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垃圾處理站”有多奇葩?外地朋友趕飛機前,硬擠出時間來上海這個園區參觀
來源:上觀區情2019.3.7

靜安區海防路上的同樂坊是一家由老廠房改造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是不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但最近幾個月常有一批批參觀者走進同樂坊,不是為了拍照留念,而是直奔位于園區角落的“垃圾處理站”,要看看一套能“吃”餐廚垃圾的“智能餐廚廢棄物就地處理裝備”——濕漉漉的餐廚垃圾被處理機“吃”進去,“吐”出來水以及能做綠植肥料與生物柴油的殘渣與油,垃圾減量化達到90%到95%。
在上海推行垃圾分類的背景下,公共場所用上餐廚垃圾處理機的案例并不少見;但因為餐廚垃圾回收利用的產業鏈還沒有完全打通,回收利用無利或微利,因此餐廚垃圾處理機的設備購買與日常運營,靠政府“埋單”的情況居多。
同樂坊是個特例:在江寧路街道拿出部分引導資金租賃設備后,同樂坊承擔了其余的租賃費用以及后期金額更高的運營費。經過半年多運行下來,物業方嘗到了甜頭:經濟成本比以前降低了,對園區垃圾處理的速度提高了,園區企業更滿意了。“經濟效益賬、社會效益賬,怎么算都劃算。”同樂坊文化傳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湯燁勍說。
園區企業餐廚垃圾“不出園區”
在同樂坊一角的垃圾處理站內,“智能餐廚廢棄物就地處理裝備”正在悄悄工作。
幾分鐘前,工作人員將三桶餐廚垃圾“喂”進了處理裝備中,按下啟動鍵,處理裝備就自動工作了。經過內部的沖洗、攪拌、壓榨、推送等一系列運作,5小時后,污水、油、殘渣就會被分離出來。
“這個污水是達標污水,可直接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網中;油,可以用于生產洗滌用品與作為工業用油的原料;殘渣,在處理后是很好的肥料土,可以種植綠植。”同樂坊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東林軍邊說,邊指給記者看處理裝備一側放著的三個玻璃瓶——黃澄澄的液體是油,固體是殘渣,還有一罐黑色固體是殘渣處理后的有機肥料。
“我們叫它們廢寶,100公斤的廚余垃圾約能產生10到15公斤的廢寶。”因為最近一批批園區外的參觀者來參觀,東林軍他們想出來將這些廢寶展示出來,一目了然。“最近每周都有人來參觀。前幾天,一批北京過來的參觀者在去機場前聽說了我們這個項目,很感興趣,特意擠出半小時過來參觀。”
記者注意到,與常見的臭味熏天的垃圾箱房不同,這里幾乎聞不到什么異味。“處理裝備工作時,聞起來有點淡淡的‘肉松味’。”一位操作人員說。
這套裝備使用起來很方便,“一鍵式”操作。在使用前,操作人員會對收集來的餐廚垃圾用特制探測棒進行探測,主要防止一些金屬物混在里面會對裝備產生破壞作用。如今,同樂坊50家企業每天的餐廚垃圾全部做到不出園區。
物業經濟社會賬都“劃得來”
一株裝在陶瓷花盆中的多肉植物、一小袋肥料土、幾包有機肥,裝在一只設計精美的小盒子里。這是湯燁勍最近接受企業來訪時,常送給企業負責人的“小禮物”。
“小袋子里的肥料土就是由處理裝備產生的殘渣處理產生的,我們把它做成了創意小禮品。”湯燁勍說,有意入駐園區的企業,看到園區進行垃圾分類后就地減量化能真實產生有用的東西,都很好奇。其實,做好垃圾分類也是對園區形象的一種提升。
“智能餐廚廢棄物就地處理裝備”給園區帶來的不僅有社會效益,還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東林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同樂坊每天產生餐廚垃圾300公斤以上,原來每月垃圾外運處置費用至少300元。使用了處理裝備后,餐廚垃圾不再需要外運,全部就地處理。原有人工成本不增加,每天水電費用約在80元,即便算上租金費用攤薄下來,全年也比過去要節省數萬元。”
園區的環境也因處理裝備的引入變好了。園區內有幾家酒吧是產生餐廚垃圾的“大戶”,由于營業時間在晚上,酒吧產生餐廚垃圾的高峰在凌晨3、4點;而園區每天垃圾外運時間是夜里11點。這樣一來,酒吧產生的餐廚垃圾要放置近20個小時才能被運走。園區的垃圾箱房就在園區的一個角落里,前后、隔壁都有企業辦公。在垃圾箱房中長時間存放的餐廚垃圾,難免不產生異味,特別是在夏天,園區物業經常會因此收到企業投訴。為此,物業想了不少辦法、花了不少人力來消除異味。
“現在好了,我們一早上班處理裝備一打開,就能處理這些餐廚垃圾,不用等到晚上。而且由于不需要外運,避免了搬運中的二次污染,完全不再產生異味。去年9月上線處理裝備以來,我們再也沒有收到過企業投訴。”東林軍說。
物業還設計了不少垃圾分類的宣傳品,放置在園區內,讓園區企業與白領熟練掌握垃圾分類的技巧。“原來,處理裝備剛上線的時候,我們還會經常在餐廚垃圾中探測出不該有的金屬物;如今隨著企業對垃圾分類知曉率的提高,金屬物明顯少了很多。”
探索生活垃圾“四圈協同”
“我們能上線這臺處理裝備,要感謝街道的支持。”湯燁勍坦言,當初引入的時候自己心里還有點“打鼓”:效果會怎么樣?成本能不能攤薄?
“街道幫我們與這家處理裝備企業牽線,并提供了部分租賃資金;遇到技術問題,還有街道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指導。所以,這套設備的運行很順利,經濟與社會效益馬上就顯現出來了。”湯燁勍說。
同樂坊也在積極為園區外商家服務,最近已在幫助周邊小餐飲店處理餐廚垃圾,約50公斤。“其實,這套設備的處理能力為每天1000公斤餐廚垃圾,現在還‘吃不飽’。未來如果可以探索承接更多園區、企業餐廚垃圾的處理,不但能幫助其他企業解決難題,還能為同樂坊帶來一定經濟價值,如此也會對同樂坊物業產生更多激勵效應。”江寧路街道負責人說。
這一想法并非不可能。最近,江寧社區的另一家企業也對這套裝備產生了興趣,但苦于沒有合適的放置場地,這家企業對餐廚垃圾“代處理”的想法非常贊同。
為了達到垃圾減量化,企業間進行相互溝通合作正是街道樂見其成的。江寧路街道負責人說,街道正在探索生活垃圾“四圈協同”的模式。在生活圈、商業圈、辦公圈等不同層圈中,精心打造一個個“示范點”,帶動、輻射著圈內的其他主體。當一個個不同圈層的群體形成后,它們還可以相互借鑒經驗、相互共享資源、相互化解難題,最終產生“蝴蝶效應”,形成垃圾分類的生態圈。
更多資訊
-
50余家企業加盟!閔行這個大健康產業聯盟揭牌2023.11.3
11月1日,“擁抱進博·投資前灣”暨閔行區工商聯大健康產業聯盟成立儀式在華漕鎮舉行。 本次成立的大健康產業聯盟,聯合了信達生物、威高集團、生生物流等16家醫療產業類企業,成信、德一、松芝等6家園區載體… 查看詳情 >
-
從代工貼牌到領跑凈化設備制造行業,松江這家企業走出“逆襲路”2023.11.3
位于九亭鎮的上海禾益凈化設備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益”)創建于2001年,20多年里,該公司從僅有兩間房的小企業成長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從一家代工貼牌的公司成長為自創品牌產品暢銷海內外的凈化設備制… 查看詳情 >
-
“美麗樓組”目標建成率達90%!彭浦鎮構建美好社區建設新格局2023.11.3
11月2日,為進一步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實際行動不斷提高為民辦實事成效,彭浦鎮黨委、政府舉行《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2023年彭浦鎮黨… 查看詳情 >
-
探索集體經濟轉型,引領區域經濟共振!來看這家企業的上市之路2023.11.3
11月1日上午,上海汽車空調配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汽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這是新區首個成功在主板上市的鎮村集體資產控股制造業企業。 上海汽配成立于1992年7月,是浦東北蔡農村集體…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