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592條無名路中超9成已有“身份證”,還納入了一網統管
來源:上觀2021.4.14
在“上海市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系統”大屏上,出現一條案件提醒:位于徐匯區田林街道某道路上存在共享單車亂停放現象。經過系統派單,管理人員迅速趕到現場進行處置,全程不過幾分鐘時間。但在以前,即便是這幾分鐘的處置也難以實現,因為這條道路曾是無名路,處于“三不管”狀態。
近年來,上海啟動“無名通道”整治,細微變化在城市中發生:道路平整了,停車有序了,保潔到位了,路燈也亮了……上海市精細化辦常務副主任、市住建委副主任金晨表示,截至今天(4月14日),全市范圍共有1529條無名通道,已完成整治道路達到1034條。截至目前已有1410條完成編目,并納入“一網統管”將實現長效管理。
缺乏管理的無名通道
在城市建設和快速發展中,誕生了不少“無名通道”,也稱為“內部道路”。通過排摸,全市范圍內具備“內部道路”屬性的通道共有1529條。
它們的出現有各式各樣的原因,比如兩個相鄰地塊上的建筑,在各自退界后自然形成了公共通道;開發商完成代建之后,公共通道沒有移交接管;大型社區、廠區和園區在開發之后,內部道路就變成了公共通道;弄堂路承擔了公共通行功能等等。
在市民反映的問題中,無名通道存在的難題主要是環境臟亂、秩序混亂、安全隱患。由于無名通道沒有明確的管理主體,有的部門想管卻沒有管理依據,管理要求也不統一,部分點位存在治理難題,甚至個別點位還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它們不僅在導航系統中無法顯示、難以定位,而且當通道出現車輛和堆物亂放、設備損壞等問題,也沒有相應部門進行管理。
整治前:長壽路822弄內部道路存在汽車亂停放現象(2017年)
整治后:長壽路822弄內部通道有了身份證,管理更有序(2021年)
“一路一方案”
整治無名通道的關鍵是解決命名問題,但這并非易事。按照規定,一條市政道路要走完命名程序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更何況不少無名路沒有達到市政道路的標準。“為無名路命名走了一條創新路。”上海市住建委二級巡視員梁建安介紹,命名方式采用“編目”方式,按照一定標準編號,標牌也區別于正規路牌。比如,某小區的內部通道就被命名為“牡丹江路244弄通道”。
由此,上海按照“定點、編名、落圖、納管、治理”的流程,與全市16個區共同編制治理方案。針對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五保”整治,即:保安全、保秩序、保清潔、保綠化和保設施完好。
包頭路371弄整治后
被賦予路名的“內部道路”
因權屬不同、建造標準不同,1529條無名通道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在具體操作中,市住建委確定“一路一方案”,按照市政接管、自治管理和政府托底三種模式,推進“內部道路”納管。
對于符合道路管理部門相關標準的“內部道路”(如已按規劃道路建設但未接管的的公共通道),市政部門接管納入設施管理范疇。對于道路相關責任主體單位履責能力和意愿較強的,由屬地街鎮會同有關部門引導責任主體單位共同協商,形成治理方案,落實日常管理措施,并由街鎮負責監管。對于暫時難以納管的,由屬地街鎮負責托底管理,區政府加強協調保障,相關行業部門做好指導配合。長寧、徐匯、靜安、楊浦等區借助“弄管會”“路管會”等模式,開展群眾自治。
長寧路396弄(華陽街道)市民參與整治工作
一些地區還在籌備結合美麗街區建設,全面提升設施的配套水平;通過潮汐車道來緩解周邊交通壓力,或者把臨河通道改成居民健身步道等,讓納管后的無名通道發揮更多的功能。
關鍵是長效管理
實際上,近幾年結合美麗家園、美麗街區建設,一部分無名通道已經得到整治。但相關工作人員坦言,如果沒有頂層設計和長效管理,很難避免新的無名路出現,突擊整治也容易回潮反彈。
1410條無名通道已經完成編目,并納入“一網統管”將實現長效管理 戚穎璞 攝
實現閉環管理,從2020年9月起,上海無名通道的數據與“一網統管”平臺進行對接,將無名通道的街面秩序等管理工作及時納入網格化常態化監管。利用視頻監控等技術手段,強化各部門常態化聯勤聯動和執法保障。
無名通道治理難題,更需要頂層設計支持。市精細化辦市政市容專辦督察部部長曾浙一介紹,圍繞無名路反映的治理難題中,停車管理較為凸出。經過上海多部門協調,從頂層設計出發,由市交警總隊研究制訂《關于對“內部道路”的交通執法指導意見》,為解決亂停車問題提供 “大招”。此外,市規劃資源局、市道路運輸局也牽頭制訂相關文件,為無名路的數字化管理、市政接管提供依據。
金晨表示,無名通道的監管智能化應用場景,已列入今年精細化綜合管理平臺開發計劃;基本管理標準和出臺規范性文件也正在制定,把長效管理的要求進一步落實。截至目前,已完成編目入網1410條,占總數的92.2%;已完成整治并落實長效管理措施的1034條,占總數的67.6%,其他495條道路有望提前完成整治工作。
更多資訊
-
亞太地區首個!這家全球內窺鏡領域領導企業自建制造基地將落戶松江2023.11.8
11月6日上午,全球內窺鏡領域領導者卡爾史托斯在第六屆進博會上宣布,其亞太地區首個自建制造基地落戶上海松江。基地預計將于明年底投產,進一步踐行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 作為卡爾史托斯在亞太地區的首… 查看詳情 >
-
寸土寸金的黃浦,公共運動空間越來越多,又美又智慧2023.11.8
“健全健身服務體系”是2023年黃浦區“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是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浦區體育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整合區域體育資源,扎實開展“為民辦實事”工作,用心用情… 查看詳情 >
-
亮出最優質產業載體空間,寶山街鎮園區主動出擊進博會用心推介招商2023.11.8
連日來,進博會場內外,寶山區各街鎮園區主動出擊,充分利用平臺功能和進博會溢出效應,融招商于推介,通過系列推介會展現寶山區建設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的“品牌力”,搶抓招商引資機遇。 把握進博平臺機遇,“以商… 查看詳情 >
-
?市區聯動破題,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全國首發”的背后2023.11.8
10月中旬,陳冉和張家慶第一次走進位于徐匯濱江西岸傳媒港的新辦公室,他們創辦的大模型開放生態和社區型企業“開放傳神(OpenCSG)”,成為首家入駐上海“模速空間”創新生態社區的公司。嶄新的工位上貼著…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