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政府部門來走訪,企業訴苦有用嗎?看上海這個區如何“三級會商協調”

來源:上觀區情2019.2.11

摘要:虹口區在大調研中,堅持“邊調研、邊發現問題、邊解決問題”的方針,前后收到群眾4.41萬個問題,已答復或解決了4.15萬個問題,答復率達94.1%。

64個黨政機關部門參與、4.6萬戶次走訪調研、4400余個問題訴求、近90%的處置解決率、平均每雙周召開一次的專題工作會……這些數據,都是虹口區2018年開展各類企業走訪調研的“成績單”。在此基礎上,虹口區企業服務局強化了制度建設:將“千人訪萬企”服務品牌全面“升級改造”,推出2.0版本,進一步延伸了企業服務的覆蓋面,重點突出“服務主體、服務對象、服務內容”三個維度的“全覆蓋”式企業服務模式。

據了解,在虹口區緊密結合大調研,同步開展了"制度建設年"工作。在問需問計的過程中聚焦重點、建章立制,把大調研的成效轉換為制度建設成果,先后梳理排摸了區內65家部門、街道和單位各類制度2971項。在此基礎上,2018年新建制度421項,修訂制度403項,廢除各類時間失效、效率失效、不符合當前形勢需要的制度226項。從而進一步發揮優勢、補齊短板,以制度建設為改革各項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千人訪萬企”2.0版打造全覆蓋式企業服務

虹口區企業服務局副局長郝立國告訴記者,如果說“千人訪萬企”強調參與度和覆蓋面,那么目前的“千人訪萬企”2.0版本,則特別強調建立廣覆蓋多角度企業問題數據庫,并打造企業訴求“三級會商協調機制”。

通過大調研,虹口2018年收集企業問題數相比2017年增長近2000個。不久前,為確保上海白玉蘭廣場購物中心能如期開業,開業前三天,虹口市場監管局會同相關部門在購物中心現場辦公,守底線的同時特事特辦,一天開出55張食品經營許可證,以滿足商戶不同需求。這正是“跨部門協調解決”問題機制發揮了作用。

根據虹口確立的企業訴求“三級會商協調機制”,第一層級問題屬于“單一部門協調解決”類問題,由區企業服務局確定協調責任部門,通過“虹口企業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平臺派單;第二層級問題屬于“跨部門協調解決”類問題,專門建立了“企業服務聯席會議”制度,每雙周由區企業服務局牽頭,按照涉及部門召開專題工作會,協調各部門共同推進落實;第三層問題屬于“重點復雜”類問題,依托“企業服務聯席會議制度”,每月由分管區領導牽頭召集各相關責任部門予以推動解決。

在全區干部走訪調研的基礎上,虹口還打造了“虹口企業服務云”平臺。除了能及時向企業集中發布虹口區文化、醫療、人才、教育、招商等綜合服務事項,特別開設了“民營企業綠色通道”,專門針對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提供人才公寓、融資貸款、中小企業政策、項目對接等方面信息,切實將服務內容做到“全覆蓋”。

比如,企業不斷提出人才住房問題,但虹口土地資源少、人口密度大,無法新建樓宇作為人才公寓,就通過統籌區內公租房、市場租賃房以及吸納社會長租公寓的方式,制定了《虹口區人才公寓三年行動計劃》,明確自2018年至2020年,將推出1000套房源用以保障企業人才的住房需求。通過多渠道借勢借力,虹口未來三年的人才公寓房源總數在原有基礎上翻了近3倍,僅2018年就為50余戶企業提供了約300套人才公寓。

此外,針對企業反映的獲取信息難度大、政府信息數據分散等問題,虹口制定了建設“政策一網通辦”集成系統等制度;區投促辦和區科委針對部分樓宇和園區經濟貢獻度不高、企業反映服務不及時等問題,制定了“樓長制”和“園長制”等制度。


出臺民生制度解決“老、舊”問題

不僅僅是優化營商環境,虹口在大調研過程中,注重群眾和企業反映集中的普遍性、規律性問題,通過建章立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制度建設已滲透到民生服務的方方面面。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小區物業管理難問題,虹口區推進了全區各街道物管中心規范化建設,建立了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三委聯合辦公”機制,試點“小小區合并”,有效提高了物業管理水平;區綠化市容局針對沿街面社會綠地無人管養、影響環境等問題,制定了“沿街面社會綠地托底管養制度”;區商務委制定了“農貿市場設置與管理”制度;南中北三個功能區均建立了議事規則或議事制度。

而今,復旦小區的美麗家園綜合改造堪稱“樣本”:不僅解決了房屋漏水、路面積水等居民急難愁問題,還通過中心花園改造、增設文化墻、慢行步道、小區綠化加密等完善了小區功能并美化了小區環境,居民稱贊有加。

其背后,針對老小區修繕,虹口區房管局建立了全過程考核制度、兩級例會制度、項目負責人制度等。在《虹口區住宅修繕工程施工企業誠信檔案建設管理辦法》中,參照“駕照扣分”制度實行企業誠信積分制,對各企業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動態打分,有效督促各參建單位提高執行力,提升建設水平。

每一個修繕項目,均由區修繕主管部門配備專項負責人,制定項目負責人清單,實時跟進項目建設。同時各實施單位配備項目負責人,點對點對接,確保項目問題及時反饋。

針對頑癥“僵尸車”問題,虹口交警支隊協助街道制訂的制度也行之有效。在多方走訪查證車輛信息后,采取人性化整治三次告知 ,即《責令改正告知書》、《再次責令改正告知書》和《牽引通知書》,每份告知相隔一段時間貼上,在仍未得到車主妥善處置的情況下,街道、交警支隊等將開展聯合行動,將“僵尸車”拖離。

虹口區民政局等單位在調研中發現,許多老城區的居民普遍存在著沐浴難、看病難等問題,急需管家式養老服務和特需式照護。為此,虹口區新建了“管家式養老服務、社區孤老照護、失獨家庭關懷”等制度。

針對四川北路街道一些老小區高齡老人家里沒地方洗澡、又不方便去公共浴室的情況,養老管家積極尋找資源,最后找到了靠近這些居民區、設施比較完備的社區共建單位虹德養老院,請其開放沐浴室,方便社區老人洗澡。同時,街道為了盡量減少老人的支出,對老人沐浴費進行了部分補貼。

據介紹,虹口區在大調研中,堅持“邊調研、邊發現問題、邊解決問題”的方針,前后收到群眾4.41萬個問題,已答復或解決了4.15萬個問題,答復率達94.1%。虹口區大調研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虹口著眼于在大調研時發現短板和不足,在梳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推進制度“廢、改、立”工作。今后將推動大調研的常態化長效運行,并建立大調研長效運行的“1+3”工作制度,即《關于建立健全大調研長效機制,深化聯系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以及《關于深化“面對面”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的實施辦法》、《關于深化“千人訪萬企”聯系服務企業工作的實施辦法》、《關于深化大調研長效機制,聯系服務社會組織工作的實施辦法》。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