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一個關于“最后100米”的“新時尚”,讓上海大學生紛紛追捧

來源:上觀2019.3.7

摘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支持快遞包裝回收再利用。

撕開封箱帶,取出物品,將填充物、包裝紙箱丟入“紙箱共享站”——上海財經大學大二學生小肖熟練地完成這組動作,“沒必要把包裝盒帶回宿舍,直接在這里處理了,可以回收利用”。

她說的“這里”,是學校的菜鳥驛站,由上海財大后勤集團和菜鳥網絡共同建立。學校2萬多名師生每天3000件以上的快遞包裹,都在這里“吞吐”,服務能力比一些快遞公司專門設置的社區快遞收發站還大些。不過,這里與普通收發站有個很大的區別——處處強調綠色。比如,智能快遞柜用的照明系統是自動感應的,能根據環境光線自動調節照明亮度;還有,整個站點的包裝盒、包裝袋、填充物都是重復利用的,站點工作人員和師生們共同開啟了一個關于綠色物流“最后100米”的“新時尚”。

近100%包裹用了回收紙箱

“2011年起,我就開始做快遞‘最后100米’的服務,主要針對學校和園區。”上海財大菜鳥驛站負責人葛均國說,物流行業一直提倡綠色環保,但“最后100米”難度很大,“在源頭,很多企業會想辦法減少包裝材料,但‘最后100米’的分發面對的是一名名獨立的用戶,每個人的習慣不一樣,處置快遞包裝的方式也不一樣。有的人知道可以回收,有的人卻一扔了事。”他還記得,在推出“紙箱共享站”之前,學校里的快遞分發點周邊乃至從分發點到教室、宿舍沿途的垃圾桶里,都會有包裝盒和填充物,“很多人拿了快遞邊走邊拆,邊拆邊扔,可以回收利用的包裝都混在了普通垃圾里”。

這一切,隨著“紙箱共享”的出現發生了改變。葛均國說,校園快遞分發點升級為菜鳥驛站,除了引入智能收發箱等具有科技含量的硬件,另一個重點就是推動“最后100米”的包裝回收再利用。他們在站點室內室外都設置了可供師生拆解包裹的平臺,同時配置大容量的包裝回收箱,師生只要將不需要的快遞包裝扔入回收箱即可。同時,室內還設置了一個簡易的格子柜作為“物料區”,里面擺放著不同大小的包裝紙箱、包裝袋等,供發快遞的師生免費取用。

室外的包裝拆解臺和紙箱回收箱

供師生和快遞員免費取用的快遞包裝材料

“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定時整理回收箱里的包裝,其中破損嚴重的或者不適合再次使用的,我們會統一打包,送到廢品回收站去;對可以再利用的,我們把一部分放在物料區供大家自行免費取用,還有一部分放在驛站里,讓不同公司的快遞員取用。可以說,我們站點發出去的快遞包裝箱和填充物接近100%都是二次利用的。”葛均國說,為了鼓勵師生留下快遞包裝箱供回收和再利用,工作人員還很注意隱私保護——大部分回收來的包裝箱上都有收件人信息,但在二次利用時,工作人員都會將其去除或遮蓋。

上海財大菜鳥驛站發出的包裹大多采用二手材料包裝,

而且之前的用戶信息經過了處理

對于這種回收再利用方式,很多師生評價說“順手”、“不麻煩”,從而主動參與。據粗略統計,上海財大菜鳥驛站每天有40%以上的快遞包裝被現場拆解并放進回收箱,有超過1000個快遞包裝被重復利用。

葛均國還發現,綠色環保做法能“一傳十十傳百”,“比如,學校周圍社區的居民也會把家里的包裝箱送到我們這里來,希望統一回收處理;或者在他們發快遞缺少箱子時,也會來這里取。我們都很歡迎。”還有一些綠色包裝企業或許也覺得“最后100米”是個很好的推廣機會,主動為站點提供了環保裝袋。“這里的環保包裝袋不是我們采購的,都是包裝企業贊助的,我們覺得很好,既滿足了企業宣傳要求,又能鼓勵師生和快遞員使用綠色包裝。”葛均國特意展開幾個袋子,給記者看上面的環保標志。

不同企業贊助的環保包裝袋

“回箱計劃”有望全市推廣

“并非只有上海財大菜鳥驛站在探索‘最后100米’的綠色物流,上海很多高校都表示了支持。”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商西說,大約60%的上海高校內都設置了菜鳥驛站,其中大多數都提供“紙箱共享”服務,包括上海交通大學、東華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師生們對此接受度很高,“上海將垃圾分類作為‘新時尚’,我們覺得大學生對分類回收利用快遞包裝物的‘新時尚’還是很有熱情的,這也鼓勵我們將‘最后100米’的綠色做法向社區、園區推廣。”

商西介紹說,目前菜鳥網絡已與一些社區的快遞收發點或快遞公司的快遞收發站合作,推出了包裝回收服務,“我們還將包裝回收與螞蟻森林的能量、天貓超市的優惠券相結合,未來將引入更多的獎勵方式,希望鼓勵更多的用戶支持快遞包裝分類回收利用”。

不適合二次使用的快遞包裝盒可以收集后進入循環再生流程

此外,從去年“雙11”開始,菜鳥網絡就與高德地圖合作啟動了“回箱計劃”,用戶只要在高德地圖里搜索“菜鳥回箱計劃”,就能找到附近提供回收包裝箱的站點。商西說,這一計劃并沒有隨著“雙11”的包裹高峰結束而停止,而是仍舊支持用戶在線搜索包裝回收信息并參與,“我們希望利用學校里菜鳥驛站的經驗,進一步增加提供包裝箱回收再利用的服務點,也提高‘最后100’綠色物流的知曉度,讓更多的人能夠支持這一‘新時尚’。”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