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考察過的這個滬上老城區,到底有啥特別之處?
來源:上觀2018.11.28

位于天寶路881號二樓的“市民驛站”, 建成后一直人氣很旺——面積不大,卻能容納各類人群的個性化需求。就餐、診療、手工、咨詢……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功能都被集納到了這兒,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是嘉興路街道五個“市民驛站”中的第一分站,在里面轉一圈,你會發現市民驛站的樞紐核心——黨建服務站,它覆蓋了6個居民區黨總支、15個“兩新”組織黨組織和16家區域化黨建成員單位。第一任站長是70后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雷國興。
吃上干凈衛生的飯菜、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診治常見的小毛小病……這些居民最關注的需求,能否在家門口一站式滿足?虹口區嘉興路街道負責人說,市民驛站是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品牌,嘉興路街道共設5個市民驛站,服務27個居民區,就是為解決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急難愁盼。
滿足“家門口”的服務需求
早上7點,市民驛站門口排起長隊,大家都沖著價廉物美的“社區食堂”來。這家社區食堂一開張,便成了居民的心頭好,包子、粢飯糕、麻球、油條…..種類豐富,價格親民,每每一搶而空。
和社區食堂一樣火熱的還有三個窗口。“為老服務接待窗口”,為社區老人提供業務辦理、政策咨詢等服務;“社區事務延伸服務點”,全市通辦業務172項可現場咨詢解答,其中38項可當場辦理,134項可在市民驛站受理;“黨群接待窗口”,實現黨員組織關系接轉功能,為區域內的黨群組織和黨員群眾提供政策咨詢、信息推介、活動預約等服務。
這樣的設置架構與示范性黨建服務站分不開,它集成了組織生活室、黨群議事廳、社區黨校分校、群眾接待點等功能。“大力推進市民驛站建設,正是適應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解決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急難愁盼。”街道負責人表示。
嘉興路街道面積約2.63平方公里,下轄27個居委會。作為老城區,舊式里弄住宅存量較多,舊區改造數量大、任務重。加之外來人口密集、安全隱患突出、治安環境復雜,社會建設事務多,社區治理壓力大。針對看病、取藥、助幼、就餐、社區養老等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需求,嘉興路街道按照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高標準設立并打造5個市民驛站,相應成立5個市民驛站黨建服務站,形成了由黨建引領多元主體參與社區管理的共治平臺,滿足群眾需求的服務平臺。
實現公共設施資源有效配置
“我們居民區有5個居民報名烹飪,湊不齊一個班,但隔壁居民區有18個居民報名,那我們就一起開班。”雷國興說,有了市民驛站,同一片區的居民可以在這個平臺上資源互享,實現項目供需精準對接。
雷國興所在的是商品房小區,黨建資源充足,有數十家企業聯盟,而一些老小區的黨建資源相對貧乏,“老小區居民需要法律援助,我們這里的律師多,就從中調配協助。以前,一個居民區搞活動沒有效力,現在五、六個居民區聯合起來,一起搞個有影響的活動。”
市民驛站的功能也不是“一刀切”,而是根據所在社區的不同需求和特點,推出自選動作。比如老年人多的社區,增加為老服務模塊;嬰幼兒多的社區,增加親子服務模塊;白領多的社區,增加中青年服務模塊……記者注意到,“黨群接待窗口”有一項“微心愿”的項目,居民可以許愿,把自己的心愿掛上去,想參加什么樣的興趣班,想加入什么活動,想解決什么難題,都會備案和對接。
以市民驛站為平臺,嘉興路街道有效整合了政府、社會、市場等各類資源,最大限度發揮了公共設施的資源配置效益。有個小區的停車位不足,居民只好把車停在馬路上,后來馬路不讓停了,黨建服務站從中牽線搭橋,讓這個小區居民和周邊的商務樓共享停車場。
隨著公共管理服務資源在市民驛站的有效配置,管理服務重心下移。居民的事無小事,小區里的“家長里短”往往牽扯到許多部門,有時單靠一個部門的力量并不能及時解決。現在根據《市民驛站標準》中資源整合的要求,網格化成員單位每天派一名工作人員在市民驛站值班,一些需要多部門聯動才能解決的問題,在短時間內都能得到解決,效率大大提高了。
?通過平臺取長補短,提升能力
“原來只要管好‘一畝三分地’,現在到了大平臺,舞臺更大了,職責也更多了!”作為市民驛站的第一任輪值站長,雷國興感觸很大。
78年生的雷國興此前做過6年居民區書記,在新、老小區都任過職,對老公房裝電梯、業委會選舉、寵物管理、垃圾分類等矛盾協調,均很有經驗。而這次兼職輪值站長的經歷,更是讓她眼界大開。
她每周兩天來駐站。“這讓我看到差距。在這個黨建平臺上,大家都是同行,互相切磋、交流小區的治理經,互相啟發和激勵。”據悉,第一分站的6個居民區黨總支已形成黨建聯盟,實施周一例會制度、片區居民區書記聯誼會制度,有效實現了行政管理和基層自治有效銜接。
以前,各個居民區都是各自為政,每位書記的優勢和短板不一樣。一般而言,老小區的書記平日走家串門,擅長做群眾工作,但可能搞不懂網絡語言,做法比較老舊;而年輕書記見多識廣,頭腦靈活,有很多活動創意。有了市民驛站黨建服務站后,基層黨務工作者在這個平臺上取長補短,提升能力。
前不久,在幾次頭腦風暴中,令人頭疼的樓道堆物老問題就得到了創造性解決。“每次上門叫阿姨把東西拿回家去并不現實,何況有些商品房小區更是進不去,于是我們開展‘漂亮樓道’評選,不僅解決了樓道堆物,還因地制宜,促成了樓道的漂亮風景線,增進了鄰里關系。”
更多資訊
-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楊浦創新的答案在一個個“園”中2023.10.24
區域雙創指數近8年年均增長率保持兩位數,主要創新類指標均位列上海市前列;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約1200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0件,研發投入強度超5%;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58家、高新… 查看詳情 >
-
24小時開放!楊浦公園、黃興公園已實行!月底楊浦區屬公園100%實行!2023.10.24
好消息!區綠化市容局介紹 楊浦公園、黃興公園 即日起實行24小時開放! 10月23日 區綠化市容局發布公告↓ 楊浦公園、黃興公園2座綜合公園10月23日(周一)起實行24小時開放;10月31日起楊浦區… 查看詳情 >
-
未來三年吳淞創新城固定資產投資額或超千億元,高鐵寶山站將開展站城一體開發2023.10.24
“南北轉型”是上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部署。新時代的寶山,承載著吳淞開埠“開放立區”、建設寶鋼“實業興區”的深厚積淀,勇擔新使命、奮進“北轉型”,邁上“科創強區”的新征程。 10月23日,“高質量… 查看詳情 >
-
淡水路不“淡”,上海這條梧桐區百年小馬路悄然熱鬧起來了2023.10.24
黃浦區淡水路,是有百年歷史的小馬路,緊鄰新天地商圈,居民區與沿街小店交錯分布。今天,淮海中路街道打造的“零距離家園”空間對外開放了。 占地200多平方米的“家園”可謂“小而美”,內設咖啡館、親子畫室、…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