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愚園路上的草坪開泳池派對,虹橋路上的大樓空調馬力足又省電,原來城市更新還能這么玩

來源:上觀新聞2017.9.11

在長寧區今年發布的城市更新方案中,虹橋開發區內的更新緊緊圍繞重塑上海老牌商務片區,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態營造,對老舊經濟樓宇的節能改造自然被列為重中之重,也是探索商務樓宇微更新的重要切口——不用大刀闊斧改建樓宇,而是改善“關鍵細節”幫助樓宇品質得到突破。

猶如城市花園般的虹橋路上,靠近伊犁南路口的文廣大廈在今年2月完成了竣工以來首次低碳改造。在人們看得到的地方,大廈辦公樓內原有的照明系統全部更換為低能耗的LED光源;在人們看不見的“幕后”,兩臺有“減排小能手”之稱的熱泵機組和全新引入的智能監控平臺,使大樓的室溫不再“一刀切”,能隨時根據室外氣溫進行能耗調整。

低碳改造,是今年3月發布的《長寧區城市更新工作總體方案》中的重要一環。作為上海最先完成成片二級舊里改造的中心城區,長寧區在謀求區域下階段深度轉型時,通過一系列城市更新改革舉措,為上海率先探尋了綠色、開放、共享的國際精品城區發展路徑。

虹橋開發區。 來源:長寧區政府

最老開發區的低碳實踐

8月初的上海仍有7月酷熱的余溫,走進文廣大廈的辦公區域,適宜的溫度令人頓感舒爽,明亮的燈光使大樓看起來與其他5A級寫字樓別無二致。

文廣大廈建成于2009年,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大廈物業工程總負責人應國光介紹,2015年前,大廈的空置率每年約為14%;2016年業態調整后,大廈空置率降到目前的5.2%,而使用率的增加使能耗增長一下子凸顯。雖然大樓年歲不長,節能降耗的需求卻日益迫切。

“對于這樣的新建商務樓,空調節能是關鍵。”負責文廣大廈綜合節能改造的上海建材集團節能事業部經理金濤告訴記者,大廈節能改造共涉及空調、LED照明和智能群控等三大系統的優化管理。最為關鍵的中央空調系統原本采用“冬天鍋爐制暖、夏天冷凍機組制冷”的傳統方式,能耗相對較高,一旦出現故障也沒有功率相當的備用設備。

熱泵機組。?舒抒 攝

針對這一特點,建材集團決定采用增加2臺熱泵機組的方式為大廈空調系統降耗。在位于文廣大廈裙房頂樓的平臺,記者看到了這兩臺“大家伙”,而在大廈地下車庫,與熱泵機組、鍋爐、冷凍機組實現“物聯網”的中央空調冷熱源系統監控平臺,正對大廈全部24層樓的空調系統進行實時監控。

熱泵機組管道。 舒抒 攝

金濤介紹,結合新引入的智能監控系統,熱泵機組一方面可作為冷、熱溫度的調節器,在春秋季等過渡季節和周末等非營業時段對大廈溫度進行局部調節,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另一方面,兩臺熱泵還能作為鍋爐和冷凍機組的“B角”,在“A角”發生故障時及時“替補”上崗。“相比燒天然氣的鍋爐和單一的冷凍機組,使用電能的熱泵機組不僅減排省能耗,價格也更便宜,是商務樓空調系統節能改造的首選方法之一。”

文廣大廈的節能改造成效很快顯現。應國光介紹,自今年2月改造工程竣工后,今年3至5月大廈的月平均能耗值相比2013年至2015年3年的年平均能耗值降低了22.2%。“大廈節省了電費、燃氣費,租戶租金成本隨之降低,更重要的是‘低碳大廈’更容易吸引注重環保的優質企業進駐,長遠看很有助于提升樓宇品質。”應國光說。

微更新探索細節力量

文廣大廈地處上海最早的開發區——虹橋經濟開發區,經過30余年的洗禮,建造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批最早的“明星商務樓”如今都臨近而立之年,普遍面臨著功能更新、品質提升、能耗降低等諸多挑戰。

虹橋開發區。 來源:長寧區政府

“以前我們總認為大樓硬件上去了,樓宇品質就算提升了,實則不然。”負責長寧城市更新工作的區虹橋辦負責人表示,節能、低碳的大樓運營和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才是商務樓宇可持續、高品質的發展方向。

因此,在長寧區今年發布的城市更新方案中,虹橋開發區內的更新緊緊圍繞重塑上海老牌商務片區,倡導低碳、綠色的生態營造,對老舊經濟樓宇的節能改造自然被列為重中之重,也是探索商務樓宇微更新的重要切口——不用大刀闊斧改建樓宇,而是改善“關鍵細節”幫助樓宇品質得到突破。

“城市微更新”的概念在上海最早來源于社區。2016年,上海市規土局啟動了“行走上海—城市空間微更新”計劃,長寧區有4個小區入選。如位于延安西路1453弄的大西別墅,因小區居住空間局促、居民老齡化程度升高,使這個始建于1924年、被納入上海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的高齡社區,公共空間越發捉襟見肘。通過“城市微更新”計劃,城市設計師為小區新開辟了木質座椅、專用步道,同時改善了因高大的水杉造成的居民樓采光困難,老小區內的新空間徹底改善了居民的公共生活。

可持續源自“精氣神”

除了將低碳微更新引入樓宇、設施微更新引入社區,長寧在2015年起就嘗試將“品質微更新”引入街區。

來源:創邑SPACE愚園

眼下,位于愚園路1107號的弘基創邑國際園已經成為滬上文藝青年和老外們耳熟能詳的地址。每當天氣晴好的周末,園區大樓門口的公共草坪上時常迎來在此野餐、曬太陽的人群,園區運營方、負責愚園路街區更新的上海愚園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會不定期在此舉辦露天音樂會、小型游泳派對、創意集市等時下流行的活動。

來源:創邑SPACE愚園

但誰又能想到,這片200余平米的大草坪,原本只是企業圍墻內一處380多平方米的停車場。2015年,愚園文化在對愚園路進行首輪更新時,主動打開園區圍墻,將停車場改造為開放式的耐踩踏草坪,成為寸土寸金的百年老馬路上一處難得的共享空間。此外,毗鄰長寧區少年宮,由老廠房改建而成的書店“好久不讀”和店門口新增的數排公共長椅,不僅作為社區公共設施滲透進百姓日常生活,也使愚園路優雅、可親近的氣質得到舒展。

2015年12月舉行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城市看“氣質”,文脈給予城市“精氣神”。以愚園路歷史風貌街區為代表的上海市中心12片歷史文化風貌區,無疑是上海城市“精氣神”的重要來源。從昔日“拆改留”到今日“留改拆”的更新規劃理念轉變,不僅預示著上海下決心告別大拆大建的時代,也預示著到2040年將邁入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將更像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探索城市可持續發展。

作者:舒抒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