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揭牌的數據交易所,背后是怎樣一盤棋?數商們洞察到上海的創新與遠見……
來源:上觀2021.11.26
今天,11月25日,對于一批長期與數據打交道、對數據有著巨大渴求或執著于挖掘數據價值的人而言,是極特殊的一天。
今天,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揭牌。
第一次
常用數據做公益的國網上海電力公司,新開了一扇窗。這是一扇除了與政府合作之外的“商用”之窗,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由此走上變現之路。
多年來,國網上海電力公司擔當幕后英雄,一直將覆蓋面廣、實時性強的電力數據推送給上海市大數據中心,服務于“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支撐起城市高效數字治理。同時,在上海社區管理、人口普查等方面,電力數據亦默默助力。
但11月25日這天,電力數據第一次有了政府以外的服務對象——盡管雙方對價格一致保密,但國網一個名為“企業電智繪”的數據產品,賣給了工商銀行。由國網負責對企業用電數據進行脫敏、清洗和深度加工,再經模型與算法,形成綜合評估報告,作為銀行對企業客戶授信前的“背書”或旁證,并在信貸反欺詐、貸后預警方面對銀行進行輔助。
同樣是數據需求方的京東科技,則在這一天,開辟了新“數源”。
銀聯,成為此前京東科技在場外交易時不曾邂逅的數源提供方。今后,在上海數據交易所這樣的大平臺,京東科技所能遇見和選擇的數據提供方,會是過去的n倍。
更多元的選擇,無疑會使京東科技在數據融合與挖掘上玩出更多花樣——結合京東自身產生的海量運營數據,再嫁接融合“銀聯智策”等外購數據,京東科技一方面可提升對城市各類指標的洞察分析,從而更好輔助城市做好精細治理;另一方面,數據融合也將為京東零售、京東商城本身的店鋪運營和分析提供支撐,輔助商家進行選品、診斷、商機洞察、品類優化、潛客挖掘等。
京東云助力上海普陀區三大治理物流視角一張屏。
還有成立迄今已12年的數庫科技,也在這天實現了第一次——身為一家引領產融數字化的數據科技公司,它首次僅憑那些難以觸摸的數據資產憑證,就獲得了工商銀行的授信。數庫科技的數據與技術功底,終于登上“宇宙行”的白名單,數字從資源、要素,而今實實在在被定義為資產。
獲得感
這些數商們緣何愿意入場?
“就像是一個有品牌的大超市,我會更相信里面的產品質量,相信它相應具備一定的售后服務,這比以前在大街上到處去打聽要有效率得多。”數庫科技總裁沈鑫這樣形容。
多家數據需求方向記者坦言,原先在場外“兩兩交易”,數據產品被高估或賤賣的情況不時發生。而今,在數據交易所掛牌,“一對多”“多對一”交易的可能性大大增強,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
事實上,數商們過去另一層隱憂在于,一旦糾紛發生,若找不到“老娘舅”,苦果只能自己下咽。
而這一次,國網電力上海公司之所以敢于邁出數據商用第一步,是因為“顧慮被消除了”。公司互聯網部副主任奚增輝介紹,電力數據事關國家安全,重要且敏感。但上海數據交易所思路清爽,明確“不合規不掛牌,無場景不交易”。也就是說,國網電力數據產品能掛牌即合規,雙方心定。同時,國網電力是針對具體使用場景進行數據深度加工、提供分析報告,而非直接將用戶數據拿出去賣,“這么一來,既符合買方需求,又能確保數據產品本身的單一用途,用戶的明細數據絕不會擴散出去。”
事實上,這次首批八大領域數據產品在掛牌前,都曾經歷合規審核。
這樣的合規審核,可用“嚴苛”來形容。協力律師事務所便是審核方之一。律所合伙人江翔宇透露了對數據產品合規評估的側重點——
“一要對數據交易主體做盡職調查,企業的基礎信用、過去3年內是否有在數據領域的行政處罰或相關訴訟等,是最基本前提;二要對數據產品的數據來源的合法性作調查,如自行產生的數據,須提供系統運行和記錄形成的情況報告。若數據系合法直接采集,須提供獲得相關主體同意的證明或數據采集合同等;三要確認數據產品的可交易性,企業數據交易的動因、用途及利益相關方等也在考慮之列;四要分析數據產品在流通中的合規性,考慮轉讓方及相關方是否在數據安全方面具備足夠的風險預防、管理和處置措施。另外,數據出境是被絕對避免的,目前注冊的交易主體都應是境內主體……”
的確,哪怕是在貨幣市場高度繁榮的今天,物物交換依舊存在。因此,上海數據交易所的揭牌,并不會排斥或阻止場外點對點交易。但值得指出的是,在場外交易邏輯下,數據確權難、定價難、互信難、入場難、監管難這五大痛點,一個都無法解決。
據上海市經信委大數據發展處介紹,上海市數據交易所有著“144”特征,恰是為解決“五大難”而生。
首批100家數商實現簽約。
“1”即一個國家級數據交易所。交易所雖設在上海,但一定是服務于全國的。
“4”即四大能力,即準公共服務能力,上海數據交易所扮演的不是運動員而是裁判員角色,不碰數據、不碰資金,亦不涉交易,最大限度確保利他與公允;交易的全數字化能力,實現全天候掛牌、全地理交易、全流程追溯,也就是說,青藏高原的企業一任性,其數據產品甚至可在倫敦實現交付;全鏈生態的構建能力,旨在打破企業單打獨斗之孤寂,圍繞數據交易生態,培育數據經紀、合規審核、資產評估、數據交付等繁榮“數商體系”,這一概念的率先提出與實踐,全國恐怕只有上海;還有制度規則的創新能力,數據產品登記憑證、數據產品說明書、數據資產評估等,這一系列腦洞大開的制度創新設計,上海多有部署。
第二個“4”,在于四大特征,即規范確權、統一登記、集中結算、靈活交付。
誠然,在上海數據交易所誕生前,無論南北,全國已有16個兄弟省區市的數據交易平臺在先。但上海數據交易所之“新”,用“144”便已能充分概括。
?可能性
“數據還能這么用?”進入上海數據交易所,看到一筆成功交易,一位數商表示大開眼界。
這筆交易,系數庫科技掛牌的“數庫產業鏈圖譜”數據,該產品精準定位了我國超過5000萬家上市及非上市企業的主營業務,并形成海量上下游產業關系及產業鏈間網絡關系,已被國內頭部量化對沖基金公司九坤投資慧眼購得。
基金公司也有盲區,但在“數庫產業鏈圖譜”中,可找出任意兩家企業間的關聯,不用擔心數據孤島問題。舉例來說,某手機公司與某工業品公司,看似毫不相關,但或許它們上游的某個原材料是相同的,又或許它們的股東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于是,風險、利益,便在這張產業鏈網絡中暗中傳遞、累積。但切不可忽視“蝴蝶效應”,某個手機公司的小小動態,也可能引發某個工業品公司的震動。
這恰是資管領域產業投資風控、行業上下游風險預警中所極易被忽略、但又極其重要的一環。
此類金融科技,其實在美國已有跡可循。美國智能投研先行者Kensho,在英國脫歐期間,運用相似的圖譜方法,預測了脫歐選舉造成的當地貨幣貶值,還分析了美國總統任期的前百天內股票漲跌,構建起萬物萬事與金融的關聯。
“我要向公司反映這一情況,要加大在產業鏈圖譜數據的采購力度。說實話,這些數據產品若不在交易所掛牌,我還真不知道哪里可覓,也不知數據在幫助公司洞察風險這塊會有如此大的用處。”一位進場的基金公司決定復制九坤投資的做法。
而這正是上海數據交易所誕生的意義之一。在這個平臺上,各類數據要素與生態融通,出現了發生各類化學反應的可能性。
比如,我們大多只看到互聯網大廠每天在產生海量數據,但在上海數據交易所,由于大量數據撮合業態的存在,或會撬動另一類數據集大成者——大型國企發揮其數據的巨大價值。
比如,曾以為只有A和B之間會發生數據交易,而今卻出現了B與C。如果把A和B看成是政府部門和國網公司,那么銀行和其他企業便成了那個C。
又如,同一數據在過去或許只有單一價格,但在上海數據交易所,隨著更多主體的相遇碰撞,價格很可能出現業業不同、企企不同。
再如,在上海數據交易所,當數據被最大限度用起來后,原有數據維度有望疊加新算法、新服務,未來實現數據的規模量產也并非沒有可能。
毫無疑問,當下,數據已是繼技術、勞動力、資本、土地之外的“第五要素”。去年,美國數據交易量高達2700億美元,我國則在545億人民幣左右。但不可忽視,全球20%的數據量由中國創造,數據如何轉化為資源紅利新的增長點,成為上海的必答題。再看美國紐約,單座城市對數據的調配已占全美70%。由此可見,成為全國的數據配置中心,也一定是正大力推進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的上海的應有之義。
更多資訊
-
優化產業發展平臺,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產業集群效應凸顯2023.10.9
近年來,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始終堅持優化產業發展平臺,作為長三角數字干線上的重要樞紐節點,這里正不斷匯聚起高科技產業力量,成為展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窗口。 長三角綠洲智谷·趙巷園區著力… 查看詳情 >
-
全市首個!長寧區這個地塊項目領到了……2023.10.9
今年以來,長寧區持續試點優化“一證多驗”分棟驗收。日前,區規劃資源局對區重點經濟樓宇仙霞新村街道158街坊原澳華市場地塊項目,核發了一棟建筑單體的《建設項目竣工規劃資源驗收合格證》,由此實現了全市首個… 查看詳情 >
-
護航松江企業邁出開拓海外市場第一步!多虧了松江這群人的貼心服務2023.10.9
這些天,位于泗磚路上的科大數字(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一箱箱打包好的太陽能光伏儲能產品“整裝待發”,準備出口荷蘭。這是科大數字在松江稅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首次實現出口。據了解,為增加松江新… 查看詳情 >
-
打造“熱帶雨林”般的生物醫藥產業生態,上海如何打通難點堵點?2023.10.9
10月7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介紹了2023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有關情況,相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 有媒體提問:上海要打造“熱帶雨林”般的生…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