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靜安書記陸曉棟:創造品質生活,精細化管理落實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

來源:上觀區情2018.12.24

摘要: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靜安始終與這座城市的發展同步同向,并引領風氣之先,創造已深深融入了城區基因之中。

靜安區委書記、區長 陸曉棟

日前舉行的市委學習討論會,向全市上下發出了“奮力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的新傳奇”的動員。我們深深感到,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靜安始終與這座城市的發展同步同向,并引領風氣之先,創造已深深融入了城區基因之中。隨著40年改革開放偉大進程,原閘北、靜安“撤二建一”成立新靜安的重大決策,靜安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上海最繁華、最核心的城區之一。站在新的更高發展平臺上,我們要以“中心城區新標桿、上海發展新亮點”定位,堅持一切從零做起,在“富于創造”上繼續走在前列,為上海創造激蕩人心的新傳奇演繹好靜安的故事、書寫好靜安的篇章。

蘇河灣

靜安是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中心城區,群眾對美好生活有著更高的期盼,我們也最有條件創造更有品質的生活,真正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創造品質生活,要求我們著眼大民生的視野來精準對接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過去,民生工作要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生存型問題,而現在則是要解決“從多到好”“好上加好”的生活型問題。我們不僅要解決好底線民生,切實兜住兜牢,確保基本保障沒有后顧之憂、基本生活條件逐步改善;更要把基本民生、質量民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公共產品供給,讓群眾享有更充實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講情懷,更要講方法,最關鍵的是精準對接群眾需求來創造。從靜安來看,改善居住條件仍是當前排在首位的群眾美好生活需要,但具體訴求更加多樣,棚戶區居民希望盡早住上新居,非成套住房居民希望能有獨立衛生間,老舊住宅居民希望加裝電梯等。我們將想方設法、因地制宜推進,集中精力加快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步伐,全力以赴推動非成套改造,積極做好老舊住房加裝電梯工作,讓靜安群眾能真切感受到更好的居住、更美的生活。又如,當前無論是居住在靜安、還是工作在靜安的人們,對更方便可及的公共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在目前“15分鐘公共生活圈”的基礎上,我們將推動“15分鐘”向“10分鐘”升級,進一步織密“家門口”服務網絡,把服務延伸到城區的每一個角落、送到離群眾最近的地方。
靜安寺

創造品質生活,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在細微處下功夫。市領導指出,創造不僅包括改革、開放、創新的宏大敘事,也包括細節細微處的精彩呈現,專心致志、精益求精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同樣是創造。特別是城市的安全、有序、干凈,作為最大的公共產品,尤其需要我們用繡花一樣的功夫去呵護。市委明確要求靜安成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示范區,我們理應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上先行一步、走在前列。

拆落地改造后的彭浦新村街道彭三小區,居民們住上了帶電梯和綠化的新小區。蔣迪雯攝
一方面,要懷有一顆“繡花心”。精細化首先不是技術、而是理念。面對城區管理中的具體事項,大到區域基礎設施、建筑外立面、景觀燈光,小到架空線、窨井蓋、消防栓、路面標識等,都要用“繡花一樣的細心、耐心、巧心”去對待,不滿足于現狀,不習以為常,不疏忽細節,真正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地管起來,真正把精細化管理落實到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上。另一方面,要用好一根“繡花針”。特別是面對城區管理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簡單靠人海戰術來解決問題,這也是不可持續的。靜安作為上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將重點以推進國家發改委“數字經濟試點重大工程”——“大數據與城市精細化管理”項目為抓手,切實做強城市運營管理平臺,率先建成能看到細節的“慧眼”和能改善細節的“大腦”,實現“數據會分析、日常能指揮、規律可研判”,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南京西路商圈的文化活動

創造品質生活,始終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但也并不是黨和政府唱“獨角戲”,而是要用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理念,讓群眾成為創造的主體之一,推動實現“共建共治共享”常態化。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享受美好生活的需要,也包括創造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來,我們推進“美麗家園”建設,使之成為創新社會治理、深化自治共治的實踐,不搞“愛你沒商量”,“美麗家園”做什么、誰來做、做得好不好,都組織群眾來討論、決定和評價,做到“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實踐證明,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群眾不僅有了更多的過程參與和自治共治,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訴求,而且獲得感和滿意度也都有了明顯提升,大家也會更愛惜自己共同參與取得的成果。接下去,我們將繼續抓住一件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撬動力強的公共事務,因地制宜用好社區共治和居民自治的辦法,實現充分的共建共治共享,從而把基層社會和廣大群眾更有效地組織起來,共同推動靜安實現新作為、開創新局面。

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靜安區提供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