造區域產業品牌,有力提升經濟密度,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提高產業顯示度集中度 城市經濟密度
《上海市產業地圖》根本目標就是要全力打造上海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產業核心競爭力。
陳鳴波解讀說,編制這本產業地圖時,首要的著眼點是把對標國家戰略需求和構筑上海未來新優勢結合起來,比如在集成電路、大飛機、生物醫藥等戰略領域聚焦核心、強化布局,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同時,根據上海優勢,強化布局業態混合、功能復合的融合性數字產業,以超前眼光主動布局前沿科技領域。
提高產業顯示度、集中度和城市經濟密度是產業地圖繪制的題中之義。從導向看,主要是鼓勵布局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投入產出比高的新興產業,推動“產業上樓”和“以樓聚產”,提高地均產出和人均產出。“以產業地圖為指引,從全市層面加強布局統籌,支持各區聚焦發展主導產業,才能真正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陳鳴波說。
具體來看,通過全面梳理產業創新資源,突出標識企業資源、創新資源,這次共形成70張現狀圖。產業未來圖則從產業總體布局,各區、重點區域、“3+5+X”區域產業定位,及重點行業空間布局等維度,形成“1+1+1+1+27”五類未來圖,分別是全市產業總體布局圖1張、各區產業定位圖1張、重點區域產業定位圖1張、“3+5+X”區域產業定位圖1張、重點行業空間布局圖27張。
全市產業總體布局圖:構建“一心一環兩帶多區”的產業總體布局。都市核心區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中外環地區重點發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代表的融合性數字產業;沿江臨海、嘉青松閔高端產業集群發展帶,重點打造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為代表的高端產業集群。
各區產業定位圖:中心城區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以及融合性數字產業,每個區重點產業原則上不超過3個。郊區重點發展高端產業集群,每個區重點產業原則上不超過4個。浦東新區適當增加產業領域,重點布局金融服務、生命健康、汽車、航空及高端裝備等7個產業。
重點區域產業定位圖:包括融合性數字產業園區,如徐匯濱江、市北高新等地區,重點布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業態混合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如張江、祝橋等地區,重點布局集成電路、航空等國家戰略產業。現代服務業園區,如北外灘、國際旅游度假區,重點布局金融、航運、旅游等高端服務業。現代農業園區,如金山廊下、崇明現代農業園,重點布局現代綠色農業。
“3+5+X”區域圖:統籌謀劃臨港、虹橋、世博3大功能區域和桃浦、南大、吳淞、吳涇、高橋5大轉型區域,滾動推進金山二工區、星火開發區等若干“二轉二”整體轉型區塊,打造集中度和顯示度較高的產業集群。
重點行業空間布局圖:做精細分領域,如人工智能,從技術、產業、應用等細分領域出發,以徐匯為核心,形成“‘人’形分布、多點聯動”的布局。延伸產業鏈,如集成電路,從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設備材料、封裝測試等產業鏈出發,以張江高科技園區為核心,聯動松江區,形成“一核一區多點”的布局,打造國內一流的產業高地。
“掛圖上墻”更要“地圖落地”
產業地圖出爐僅僅是第一步,關鍵的是各區、各部門不但要“掛圖上墻”,更推動“地圖落地”。“短期來說,對一些區域的招商引資可能帶來一定的影響,但長遠來看這是必須要走的一條路。”陳鳴波說,相關各方也在考慮從土地、金融等方面拿出一些實實在在的舉措助力產業地圖落地。
優化土地配置,實施差別化土地資源供應。對符合各區及重點區域產業定位的招商項目,市級層面在土地資源配置方面給予聚焦支持。
加大金融支持,推動產業基金+基地聯動。提升產業投融資活躍度,推動市區兩級相關產業基金與產業地圖相匹配,優先支持符合產業定位的項目,通過產業基金促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布局、扶持重點企業成長。
布局創新資源,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一體化配置。市區聯合推動國家或本市工程研究中心、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重點實驗室、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高技能人才基地、行業協會聯盟等創新資源在符合產業地圖要求的區域落地,形成創新濃度,支撐產業集群聚集發展。
開展試點示范,在重點區域探索產業政策創新。支持重點區域,在提升單位土地經濟承載容量、適當提高容積率、提高產業用地比例、降低用地成本等方面開展政策試點,加快打開部分“空間留白”區域。
據陳鳴波透露,近期,特斯拉、騰訊、小米、網易、科大訊飛、阿里巴巴、寶武、商飛等龍頭企業、重點項目落戶,已經在按照產業地圖的規劃導向,引導與產業定位相匹配的區域快速落地,率先把產業地圖用好、用活,同時根據龍頭企業落地反映出來的問題,不斷修正產業地圖。
更多資訊
-
構筑開放式“公共藝術水岸”,這場國際論壇在徐匯舉行2023.11.14
以“公共藝術與社會參與”為主題的藝術水岸國際論壇,日前在位于徐匯濱江的西岸金融城項目中的首個公共藝術建筑“西岸漩心Orbit”舉辦。論壇響應“上海2035”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發展目標,… 查看詳情 >
-
永康路商家“組團”之后,熟悉的網紅馬路又回來了2023.11.14
對于很多市民和游客來說,永康路是上海的網紅馬路之一,也是著名的咖啡一條街,被人戲稱為“逛上一百遍都不夠”。最近,永康路商戶自發組織的“樂享生活嘉年華”活動以及聯手推廣永康路的做法引起了不少市民和網友關… 查看詳情 >
-
你知道嗎?滬上首個人工智能眼科應用示范基地在靜安2023.11.14
近日,“2023眼科發展新引擎論壇暨國家級眼科醫學影像新進展學習班”在靜安區市北醫院舉行。論壇上,靜安區北部醫聯體慢性眼底病分級診療項目和靜安區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靜安北部醫聯體眼底病AI篩查與分級診… 查看詳情 >
-
“長三角G60科創之眼”首個獨棟客戶成功落子2023.11.14
“長三角G60科創之眼”首個獨棟客戶成功落子。11月9日上午,G60科創集團與優賽科創集團舉行簽約儀式,來自珠三角的優秀科創企業——優賽科創集團,將華東區總部設立在“長三角G60科創之眼”。 此次G6…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