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600年“網紅”故宮又上新了!別錯過給孩子們的這份新年禮物
來源:上觀2019.1.22

“這是故宮第一次發布書名中有‘哇!’的書,確實很有吸引力。這是一套給三到六歲的孩子準備的書,我都65歲了,仍然覺得很新鮮。”前一陣,故宮口紅的嫡庶之爭頗引發一番爭論,21日,《給孩子的故宮系列: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新書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親自推薦的這套新書,可謂“驗明正身”。
這套寫給孩子的文化歷史通識繪本,由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與御鑒文化出品,中信出版社出版,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筑、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里,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
有形的故宮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場所和見證者;無形的故宮延續著中華歷史文脈,承載著國家記憶,彰顯著中華文化實力。繪本中的一磚一瓦、一窗一欞,都力求還原故宮原貌。慈寧宮的重檐歇山頂、文淵閣的六間房以及三交六椀菱花窗,每一處細節都經過數次校對審核。閱讀繪本,小讀者可以與神獸朋友一起,探索故宮悠久的歷史文化,感受四季之美。
春天,在坤寧宮前放風箏,到浮碧亭喝谷雨茶;夏天,在東華門前放蓮燈,去乾隆花園找螢火蟲;秋天,到文淵閣的石橋上喂金魚,在故宮最美的角樓賞月;冬天,到御花園打雪仗,在金水河上滑冰,去太和門廣場看煙花。陪伴小讀者“探險”之旅的神獸朋友正是有“故宮的符號”之稱的太和殿脊獸。
屋脊獸是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中放置在房屋、宮殿等房脊上的雕塑作品。《大清會典》關于小獸由下至上的順序依次是: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斗牛、行什。在書中,這些神獸化身一個個生動活潑的卡通形象。比如,天馬飛飛的形象來源是故宮屋脊小獸——天馬,它特點就是有雙翅膀;斗牛牛的形象來源是屋脊小獸——斗牛,傳說中的一種龍,牛頭獸態,身披龍鱗,是消災免禍的吉祥物。冬天來了,和小神獸們一起滑冰吧!神獸們腳上穿的是什么?原來是冰嬉鞋,就是現在的溜冰鞋。清代時,冬天,“冰嬉”是皇家一項重要活動,甚至被乾隆皇帝定為“國俗”。書中,類似這樣將歷史知識轉化為通俗故事的情節比比皆是。
“故宮是一座博物館,博物館的職能是什么?國際社會進行了很長時間的探索。到今天,教育已經成為博物館的第一職能。”單霽翔說,博物館要真正實現教育職能,就要把豐富的資源轉化成可供人們體驗、學習的載體。“故宮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木結構建筑,數量最多的中國文物藏品和最多的觀眾,如何把文物和古建筑的空間轉化為學習的園地,仍然需要很多努力。這套圖書就是故宮博物院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次新嘗試。”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閱讀體驗,繪本還采用了AR技術并研發同名APP,掃描書后建筑、地圖,就能重現故宮宏偉建筑,近距離觀察故宮建筑。“故宮的古建筑、故宮的文物藏品、故宮的節氣變化、故宮的植物、故宮可愛的動物、故宮的風俗習俗,都在書中有很好的呈現,配上時髦的數字技術,希望可以打動我們最想打動的對象——孩子。”
更多資訊
-
住在武康大樓半個世紀,居民最近的顧慮是…2023.8.30
?編者按:“梧桐區”是網友對上海市中心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昵稱,這里有上海中心城區成片保護規模最大的歷史風貌區——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及愚園路、新華路、南京西路等歷史文化風貌區,擁有諸多老洋房、“網紅店… 查看詳情 >
-
森蘭北塊綠地建成開放啦!你去打過卡嗎?2023.8.25
森蘭綠地是上海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大型楔形綠地,該區域由外高橋集團承擔全面開發建設任務。 森蘭綠地面積約相當于2.5個世紀公園,它以“陽光下自由生長”為設計主題,涵蓋了區域城市生態、風景游憩、運動健身… 查看詳情 >
-
古典樂走進衡復風貌館、襄陽公園,上海這片“音樂街區”驚喜不斷2023.7.10
伴隨2023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啟幕,7月9日,上海交響樂團與徐匯區湖南路街道聯手,“MISA全城古典”活動先后走進衡復風貌館、老房子藝術中心和襄陽公園,在“梧桐區”不同人文地標營造多元音樂場景… 查看詳情 >
-
300多畝荷花即將進入盛花期,來顧村公園消夏賞荷吧2023.7.5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深入打造“四季賞花”品牌,7月15日至8月15日,顧村公園將推出2023消夏賞荷活動,以“荷”之名,傾力打造一場融合攝影、文化、科普的繽紛夏日游園會。活動包括賞荷“蓮蓮看”、荷…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