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上海人流量最大的街道發布了“年度新聞事件”,小事件折射了大主題

來源:上觀2019.1.25

摘要:今天下午,外灘街道發布了2018年“十大新聞事件”,展現內容聚焦民生改善,養老服務、城市運行、社區治理等多方面。

外灘街道轄區面積2.18平方公里,卻是上海人流量最大的街道之一;轄區內不但有歷史底蘊厚重的萬國建筑博覽群,還有煙火氣十足的背街小巷。今天下午,外灘街道發布了2018年“十大新聞事件”,展現內容聚焦民生改善,養老服務、城市運行、社區治理等多方面。盡管這些“新聞事件”只是發生在一個小社區的事情,但每個“微小改變”卻體現了典型的上海人家日常,也反映了上海這座城市的包容與開放。記者選取了其中三個代表性新聞事件進行回顧與報道。

“深藏深閨”的外灘沿線老建筑敞開大門

位于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群是申城一道靚麗風景,但不少建筑都“深藏深閨”。住在吉祥里的王老伯家距外灘一步之遙,卻沒機會走進這些建筑。2018年6月,外灘街道黨工委等推出“走進外灘建筑”項目,外灘源1號、和平飯店、中國銀行大樓、浦發銀行大樓等多座經典歷史建筑對公眾開放,企業員工成了引導參觀的志愿者。王老伯第一次跟隨講解員參觀外灘源1號,美輪美奐的歷史建筑讓他大開眼界。

早在2017年,外灘街道黨工委推出“濱江黨建議事廳”,政府行政部門、街道社區、樓宇企業等76家轄區單位參與。在這一平臺上,街道社區與企業有了相互了解溝通的機會,遇到難題,企業也可以找街道社區幫忙。去年,街道向參與這一平臺的外灘沿線單位提出開放建筑的訴求,很快得到響應,外灘歷史建筑逐漸向社區居民敞開大門。

寸土寸金之地有了高品質為老服務設施

外灘街道老齡化程度高,但由于轄區內寸土寸金,過去養老服務設施相對缺乏。去年10月,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在漢口路的漢光大樓內運營。漢光大樓與南京路步行街一步之遙,由黃浦區政府盤整資源從原本辦公用房中劃撥出來,供街道打造為老服務設施。

彩色磨砂玻璃、銅藝吊燈、搖頭扇、舊報紙雜志磁帶,老上海元素之外,裝修整體色系竟然透著一股濃濃的莫蘭迪色系風,這家為老服務中心被稱為黃浦區顏值最高的為老服務中心。

光有“顏值”遠遠不夠,這個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依托中心內的日間照護機構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務,設置助餐、助浴等便捷生活服務設施,多功能活動室提供文體活動和教育學習場所,相談室提供法律維權、心理疏導、情緒管理指導,還引入“醫養結合”的理念,老人可以在養老服務設施內“一站式”獲得全科門診、中醫理療和長護險等醫療服務。

社區工作從“婆婆媽媽”到“精細化管理”

2018年5月,黃浦區外灘街道完成了居委會換屆選舉,7位居民區黨總支老書記退休。有人為小區整潔,曾帶著腰傷趴在地上洗地,有人為送居民就診, 在救護車上暈得直吐……老書記兢兢業業、無私奉獻,贏得了居民們的尊重與愛戴。

老書記退休了,新書記走到臺前。社區工作從“婆婆媽媽”、“一地雞毛”,走向到“互聯網思維”、“精細化管理”。年輕的社區工作者莊嚴承諾,要順應時代變化但也要傳承榮光——繼承“微笑外灘”的社區工作者傳統。去年,黃浦區有177個居委會完成了換屆工作,選出來的黨總支書記“老中青”搭配,有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末的老書記、有90后年輕書記,社會工作閱歷結構、學歷結構等方面搭配也都非常合理,為進一步服務居民打下堅實基礎。

街道邀請社區居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派出所民警、社區新僑人士、駐區企業單位員工等社會各界人士推薦新聞事件,再由居民通過線上線下公開投票評審的形式推選出10大新聞事件。當天,十大新聞事件中的“主角”們,也來到了發布會現場,以情景小品、唱歌、朗誦等方式,向觀眾們再現新聞的真實情景。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