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是垃圾投放時間,亂扔將被錄像!”上海這個街道用AI勸退偷倒者
來源:上觀2021.1.12

工作日中午12時半,非垃圾定點投放時間,楊浦區政立路國定一小區的垃圾廂房大門緊閉,一名身穿黑色運動服的年輕人拿著四包垃圾匆匆走過,以最快速度丟在了垃圾房門外。
就在垃圾袋觸碰地面的一瞬間,門外的攝像頭突然發話:“現在不是垃圾投放時間,亂扔垃圾將被錄像。”年輕人一驚,停下了離開的腳步,正當他四下觀察,攝像頭又說話了:“亂扔垃圾已被錄像。”猶豫片刻后,他將四包垃圾取走。
這是楊浦區五角場街道最新試點的垃圾分類智能管理系統。1月11日上海發布2020年度上海各區及各街鎮(鄉、工業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成績單,楊浦區以97.2分位居上海各行政區首位。
“定點定時投放”,是上海實行垃圾分類管理的核心舉措。然而在非投放時間點,有居民需要投放垃圾怎么辦?
消失的50袋垃圾
每天早上7時到9時,晚上6時到8時,小區內垃圾廂房都會定時開放,保潔員和垃圾分類督導員在垃圾廂房看管整理。而這段時間以外,垃圾房則處于無人看管狀態。
“新裝人臉識別,亂扔城管上門!”1月11日晚8時,記者在國定一垃圾廂房外看到這樣一塊牌子。
國定一小區有1600多戶人家,居民的上班時間與垃圾分類點開放時間難以完全統一,不少白領每天出門時,垃圾房還沒開,下班回來,垃圾房已經關門。
“過去在非投放時間,平均每天堆放在垃圾廂房外的小袋垃圾能達到50袋。”國定一居委會主任曹正卿告訴記者,自從安裝了人工智能攝像頭后,這50袋垃圾消失了。
垃圾廂房門口上方兩側,以及干、濕垃圾桶上方各安裝了一個攝像頭,看起來和普通的監控無異。曹正卿說,這4個攝像頭具有人工智能技術加持,它能識別到人提著袋子走過以及放下袋子這兩個動作,觸發拍攝錄像行為。
打開居委干部手機上的APP后臺系統,在4個攝像頭拍攝的實時畫面里,有一片位于廂房外用藍色線圍合的區域。在非投放時間,只要識別到有人拿著一包東西走進“藍色區域”,攝像頭就會做出第一次提醒:“現在不是垃圾投放時間,亂扔垃圾將被錄像。”若提醒無效,就會進行錄像。
管得更嚴,是為了投放時間更自由?
“消失”的不僅有被隨意丟棄的垃圾,還有管理人員。
以往小區垃圾廂房每天有兩名人員看管,如今變成了一名。“未來還會減少,直到變成無人看管。”五角場街道綠化和市容管理事務中心負責人王侃說,而這才是智能化管理的最終目的。
“最初實行垃圾定時投放時,許多居民覺得不習慣。為了督促居民按要求分類垃圾,目前上海大多數居民區的垃圾廂房都安排了督導員現場管理,但由于人力成本有限,只能實行定時投放。”王侃認為,有了人工智能技術加持以后,能在更大程度上釋放出人力,投放時間也可以延長。
五角場街道自2020年12月起在街道內的政立路580弄小區、國順路81弄小區、政立路830弄小區以及三湘世紀花城三期學府街88弄小區居委進行了垃圾分類智能管理試點,目前四個小區均實現了管理人員縮減、管理效能提升。
管得更嚴,最終是為了讓居民投放垃圾更方便、更自由。智能管理系統還具有識別垃圾桶開蓋和關蓋、混合投放與錯放、計算垃圾容量與投放量等功能,解決了干濕垃圾混投、垃圾滿溢等問題。
更多資訊
-
從縱覽現當代藝術史到置身“美術館園林”,西岸美術館展覽“上新”2023.11.17
西岸美術館展覽再“上新”!即日起至2024年2月25日,館內將展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拉烏爾·杜菲大型回顧展“快樂的旋律”,以及崔潔個展“禮物”。 呼應“肖像的映象”,縱覽立體的… 查看詳情 >
-
去長三角文博會別錯過這個超炫打卡點位:靜安文創創新實驗室2023.11.17
11月16日—19日,第四屆長三角文博會全新亮相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展覽規模達10萬平方米,內容涵蓋影視傳媒、文旅融合、數智賦能、文創IP、文化消費等豐富行業領域,集中展示長三角文化產業整體形象,搭… 查看詳情 >
-
新加坡風撲面而來!北外灘商圈又一商業綜合體盛大開業2023.11.17
11月16日,虹口區北外灘商圈又一商業綜合體“雙獅匯”盛大開業。雙獅匯位于北外灘中部高端商業商務核心區,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其中,商業面積2.6萬平方米,定位“小而美的精致生活空間”。 記者注意到… 查看詳情 >
-
華東無人機基地創新發展論壇在滬舉行,一批新項目落戶2023.11.17
11月17日,第四屆華東無人機基地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灣區高新區舉辦。來自政府職能部門、無人機領域的國際機構、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相關負責人共聚一堂,研判無人機行業發展新趨勢,助力無人機產業高質量…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