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濱江:市民打卡新圣地,網紅地標有溫度
來源:上觀區情2019.3.26

春日,黃浦江畔又是一番無邊勝景。
自2017年底,楊浦大橋至徐浦大橋22公里濱江岸線貫通以來,東岸就成為浦東市民游客最青睞的休閑息憩之地。2018年,東岸貫通工程繼續得以提升,一批民生項目相繼投入使用,如今,望江驛、城市客廳等已經成為浦東新的網紅地標,母親河黃浦江真正實現了“還江于民”。
22座有故事的小房子
望江驛,坐落在浦東濱江顯要位置樹蔭下的小房子,一個200平方米的彈丸之地,卻發揮著大作用。它集合了公共廁所、公共休息室、自動售賣機、雨傘架等便民設施。行至濱江,這里是不可或缺的落腳點。
人,從腹地走來,拾級而上,穿過建筑內的通道,走到面江平臺坐下,望江休憩。這一連串的動作,會在漫不經心中悠然完成。“望江驛”之名,便由此而來。
通道兩側分別是衛生間和休息室。天氣好時,頂部天窗灑下自然之光,屋外陽光明媚,屋內明亮輕快,涼風習習。
從衛生間轉出來,跟著光線的指引,不知不覺走到通道盡端,遇見面江展開的廊下空間和長長的座椅。
此刻,你會忍不住以最放松的姿勢坐下,探向遠方。手里握一杯飲料,視線透過前方樹干,觸及隱約閃現的江面和對岸光景,思緒隨之漫游。
在22公里的浦東東岸,每隔1公里就設置了一座“望江驛”。如果說,濱江是一條絢麗的錦帶,那22座“望江驛”則是點綴其上的璀璨明珠。建筑師張斌說,做這樣一個驛站最關鍵的是,通過設計,把數據性、指標性、條文性的要求,落實為一個真正有體感、有溫度的實際空間,和整個貫通工程相融和,為市民帶來愉悅。“對于大眾而言,建筑可能是一個庇護所、一個容器,海納生活的方方面面。理想中的建筑,它有一定的顏值,令人賞心悅目;它也有合理的流線和功能安排,給人方便和自在;它或者還有一定的內涵,給人精神上的洗禮。”
為了讓這些新空間更好地服務市民,浦東新區在滿足市民休憩等基本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望江驛”的文化特色,率先推出了遇見、身臨、悅讀三間特色樣板房。未來,望江驛將做到“一驛站一特色”,打造獨具浦東特色的東岸濱江品質生活體驗帶,成為城市文化空間體驗新地標,年輕人最愛的打卡新圣地!
輪渡站里的會客廳
如果說,“望江驛”是封閉式管理,“城市客廳”則更為開放,對于所有市民而言就像自己家一樣,隨時可以進入。
在浦東濱江,其昌棧輪渡站的二層空間便是這樣一個“城市客廳 ”,原有的建筑內部空間向市民徹底打開,自由使用。
這里配置有免費飲用水、飲料售賣機和休閑座位。座位的設計可以提供多種使用方式,人們可以靠在上面休息、看江,可以面對面愜意地交談,就像在自家客廳的那種自由的感覺。
為了讓人們更為方便地到達這個空中的“城市客廳”,特地設計了一座蛇形發光樓梯實現步行通達。蛇形彎曲的形式在有限的空間,實現了坡度舒緩和形式優美,人們的行走體驗也更為舒適。樓梯配合兩側小青竹,點綴了三棵青楓,創造一個比較偏園林化的感受。
“浦江之鏡”是建筑師孫軼家為其昌棧“城市客廳”精心起的名字。他希望能用最簡單的方式,將這個原本灰暗的空間亮起來,時時有光。
通過一線鏡面材料,在空間上曲線柔和地過渡,將頂棚、墻面、地面都聯系起來,一一對應的直線,如同鋼琴曲譜一般,簡單而有趣。
白天,鏡面的反射讓空間變得明亮起來。晚上,燈光與鏡面呼應更為完整。日出日落之間,自然光逐漸變弱,空間內部的燈光慢慢變亮,光影交錯的過程非常有趣。
蛇形樓梯同樣延續了這一簡潔的設計語言,在平面上也是一個鋼琴曲譜,同樣會在晚上煥發出美麗的光。在向生活性空間轉型時,設計師在環境細節上打磨推敲,試圖呈現歲月的記憶。人們可以在地面上發現關于輪渡、關于濱江發展的印記。
“浦江之鏡”開放使用后,許多小朋友來這里玩耍,他們會抬頭看頂棚上的自己,會對這墻面的鏡子躲貓貓,家長們則忙著給孩子們拍照,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
夜景點亮城市光芒
黃浦江穿城而過匯入東海。每一個夜晚,岸邊的燈光點亮璀璨之城。
人們知道,這里就是上海。
一束光,點亮浦江的肌理;
一脈水,蕩漾上海的旋律。
可閱讀的建筑,有溫度的城市,不夜城里,浦江恒流,上海恒新。
2018年,浦東濱江實施了大規模的夜景改造工程。如今,面貌一新的東岸已在夜幕下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藝術筒倉”引人流連, “東方明珠”在夜間更為璀璨雅致,“上海中心”熠熠生輝,周邊建筑群星璀璨。當漫游在浦江堤岸或徜徉游船欣賞夜景時,感受到的是都市的靚麗及時光的再現,是浦東的雅致及生活的多姿。
夜色中的燈光,是最溫暖最難忘的,給城市的人們帶來了希望,給異鄉的游人帶來期盼和歡愉,照亮了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心。
作為上海浦東舊工業遺存改造的新地標,在改造后,民生路碼頭筒倉有了其新的社會功能,此次夜景提升就是在其功能上進行外在的精神體現,用新科技,以藝術的手法在其表皮上展現直觀的歷史風云和上海發展史,通過安裝在筒倉正面的22臺25000流明的投影設備,在長達400米的筒倉表面形成一幅巨大的歷史畫軸。穩重,醇厚的暖黃光均勻照亮建筑,體現其歷史見證者的時代感。
基于工業建筑粗礪的表面與展覽空間相結合的特性,浦東煤倉被改造成為“藝倉”美術館。夜景改造對“藝倉”美術館的提升分為三部分,首先用洗墻燈對美術館工業建筑粗礪的表面進行均勻洗亮,細膩的光影明暗變化突顯工業建筑表皮質感,把之前影藏在黑暗中的建筑體量感立體呈現,其次煤倉并非孤立的構筑物,它原本和北側不遠處的高架運煤通道是一個生產整體,用帶有動態的燈光模擬以前運煤的場景。
最后,設計師在藝倉的人行通道里安裝了150米的燈光霧噴系統,可隨著行人步伐進行高低不同的霧噴表演,并結合燈光給來往的人們帶來回到童年的玩水樂趣。
未來,浦東濱江會把更多失落的空間提升形成有溫度的、有趣味的空間,讓市民、外來游客都能夠在濱江發現趣味,在這里稍作停留,和朋友聊天,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
濱江,會讓這座城市充滿更多的人性魅力。
更多資訊
-
森蘭綠地年底將全域試開放,多座主題公園已率先和市民見面2023.9.25
9月24日,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森蘭分展區開幕式暨森蘭無界公園開園儀式在森蘭商都舉行。 森蘭綠地是上海總體規劃建設中的十大楔形綠地之一,也是上海自貿試驗區產城融合和國際社區營造的重要載體。記者… 查看詳情 >
-
打造環境最優的生態新城,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南匯新城生態展開幕2023.9.25
9月24日,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南匯新城重點樣本展區開幕。展覽主題為“美麗新城,綠意生活”,從南匯新城建設歷程&生態藍圖、生態之城·綠環熤彩以及南匯新城設計展三個板塊全面呈現了南匯新城在… 查看詳情 >
-
2023城市空間藝術季回到徐匯濱江,原亞洲最大水泥廠變身西岸夢中心2023.9.25
9月24日,主題為“共棲”的2023第五屆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開幕式在徐匯濱江西岸穹頂藝術中心舉行。今年城市空間藝術季相關活動將于9月25日至11月20日向公眾開放,在為期兩個月的展期呈現20個精心策劃… 查看詳情 >
-
花車巡展首次亮相上海影視樂園,上海之根文化旅游節正式啟動2023.9.25
9月24日,上海影視樂園(車墩影視基地)作為松江區唯一指定的地點,將迎來第34屆上海國際旅游節的16輛花車,這也是旅游節創辦30多年以來,花車隊伍首度光臨上海影視樂園。 記者在現場看到,旅游節花車陸續…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