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公攤面積雖假 行業規范卻真真切切
來源:中國青年報2019.2.26
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方網站發布了《住宅項目規范(征求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住宅建筑應以套內使用面積進行交易。”據報道,這是住建部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明確提出房屋應以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
此事一出,各大媒體紛紛以“100平方米不再只得70平方米,告別公攤面積”的說法來解讀。但實際上,“房屋應以套內面積來進行交易”,與“告別公攤面積”沒有直接關聯。正如專家解讀的那樣,這一新規并不意味著公攤面積在物理層面上消失,只是告別買房“糊涂賬”。
之前,買房基本都以建筑面積進行交易。在交易時將“建筑面積”換成“套內面積”,房屋總價不會產生明顯變化。至于單價,也只是在交易時,按照得房率,將建筑面積單價換算成套內面積單價。所以,新規并沒有取消公攤面積,而是讓公攤面積更具體清楚,不再模糊。
公眾最關心的問題便是,告別公攤面積既然是假,那這規定對我們老百姓購房還有什么實際好處呢?
其實,好處并非沒有。首先,以套內面積交易,有助于保證購房消費者對房屋實際面積的知情權,進而規范房屋使用面積不透明的問題。如此,既能避免開發商鉆空子,在宣傳中私自放大得房率和使用面積,蒙騙更多購房者買房;也能相對避免開發商打著公攤面積的幌子,利用建筑面積和套內面積之間的模糊性,牟取不當利益。
以套內面積交易,得房率和使用面積的透明化和規范化,也能讓購房者獲得更多主動權。比如,不同的樓盤,在同樣的建筑面積下,是不是得房率更高和使用面積更大的房源,更受購房者青睞?這意味著購房者的主動選擇權在強化,能進一步倒逼開發商在建筑和設計房屋時,主動提高得房率和使用面積,以提升在樓盤售賣市場中的競爭力。
說到底,“以套內面積進行交易”的規定,本質上就是一種行業規范,希望類似規范越來越多。
公眾對公攤面積不滿的癥結,是一種“被欺騙感”,“買100平方米得房70平方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一開始就以套內面積交易的,交易雙方在面積這一方面就不會產生不同認知。得房率高不高,全在購房者的自主選擇范圍內,即使選擇公攤面積大的房源,那也是購房者自己樂意。
公攤面積本身不是原罪,其存在也有助于提升樓盤的配套環境品質,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對其進行規范。目前的房地產行業規范,除了衡量面積存在不規范不統一的問題外,精裝修的監管與規范,也是一個大問題,期待行業規范能盡快在精裝修層面發力。
更多資訊
-
長三角示范區綜合交通規劃有何特點?注重生態優先、水陸并舉2023.8.23
8月23日上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綜合交通專項規劃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王為人及兩省一市交通部門和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執委會負責同志出席,介紹《長三角生態綠色… 查看詳情 >
-
市域鐵南楓線年內開工,規劃研究地鐵27號線!上海臨港將推進這些重點工作2023.8.22
8月21日上午,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臨港新片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金山介紹臨港新片區四周年發展成就及下一步總體考慮等有關情況。 記者會上獲悉,下一步臨港新片區將繼續堅持以“… 查看詳情 >
-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上海出臺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8.16
為著力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數據要素配置樞紐節點和數據要素產業創新高地,本市出臺《立足數字經濟新賽道推動數據要素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在加強數據產品新供給、激發場景應用新需求、… 查看詳情 >
-
上海推出今年第七批次集中供應樓盤,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2023.8.2
8月2日,記者從上海市房管局獲悉,2023年,本市第七次以集中批量供應的方式推出房源。該批房源共涉及23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77.9萬平方米,共計6805套,備案均價69753元/平方米,分布在浦東、…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