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農村不許養雞鴨,還有農味嗎?上海這個鎮聽取黨代表意見改政策

來源:上觀區情2018.12.24

摘要:今年,呂巷鎮黨委會上討論畜禽退養議題,一名來自農村的黨代表提出,農民養雞鴨習慣由來已久,沒有家禽農村也缺乏“農味”。經過討論和評估,黨委會當場采納該建議,將“畜禽退養”政策修改完善為“退畜限禽”。

今年8月,金山區呂巷鎮黨代表潘梅芳從夾漏村主任崗位上退了下來,但是黨代表的身份讓她退而不休。通過走訪調研多家村居“兩委”班子,她在《關于加強年輕村居干部培養力度》的調研報告中建議,鎮黨委應將村居年輕干部推向田間埭頭,在實踐中提升處理基層問題的能力,同時建立村居干部老中青傳幫帶機制,將年輕村干部們“扶上馬送一程”。

一名黨代表就是一個“引力點”,一群黨代表就構成一張“引力場”,有力地將基層黨員群眾吸附在黨代表周邊。目前,呂巷鎮正不斷編密“2055”三級黨群聯系網,即1名黨委委員聯系20名黨代表、1名黨代表聯系5名黨員、1名黨員聯系5名群眾。這張覆蓋全鎮的黨建“引力場”,在服務群眾時顯得格外靈敏高效。

駐扎“巷鄰坊”,黨代表面對面聽群眾意見

2006年,潘梅芳第一次當選呂巷鎮黨代表。“當選之初,以為只要每5年開一次黨代會,會上聽聽會、舉舉手就可以。”

事實上,從出席黨代會年會到參加專題工作組調研,從撰寫調研報告到定期在“巷鄰坊”聯系黨員群眾,12年履職經歷讓她感慨:“365天,每天都是黨代表。這個身份沉甸甸,有壓力更有動力,必須要為地方謀發展、為老百姓謀福利。”

“不好當,但越干越有勁”,是呂巷鎮132名鎮黨代表的共同心聲。據了解,早在2000年,呂巷鎮便在全國率先探索鎮級黨代會常任制,“巷鄰坊”這個基層黨建“微品牌”就是在黨代會常任制探索中孕育而生的。2015年前后,呂巷鎮黨委在調研中發現,黨代表普遍感覺聯系服務基層沒有落腳點。當年9月起,呂巷鎮在12個村居全面推廣“巷鄰坊”黨建服務點,要求全鎮黨代表定期赴“巷鄰坊”聯系服務黨員群眾。

黨代表駐扎“巷鄰坊”排憂解難,讓基層黨建服務點對黨員群眾的“引力”更足。現在,村民干引娣有事沒事就喜歡去“巷鄰坊”坐坐,與黨代表聊聊。她告訴記者,去年12月,她在“巷鄰坊”里向鎮黨代表、蒙塔薩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干飚反映,稱張涇工業區有一家企業在違法排污,空氣異味明顯。干飚獲悉后,以鎮黨代表的身份約見鎮環保辦負責人,一起赴企業實地查看。之后,在鎮環保辦的協調督促下,僅一個月后企業就將這道工序搬遷了出去。目前,呂巷全鎮共建有73個“巷鄰坊”黨建服務點,今年共開展黨代表接待182次。

80歲老黨員陳桂元是潘梅芳的聯系對象。去年8月,潘梅芳在走訪陳阿婆時了解到,村居老人普遍存在“吃飯難”問題。她隨即聯系了餐飲企業和志愿者,希望定期為村居老人送午餐。一份盒飯含3菜1湯,其中村里補貼5元,老人只需自付5元,就可吃到稱心可口的飯菜——這樣的高效貼心的服務,贏得了村民們的交口稱贊。

下情上達,不讓民聲民意“掛空擋”

扎根基層的黨代表們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后,如何快速完成“下情上達”,不讓民聲民意“掛空擋”?

呂巷鎮在將黨代表們推向基層的同時,也疏通拓寬了黨代表聯系鎮黨委、職能部門的渠道,并形成機制,如黨代表可以就相關議題約見鎮黨委委員和相關負責人等。

為做實黨代表圍繞重大問題建言獻策的功能,呂巷鎮還組建基層黨建、產業經濟、社會治理、城鎮建設、社會事業、農村農業6個專題工作組,定期開展調研。2017年底,基層黨建專題工作組的黨代表圍繞人才問題約見鎮組織委員黃強華,提出招聘儲備人才的建議。于是,黃強華將他的意見帶到鎮黨委會上,很快得到了落實。今年9月,35名儲備人才到呂巷各機關、事業單位報到,其中9名來自211高校,這是呂巷鎮歷史上首次以儲備人才的形式開展招聘。

該鎮規定,一屆任期內,要確保每名黨代表至少列席一次鎮黨委會。列席不走過場,黨代表與鎮黨委班子一道聽匯報、表意見。今年一次鎮黨委會上討論畜禽退養議題,一名來自農村的黨代表提出,農民養雞鴨習慣由來已久,沒有家禽農村也缺乏“農味”。經過討論和評估,黨委會當場采納該建議,將“畜禽退養”政策修改完善為“退畜限禽”。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區黨代會常任制制度已從呂巷“一枝獨秀”發展到全區“遍地開花”。目前,金山區 9個鎮已全面實現黨代會年會制。同時,金山區正在推行區黨代表述職評議制度,以述職的形式激發區黨代表的履職意識。金山區委組織部有關人士表示,金山將繼續豐富黨代會常任制的內容和形式,通過進一步強化黨代表在黨委和黨員群眾間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創活力十足、生機勃勃的基層黨建新局面。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