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時尚的一條路,背后藏著怎樣的“繡花心”
來源:上觀區情2019.5.8

南京西路,全長近3公里、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是上海最知名商圈與高端商務區之一。梅泰恒組成的“金三角”和會德豐、越洋、嘉里等構成的“金五星”交相輝映,國際上八成的頂級品牌旗艦店、專賣店匯集于此。靜安區正在努力打造“精細化管理示范區”,執行“最高標準、最嚴要求”、體現“最新科技”的南京西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靜安區精細化管理最高水平。記者日前對這一街區進行了采訪,一窺其精細化管理背后的“繡花心”。
首創一套近乎苛刻的“標準”
干凈整潔,是很多人對南京西路街面最直觀的感覺:路面、座椅、花壇、電線桿等等,目光所及之處一塵不染,連沿途60多個垃圾箱桶都被擦得锃亮。
在南京西路,靜安區推行著一套近乎苛刻的保潔方式。繁華路段人流、車流量大,路面浸上油漬、污漬是常事;但在南京西路上,這樣的情況是不準許發生的。在機場、商場等高檔室內場所專用的地面打磨機,每天在南京西路沿線巡回開動,沖洗、打磨、拋光等一系列程序,讓每一塊路面磚都透出了本色。人來人往的路段,隨時會產生各種丟棄物;但在南京西路上垃圾不會落地,全長近3公里的南京西路沿線被分為12個區域,人流最緊密的白天17個小時內不間斷有環衛工守候巡查,見到垃圾立刻上前撿拾走。
“標準化是精細化管理的基本依據,只有明確標準,才能‘眼里有活、手上出活’。”靜安區綠化市容局負責人說,靜安區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了精細化管理的“靜安標準”,把誰來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都定性、定量地明確下來,努力使“靜安標準”嚴于全市標準、接軌國際標準。按照這一標準,靜安區對區內246條道路、785個小區逐一細化具體指標和操作規范,形成“一路一策”“一小區一方案”。
對南京西路,靜安區制定了專門的“南西標準”,包括將“室內標準”運用到南京西路的“室外環境”,動態垃圾7到10分鐘內得到處置,力爭達到讓人可以“席地而坐”的水平等。
推動標準落地,要發揮出“人”的作用,背后需要機制體制上的一系列變化。上海各區的城市維護作業大多分屬不同行業負責,道路保潔、公共設施保潔、公共綠化清潔,大家各自為政。這造成在道路保潔上,一些交叉區域沒人管、不同公司作業不協調而引發二次污染等現象。靜安區過去也遇到了不少這樣的問題。2017年,靜安區大刀闊斧地對城市維護作業進行了改革:將多個分屬不同行業的養護作業公司整合進一家公司——靜安城發集團,由集團統籌調配下屬力量,形成了“一體化、精細化環衛模式”,采用一支環衛隊伍、“一人一區段”的作業模式,一個環衛工人負責一段路從道路保潔、公共設施保潔、公共綠化清潔的所有工作,徹底打破了環衛作業多年來的條線分割。
以“繡花心”去打磨細節
對城市管理水平的感受與認知,往往體現在細節上。在南京西路,靜安區對細節精雕細琢,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用足“繡花心”去打磨。
南京西路、石門一路口,是南京西路商圈的重要入口,有五大交通要道交匯口,周邊有充滿時尚國際范的興業太古匯,有充滿歷史風韻的同孚大樓、德義大樓等老建筑,有高檔商務樓宇匯銀大廈。有人說這里的格局,有點類似于紐約的時代廣場。
過去,這個路口有個地下變電站的出入口,突出地面3米多,嚴重影響到街區風貌。靜安區通過巧妙設計,將這一南京西路上的景觀“軟肋”變成了亮點。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這里新造的立體綠地——“南石綠地”露出真容:艷而不俗的莫蘭迪色幕墻,結合立體綠化打造的高識別度的景墻,配上流著潺潺細水的水幕墻,甫一亮相,就成了市民游客的網紅打卡地。
變電站出入口功能需要被保留,但地面部分被精心包裹在立體綠化墻內,基礎設施的功能性、協調性與觀賞性相結合;立體綠化墻上的綠植與花卉借鑒歐洲模紋花壇的形式,拼接出色彩斑斕的幾何圖案,與周邊歷史建筑本體上的紋理相協調;立體綠化墻、幕墻等圍合出一個優雅精致的城市庭院,走進去別有洞天,造景紅楓、樸樹與紫焰狼尾草、西洋鵑、絲蘭、苔草等各色植物交相輝映。
精細化管理并不是政府唱“獨角戲”。南京西路有著150多家商鋪,靜安區積極發動社會協同管理,讓街區上的商鋪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通過集體智慧與力量讓每一個細節更“耐磨”。
嘉里中心四周的綠化面積超過1.5萬平方米,在南京西路上的商家中屬一屬二。其景觀性也是南京西路上的一大亮點,如銅仁路延安中路轉角綠地上的彩色銹鋼藝術雕塑,如一把把在開鎖的鑰匙,充滿童趣;精心養護的草坪、四季如春的花壇、形態良好的櫻花大道等等,均襯托出街區的休閑感。
這些綠化與景觀小品的建設與管理采取了政府與企業共建共管的模式。2017年,由政府與企業聯合設計了這塊“綠化特色街區”。對企業物業范圍內的綠化,由政府提出實施標準,企業則出資請來荷蘭設計師按照這一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在后期管理中,政府與企業也各司其職,按照統一標準進行綠植與花卉的養護等管理。嘉里建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黃寧說,通過共建共治,嘉里中心的綠化景觀很好地融入了南京西路街區氛圍中,對于提升嘉里中心的環境品質有很大幫助。
用好每一根“繡花針”
城區管理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單靠人海戰術來解決,不可持續。靜安區用好每一根“繡花針”。借助上海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產業密度最高的區域優勢,靜安區率先建成了城市管理智能化平臺——有著看到細節的“慧眼”和能改善細節的“城市大腦”,實現了“數據會分析、日常能指揮、規律可研判”,解決了很多人力所不能及的管理難題。
設在南京西路街道的南京西路精細化管理指揮中心內,占據一整面墻壁的大屏幕,實時顯示著南京西路上的一個個細微變化,坐在下方的工作人員全天24小時值守。一個報警閃動:南京西路863號垃圾桶滿溢了。
正在街面巡邏的工作人員小沈從手機上接到通知,3分鐘就趕到現場。在現場查看后,發現確實出現滿溢現象,小沈立即與環衛作業部門取得聯系。幾分鐘后,環衛工作人員到達現場進行了處理。
南京西路街道辦事處主任王頡鳴說,垃圾箱滿溢,是常常發生的環衛事件,但以前處理起來費時又費力。街道網格監督員不一定會馬上發現;發現后,又要繞一大圈才能得到處理,前后可能要兩個小時。現在,我們實行“3301”處置標準:收到指令3分鐘內到場,一般問題30分鐘解決,疑難問題1天內落實解決方案。相比傳統管理的“1小時到場、24小時解決,疑難問題1周內解決”,問題處置效率大幅效果。
目前,在南京西路沿線以及周邊4公里后街區域內,街面與公共設施上安裝著數百個感應器,對窨井蓋移位和積水、電箱門磁開關、果皮箱滿溢、道路揚塵等公共部件、事件進行實時報警;通過視頻監控和wifi技術,收集路面人流數據、路段車流情況,分析人流潮汐規律,精確計算波峰和波谷的具體時間點,科學投放管理力量;通過系統數據交換,對市政市容作業、城管作業開展實時調度指揮。
街面事件發生在初期,處理起來相對比較容易。王頡鳴舉例說,在下雨后,窨井蓋下的地下水可能會上升,但過去往往等到水溢出來,才會被發現,處理起來難度就大了。現在,通過窨井蓋內的傳感器,我們可以監控到水位變化,一旦超過警戒水位,立刻通過相關部門,提前做好防范工作。近一年,這一平臺試用下來,南京西路區域95%以上的街面事件都能在萌芽狀態得到及時處置。
更多資訊
-
來楊浦濱江,在城市空間藝術里感受“共育相生”2023.9.28
9月26日下午,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楊浦濱江展?在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灰倉藝術空間正式開幕。 作為2023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13個實踐案例展區之一,今年楊浦濱江展的主題為“共育相生”,為市民呈現一… 查看詳情 >
-
總高度49.5米,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一類工業制造業用地項目動工2023.9.28
松江生物醫藥產業再添新動能。9月26日上午,樂純生物醫藥一次性耗材及設備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在新橋鎮破土動工。該項目全面落實上海市“智造空間”工業上樓工作,是松江首個容積率達3.0的M1(一類工業)制造業… 查看詳情 >
-
北外灘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樣板房開放,明年竣工交付2023.9.28
9月27日,北外灘集團投資開發的北外灘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樣板房正式開放。據介紹,北外灘雅詩閣國際人才公寓為高品質租賃公寓,服務于北外灘全球高管和國際化人才,助力區域產業集聚和打造高能級人才高地。 該項… 查看詳情 >
-
商務部:今年上半年 21家自貿試驗區貢獻全國進出口貿易的18.6%2023.9.28
9月2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介紹,十年來,商務部會同有關地區和部門,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支持各自貿試驗區以…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