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小崗村當年帶頭“按手印”村民現場連線,上海徐匯這場黨課為何要從“大包干”說起
來源:上觀區情2018.12.14

“當年提出‘大包干’,其實是沒辦法,再不想出路就要沒飯吃了。”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村民嚴金昌,是1978年11月參與“大包干”并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的18位村民之一。
在12月13日下午舉行的上海市徐匯區“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主題音樂黨課”上,嚴金昌與音樂黨課的授課現場進行了電話連線,當問及大家最關心的小崗村今日的生活,電話那頭的老嚴回答得簡潔而有力:“現在農民吃不愁,穿不愁,國家富裕,農民就富裕。”
今年初,徐匯區在上海首創“音樂黨課”系列,通過歌曲、舞蹈、音樂劇、戲曲、交響樂、詩朗誦等各類音樂表現形式,將傳統的黨史黨建授課變為娓娓道來的動人樂章,吸引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黨員在現場或是線上收看。13日舉行的這次黨課以“初心不忘四十載 改革開放再出發”為主題,緊扣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徐匯區的發展歷程,不僅在“開課”前現場連線了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嚴金昌,還選取了最能代表徐匯發展變化的地標故事展開,包含了“溯源”、“徐家匯?發展”、“漕河涇?奮斗”、“西岸?起航”等四個章節。
徐家匯的魄力:從“中下”到“優秀”
上世紀80年代徐家匯
主講人之一,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斌講述了徐家匯商圈30多年來的風雨歷程。1986年,徐家匯地區在上海商業區中尚處于中下水平,商業網點面積僅1.44萬平方米,年銷售額只有3.7億元。轉機出現在1986年10月,國務院批復《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方案》,徐家匯被列為上海城市副中心之一。于是,到了1990年,徐匯區根據市委、市政府對徐家匯的功能定位,計劃借鑒東京新宿和香港尖沙咀的商圈模式,啟動徐家匯的改造。
今日徐家匯
期間,徐匯區還于1993年10月專門召開“徐家匯商城國際研討會”,邀請美、英、新加坡等10個國家和地區的150余位專家學者為徐家匯規劃出謀劃策。不久后,徐匯區便出資遷移了上海氣象雷達站騰出建設空間,遷移當時的孝友里小區建成了如今太平洋百貨門前的綠地。西區車站搬遷后,則形成了今天的徐家匯教堂前綠地廣場。拆平當時的蒲東路西側的商業群房也是一大創舉,騰出的空間形成了今天漕溪北路中的隔離綠島,使徐家匯真正成為了擁有上萬平方米公共綠地的花園式城區,商城建設全面駛入快車道。
如今,占地面積3.3平方公里的徐家匯商業中心已經成為上海重要的城市副中心,也是上海市民重要的公共活動區域。在佇立在徐家匯地區西南側的華亭賓館,多年來也是上海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處重要地標。音樂主講人、華亭賓館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張兵介紹,改革開放初期,中央提出要大力發展旅游,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建設“六大飯店”,華亭賓館就是其中之一。1983年8月28日,當華亭賓館打下第一根樁時,徐匯的老百姓們還不知道,這里將要破土而出的會是一座在改革開放中為上海樹立新地標、展現上海新形象的現代化豪華大飯店。
上世紀80年代,剛剛落成的華亭賓館
華亭賓館的獨特外形采用的是“S”形設計,每三層收進一個臺階并建立一座花園房,兼顧賓館優雅外觀的同時也與周邊的居民區環境相得益彰,這樣的設計在30多年前實屬難得,當年還獲評上海市十大優秀建筑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華亭賓館引進了國際著名酒店管理品牌“喜來登”的先進理念,成為改革開放后上海首個中外合作管理的國際性酒店,創造了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徹底分離的“華亭模式”,這在上海是破天荒的頭一回,也映射出改革開放浪潮中徐匯敢為人先的一面。
漕開發之蛻變:工業區變身開發區
今日漕河空開發區
在另一位主講人,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總工程師、上海漕河涇開發區科技創業中心董事長韓寶富的講述中,今日耳熟能詳的“漕開發”,從微電子工業區向國家級開發區轉變的進程歷歷在目。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全面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將高科技融入產業化進程是中國全新的產業發展需求。1985年,上海市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開發公司率先成立,上海市政府批準由市財政無息貸款1億元啟動微電子工業區建設。于是,規劃占地1.7平方公里的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于1986年9月正式開工,兩年后的1988年6月,國務院正式發文,批復同意將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擴建為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執行中央、國務院關于沿海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各項政策規定。
在此期間,新建成的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為開發區注入了全新的運行和管理機制。到了1990年4月,漕開發還完成一大創舉,上海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通過的《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暫行條例》,成為全國最早為開發區制定的地方法規之一。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起,漕開發在完成近4平方公里的產業技術開發后,還主動“走出去”,啟動“一區多園”開發,同時完成了漕開發科技綠洲園區60萬平方米的園區建設,為后來科學規劃開發區、實現開發區產業整體升級轉型打下了基礎。
徐匯濱江今昔對比。 攝影:徐正魁?
比“漕開發”更年輕的徐匯濱江地區,如今已成為徐匯打造上海人工智能新高地的重要載體。記者在黨課現場了解到,2009年,徐匯濱江開發建設成為上海市重大工程,開工第一步就是分級設置防汛墻,第二步就是保留部分工業運輸碼頭,建設親水平臺,使沿江步行系統一直南延至徐浦大橋。2010年3月,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夕,徐匯濱江長3.6公里、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的沿江開放空間率先完成了改造更新,“還江于民”終于不再只是美好愿景。
“口述徐匯改革開放”巡展
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在“音樂黨課”現場表示,從1992年到2017年,徐匯全區的國內生產總值從8億元增長到1574億元,翻了近200倍,第三產業比重已達89%。展望徐匯下一步的發展,全區將聚焦高標準管理,升級城市運行綜合管理網格,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岸美的宜居環境,使徐匯成為上海管理水平最好、最精細化的區域之一。
“音樂黨課”現場還發布了《口述徐匯改革開放1978—2018》一書。同時,“口述徐匯改革開放”巡展也正式啟動,通過圖文展現、視頻重現、實物展示和互動體驗等方式,選取了17個徐匯改革開放歷程的不同側面,讓黨員們從“親歷者、決策者、參與者”的不同視角,從歷史中汲取繼續前進的動力。共計800名黨員和各企事業單位、居民區代表現場聆聽了黨課,8萬名黨員通過“文化上海云”平臺觀看了現場直播。
更多資訊
-
北外灘又一新地標亮相!助力擦亮“金名片”2023.10.30
金融產業集聚、商業商貿繁華、配套愈加完善,隨著虹口全力打造“上海北外灘,浦江金三角”及“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桿”,北外灘世界級會客廳已崢嶸初顯。在近日舉行的“上海潮向 世界所向”國華金融中心項目品鑒會上… 查看詳情 >
-
33個重點項目落戶普陀,聚焦創新企業和創新培育項目2023.10.30
10月27日舉行的2023年上海市普陀區第五次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6家重點產業創新培育項目和27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普陀,涵蓋了高端制造、城市更新、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 據悉,自2022… 查看詳情 >
-
打造千億級數據產業,匯聚百家頭部企業!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在上海臨港揭牌2023.10.30
10月27日,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合作大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召開。會上,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正式揭牌,一批重點企業機構入駐,三大數據流動支持平臺成立。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唐浩在會上介紹了即將發布… 查看詳情 >
-
閔行建成131個“亮吧書房”,營造隨處可見、隨手可得、隨時可讀的書香氛圍2023.10.30
近日,閔行區政協“亮就亮吧”“亮吧書房”集體揭牌儀式在紫竹半島居民區舉行。當天,紫竹半島居民區“亮吧書房”、電信·莘家園“亮吧書房”、大零號灣“亮就亮吧”、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亮就亮吧”、福利界別“亮…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