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幅老照片見證淮海路變遷,城市更新如何為這條百年道路賦能
來源:上觀2019.8.19
摘要: 如今,淮海路也成為“首店”“旗艦店”追捧的區域,新業態、新模式涌現而出。

熱火朝天的2019上海書展上,一條道路引來市民齊齊圍觀。誕生于1900年的它,有著上海道路界元老的穩重積淀,有時候,它選擇“長高”,于是矮房蛻變為高樓;有時候,它拒絕“長高”,留下的老建筑至今風情萬種。
它就是淮海路。今天在上海書展簽售的《情“遷”淮海路——致敬新中國70華誕》,該書收錄了236幅珍貴老照片,講述了百年淮海路背后的城市發展。
“長高”的是樓房也是經濟數據
走在淮海路上,這幅路人如織和高樓林立的畫面,無不向人們訴說:這里就是上海最繁華地區之一。每一座高樓,都是一部業態更替史。
淮海路的商業發源很早。上世紀20年代,道路兩旁就有鱗次櫛比的小商鋪,商鋪后面是成片民居。戰爭時期,淮海路逐漸落寞。改革開放后,低矮的商鋪和民居開始被高樓取代。
20世紀30年代,俄僑在霞飛路(今淮海路)開設的照相圖片館
一些高樓,取代原址上小而散的商鋪,升級商業街業態。例如,“老大哥”淮海中路1號——柳林大廈,它的前身全國有名的服裝市場——柳林市場。如今,高33層的大樓將商場、餐飲、娛樂、辦公等多元業態集于一身。又如淮海路“最高樓”金鐘廣場,也選擇發展多元業態。所在地塊由老酒樓、點心店、服裝店等商鋪騰退而來。
柳林大廈
金鐘廣場
一些高樓,來自舊區改造,提升商業街土地產出率。淮海路商業街最開始起源于住宅區,商鋪大多“層高不高、進深不深”,成為淮海路商業升級的掣肘。1985年,淮海金融大廈開始動工興建,拉開淮海路舊改序幕。高38層的香港廣場,集商場、娛樂、美食、酒店式公寓和寫字樓于一體,由傳統石庫門民宅區騰退而來。樓高26層的瑞安廣場,曾是居民云集的寶康里街坊,如今蛻變為創意體驗和時尚之地。
香港廣場
瑞安廣場
道路“長高”的同時,業態表現和經濟數據也在“高漲”。在20世紀90年代末,淮海路從過去每個商店營業面積152平方米,變為商業用房總面積達23萬平方米的商業街,形成多功能、現代化、綜合性的業態。在世博會前,淮海路已經擁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全球品牌旗艦店,對原盧灣區的經濟貢獻占比達到60%至70%。如今,淮海路也成為“首店”“旗艦店”追捧的區域,新業態、新模式涌現而出。例如,K11購物中心的生態人文藝術綜合樣本,新天地廣場的女性社交生活樣本。一些寫字樓年稅收超億元,世界500強企業云集。
K11生活購物中心
新天地廣場
“拒絕長高”保留城市記憶和底蘊
“長高”的同時,淮海路也在“變厚”,這與它的文化基因有關。淮海路原名霞飛路,擁有大量洋房、石庫門等老建筑,這些載體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人文故事。發展經濟的同時,這些文化與建筑作為淮海路的底色予以保留,甚至更新活化。
建于1930年的國泰電影院,90年間不曾更換功能。原為國泰大戲院的它,出自著名建筑事務所——鴻達洋行設計,是典型裝飾藝術派風格。類似的還有法式西餐館紅房子西菜館,它誕生于1935年的霞飛路。不少上海人的第一頓西餐是從這里開始的。
國泰電影院
淮海路還有“紅色基因”。今年修繕開放的“漁陽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是一處約建造于20世紀10年代中后期的石庫門里弄,這里先后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發起組、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許多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從這里走了出來。此外,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一大會址”“宋慶齡故居”也在淮海路沿線。
漁陽里
一些老建筑在修繕改造之后,被賦予新功能,重煥生機。例如,著名的新天地,以獨特的石庫門建筑、優雅的商業環境,成為上海城市的新地標,被認為是里弄建筑的經典改造模式。1999年,太平橋地區改造項目“上海新天地”工程開工,通過拆除重建、保留或復建外墻,保留了原有里弄建筑的外在風貌。通過“人走房留”的方法,房屋內部居住功能轉換為商業功能,注入餐飲、購物、娛樂等業態,成功實現商業價值。
新天地
以點帶面,活化老建筑帶動了一批產業聚集。原為霞飛路巡捕房的中國愛馬仕之家,經過長達6年的翻修,最終被恢復至接近最初原貌,紅磚水泥外墻和露臺窗戶,可鳥瞰法國梧桐成蔭的街道。經過商業調整和升級,在愛馬仕之家附近已經積聚了一大批國際知名品牌,整條商街商業氛圍濃郁。
中國愛馬仕之家
城市更新為淮海路發展“賦能”
無論“長高”還是“變厚”,淮海路的發展和大批動遷居民緊密交織在一起。通過城市更新,大批居民的居住條件得以改善。同時,居民們為上海城市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也被牢記。
《情“遷”淮海路——致敬新中國70華誕》一書的主編,是從事動遷工作30多年的全國勞模張國樑,他幾乎全程見證了淮海路這些年來通過城市更新發生的巨大變化。這些年來,上海不斷完善的房屋征收政策,為確保居民更好實現“居更佳”提供了保障。
2002年,張國樑在原盧灣區率先探索實踐“陽光動遷”,核心就是“公開、透明”。上海的“陽光動遷”在隨后的數年里逐步完善發展。2009年,原盧灣區建國東路390地塊成為全市率先試行“征詢制、數磚頭、套型保底、解困納保”動遷新政的基地之一。本世紀初,上海探索出核心為“公開、公平、公正”的“陽光動遷”,舊改工作步入“快車道”。
房屋征收政策不斷優化,為淮海路的商業升級提供加速度。2002年,新天地地塊全面開業。2010年,緊鄰淮海中路的思南公館保護改造項目試營業。
近年來,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居民生活條件改善則與歷史文脈保護有機結合。位于淮海中路358弄的石庫門里弄住宅“尚賢坊”正在進行更新改造,這里將納入商業業態,也將探索對居民生活條件改善與歷史文脈保護的更好詮釋。
更多資訊
-
上海新天地,驚艷變身“石庫門”秀場2023.10.13
當時裝周遇到石庫門,會擦出怎樣的驚艷火花?10月11日,上海新天地在新天地時尚I戶外廣場呈現了石庫門街區特別秀場——“感受敢秀”。 此次走秀邀請多個優秀品牌參與,讓石庫門化身為秀場T臺。秀場舞臺獨具匠… 查看詳情 >
-
“四共機制”統籌區域資源,塘橋街道全力推進精品城區建設2023.10.13
錨定“精優美”、深化“建管治”,這是塘橋建設“精品城區”樣板社區的行動準則。目前塘橋正在運用“四共機制”統籌區域資源,努力推進項目落地,“精品城區”建設“項目包”推出一年來,40個具體項目已有29個啟… 查看詳情 >
-
張江城市副中心“昂揚向上” !張江中區78-02地塊超高層塔樓封頂2023.10.13
10月12日,總建筑面積約12.4萬平方米的張江中區78-02地塊超高層塔樓順利封頂,張江城市副中心將再添一座科創園。 作為張江科學之門板塊的東側門戶,在中環高架上行駛時,即可看到78-02地塊極具特… 查看詳情 >
-
上海鄉村藏著一間集裝箱咖啡屋,門口就是大草坪,夜間還免費對村民開放場地2023.10.13
近年來,隨著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咖啡業態也逐漸扎根鄉村。秋日里,在詩情畫意的寶山區羅涇鎮塘灣村,不少家長都會趁休息日帶上小朋友逃離城市喧囂,親近大自然。小朋友在村里的慧躍星自然營地里探索自然奧秘,大人則… 查看詳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