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保障性租賃住房”有啥不一樣
來源:新華網2021.11.4
“上海的土地資源稀缺,增加租賃住房不能完全靠新建。轉化類的18萬套主要靠非居住房屋的改建和轉化,如閑置的工業廠房、存量商業商辦資產等。”上海市房管局建管處處長馮鋼花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我們調研發現,非居轉化類的租賃住房出租率高達9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職住平衡、供需適配的問題。”
記者走訪調研發現,上海近年來加快完善住房租賃政策體系,已探索出多主體、多渠道擴大供給租賃住房的模式。業內人士建議上海市有關部門盡快細化《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配套政策并加快落地,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有效供給。

? 2020年11月12日拍攝的上海龍陽路立交橋附近的商品房(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丁汀 攝
多主體、多渠道擴大供給租賃住房
記者采訪了解到,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新增租賃住房70萬套已超額完成。其中,新建轉化約40萬套,代理經租約30萬套。在新建轉化的40萬套租賃住房中,新建類有22萬套、轉化類有18萬套。
為增加租賃住房供應,上海從2018年10月份開始,試點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截至目前,上海共推出10塊集體用地、未來可形成近8000套供應,目前已有3500套開工在建,今年有1400套可以入市。
“集體建設用地相對比較偏,其上建設的租賃住房更加注重適配性,基本都是在一些園區的周邊,主要是為了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如科創園區等員工加班較多,交通出行相對并不便捷,因此基本都是就地消化。”馮鋼花表示。
目前上海非居轉化和集體用地上建設的租賃住房房型以25至3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有少部分50和70平方米的戶型,總體呈現小戶型占比約70%,中戶型20%,大戶型10%的梯度分布,可滿足管理層、藍領、勞務人員等各類職工的租住需求。
上海師范大學房地產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崔光燦教授表示,從“十二五”開始,上海開始聚焦廉租住房、共有產權房、公共租賃住房和征收安置房“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十三五”突出租賃住房建設;“十四五”期間,供需平衡、職住平衡、民生功能與經濟功能的平衡成為上海住房發展的重點。
精準供給“一套房”“一間房”“一張床”
從目前最類似于“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上海“公租房”來看,該產品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政府籌建面向社會的公租房;另一類則是園區企業籌建為員工提供的單位租賃房。
從2010年起,上海市區兩級政府投入200億元建設4萬余套公租房。“上海的廉租房對應的是國家層面的公租房,主要保障戶籍人口中的困難群眾。上海的‘公租房’主要保障新市民和青年群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戶籍人口。”上海市房管局住房保障處負責人介紹說,上海約有1000萬外來人口,各區政府均提供公租房保障部分符合條件的新市民和青年人,這部分被保障群體必須持有勞動合同、有居住證等。
“4萬余套公租房并不能解決上海這么多外來人口的居住需求。政府沒有充足財力、人力一直投資建設管理公租房,全靠財政資金的力量對1000萬外來人口進行全覆蓋比較困難。”該負責人認為,因此上海也鼓勵單位自建租賃房。“很多央企、大國企有自有用地,政府允許企業將自有土地中的15%建設員工租賃房,可接入水電氣且享受民用收費標準、稅收給予減免。經政府認定,部分單位租賃房也可認定為公租房,納入住房保障體系,享受各項支持政策。”
2012年起,上海啟動配建政策,開發商必須在新拍商品住宅地塊上劃出不低于5%的建筑面積用于建設保障性住房,建成后無償移交給政府。從目前來看,開發商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中約有九成用于公租房。目前開發商配建的公租房數量有3萬多套。
在價格方面,公租房的租金約為市場價格的7折至8折。在保障對象方面,上海目前主要是保障青年人才、產業工人以及為城市運營提供基礎服務的一線勞動者。上海市房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政府公租房里有80%的比例是保障人才,單位自建的公租房以保障產業工人為主,占比也約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起,上海開始探索“一張床”供應模式,2021年計劃提供1萬張床位。“一張床位的價格在每月500元至800元之間,這是一位藍領工人、一位快遞員,或者環衛工人月收入的約10%。”上海市房管局局長王楨表示,上海要用好用活公租房,在合適區域拿出部分公租房拆套后提供合租,加強宿舍型房源籌集,增加“一間房”“一張床”的租賃供給,從而精準解決一線公共服務人員的租賃需求。
王楨認為,近年來,公租房為解決上海青年職工、引進人才、來滬務工人員的階段性居住問題發揮了積極作用。“快遞小哥、家政服務人員、環衛工人、公交司機等,為上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礎性服務,但是此類一線務工人員住房難問題目前較為突出,其對租金更加敏感,對居住地與工作地的通勤時間也十分重視,未來保障性租賃住房在解決該群體的住房困難方面應再進一步、有所作為。”
加快配套政策細化落地
多位受訪人士指出,各地可加快細化《關于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相關政策,盡快落地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劃定一定比例歸類為保障性租賃住房。
在上海新增租賃住房中,通過直接出讓土地集中建設的部分占比超過三成,幾乎全部由央企及地方國企競得,拿地成本較低。專家建議,劃出一定比例納入保障性租賃住房的范疇。
“有些租賃用地并不是按照市場價格拿的地,而是政府讓利,按照保障房的樓板價出讓。政府既然給了支持,那就應屬保障類。”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嚴榮認為,從大局來看,建議相關部門將一定比例的租賃住房強制劃為保障性租賃住房,并納入住房保障體系。
?加強租金指導。
“租得好,一是要安全,二是租金要穩定。未來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以保障的理念來把保障性住房做好,地方政府必須要在租金標準上加強引導。”受訪業內人士建議。
上海地產“城方”CEO鄭華認為,宜發揮國企壓艙石作用。“保障性租賃住房實際上是一種理念,哪些是政府直接出手,哪些是通過市場化手段,初期應主要依靠國企‘壓艙石’來進行調控,使之真正起到保障的作用。”
細化金融稅收等優惠政策。
在采訪中,不少拿地企業反映,希望細化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配套政策并盡快落地。
更多資訊
-
官宣,這場上海最重磅的金融論壇將于6月舉行2023.5.9
2023陸家嘴論壇即將開幕。 記者5月8日從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獲悉,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銀保監會)、中國證監會共同主辦的第十四屆陸家嘴論壇(2023),將于6月… 查看詳情 >
-
跨境貿易、出海展業遇痛點?這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出手了2023.4.6
全球跨境貿易熱潮高漲趨勢顯著。 ?今年以來,全球跨境貿易熱潮高漲趨勢顯著。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中小微企業需要全球范圍的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務,而金融科技的參與為企業在提高支付成功率、降低支付成本、降低拒付… 查看詳情 >
-
中信建投、國泰君安等80余家金融機構齊聚G60科創走廊策源地松江2023.3.29
撬動市場化資金投入到科技創新領域,構建起科技創新全鏈條加速機制,近期松江將實質性啟動實施。 3月28日,“金融賦能鑄品牌·科創引領贏未來”上交所資本市場服務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暨企業家… 查看詳情 >
-
新增3家,共12家滬企入圍2022年世界500強企業,寶武闖進前50強20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