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公益林土地流轉費撥付提速,百姓年初就能拿到全年的錢
來源:上觀區情2019.1.8

“耕地流轉、種上了樹,一到年底就盼村里發流轉費,為什么過了大半年還沒有發?”記者了解到,針對部分農村群眾提出公益林、生態廊道土地流轉費用撥付方式繁瑣、撥付時間滯后的問題,崇明區農委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優化完善了流轉費發放工作,把原先每年“兩次制表、兩次申報、兩次發放”的程序改為“鄉鎮一次報送、農委分批申請、財政兩次撥付”,大幅減輕了鎮、村的申報工作量,同時把撥付時間大幅提前,滿足群眾實際需求。
近年來,崇明區林業建設工作加速推進,森林體量和質量大幅發展。2018年,全區森林面積已超過44萬畝,流轉農戶承包地用于林業建設的面積約23.9萬畝,涉及全區18個鄉鎮、230余個行政村,全年支付流轉費2.63億元。不過,在去年大調研工作開展過程中,部分基層干部群眾向崇明區農委反映公益林土地流轉費撥付相對滯后。
森林氧吧。?黎軍 攝
“2018年全區要完成森林覆蓋率達26%的目標,我們村做了大量工作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但流轉費遲遲不到位,村民有些著急,常有人到村部和鎮里去打聽資金是否到賬了。”來自陳家鎮裕西村的區人大代表范雪周說。建設鎮富安村書記黃蓓蓓、港西鎮排衙村書記宋國春等也在大調研中反映了類似情況:“每年一過元旦就開始陸續有村民來詢問何時發放前一年的流轉費,還有些群眾因此對村干部產生誤解。”
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崇明區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規范相關資金撥付使用,2012年崇明區印發了《崇明縣公益林建設土地流轉費發放實施辦法》,其中規定全區實行“兩次制表、兩次申報、兩次發放”的撥付模式,即每年3月底、10月底之前各鄉鎮將土地流轉資金申請等材料報區農委,區農委審核匯總后向區財政提出資金申請,土地流轉費在年中和次年春節前發放到位。“這主要是為了確保流轉費撥付流程和林業項目的土地流轉、立項、驗收、面積核實流程相一致,確保資金落實準確無誤。但這確實產生了撥付時間相對滯后、申報程序不簡便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林地流轉面積不斷增加,鄉鎮、村里工作量很大。”
能不能在“準確”的基礎上,對流轉費撥付進行“增效提速”,為鄉鎮、村干部“減負”?去年年中,崇明區農委制定并印發了《上海市崇明區公益林、生態廊道建設土地流轉資金發放實施方案(試行)》,簡化資金撥付流程,提高資金撥付效率。根據相關文件規定的補貼范圍、對象和標準,符合條件的對象每年可獲每畝210元的專項補貼。從去年下半年起,崇明區將每年兩次撥付合并為一次撥付,鄉鎮及有關單位每年下半年只需申請一次土地流轉費即可。同時,崇明區農委對工作流程進行了優化,讓符合條件的補貼對象能提前拿到流轉費:對已建成并已完成移交驗收的林地流轉費實行預付形式,即當年年初一次性撥付全年的流轉費;對于新流轉的土地(即在建或已建但未移交驗收變成政府固定資產的林地),因面積變動較大,故實行年底結算形式,即當年資金年底結清,待新建林地通過移交驗收后再按已建林地實行資金預付。
崇明區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新流程實施后,全區各村流轉費下撥時間平均提前了9個月,同時大幅減輕了鄉鎮、村里的工作量。“另外,我們還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加強對流轉費撥付的跟蹤指導,讓各村、鄉鎮建立土地流轉資金專戶,待資金到帳后及時直接撥至農戶,同時督促報送進度較慢、報送數據不夠精確的單位及時整改。”
更多資訊
-
北外灘又一新地標亮相!助力擦亮“金名片”2023.10.30
金融產業集聚、商業商貿繁華、配套愈加完善,隨著虹口全力打造“上海北外灘,浦江金三角”及“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桿”,北外灘世界級會客廳已崢嶸初顯。在近日舉行的“上海潮向 世界所向”國華金融中心項目品鑒會上… 查看詳情 >
-
33個重點項目落戶普陀,聚焦創新企業和創新培育項目2023.10.30
10月27日舉行的2023年上海市普陀區第五次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上,6家重點產業創新培育項目和27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普陀,涵蓋了高端制造、城市更新、科技金融等多個領域。 據悉,自2022… 查看詳情 >
-
打造千億級數據產業,匯聚百家頭部企業!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在上海臨港揭牌2023.10.30
10月27日,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合作大會在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召開。會上,國際數據經濟產業園正式揭牌,一批重點企業機構入駐,三大數據流動支持平臺成立。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唐浩在會上介紹了即將發布… 查看詳情 >
-
閔行建成131個“亮吧書房”,營造隨處可見、隨手可得、隨時可讀的書香氛圍2023.10.30
近日,閔行區政協“亮就亮吧”“亮吧書房”集體揭牌儀式在紫竹半島居民區舉行。當天,紫竹半島居民區“亮吧書房”、電信·莘家園“亮吧書房”、大零號灣“亮就亮吧”、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亮就亮吧”、福利界別“亮…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