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榜單中國企業數量居首,不過背后有一個數據讓人擔憂
來源:上觀新聞2022.8.4
8月3日,《財富》雜志發布新一期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國共有145家公司上榜,大公司數量位居各國之首。其中,上海12家,比去年增加3家。中國企業延續了近年來的良好發展勢頭。但是,與榜單上眾多國外大企業相比,中國企業盈利能力仍然較弱,高質量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
上榜數量領先
有人說《財富》雜志發布了28年的世界500強榜單就是中國經濟騰飛最好的見證。
2019年至今,上榜企業數量中國已連續四年位居第一。2019年,中國入圍129家,首次超過美國。此后中國企業入圍數量一路攀升,今年中國145家,美國124家,差距不斷拉大。
除了數量,中國企業的規模也在擴大。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的平均營收為755.5億美元,總資產3200億美元,凈資產419.6億美元。而進入排行榜的中國企業平均營收達到809.8億美元,總資產3580億美元,凈資產431.8億美元,均超過世界500強的平均水平。
同時,今年中國上榜企業的營收占500家上榜企業總營收的31%,首次超過美國企業占比。營收是《財富》雜志排名的依據。中國企業因為營收高,更加向榜單頭部集中。前10強中,中國企業從去年的3家變為4家;前100強中,從去年的31家變為35家。
今年,上海企業的表現也不乏亮點。共有12家企業入圍,分別是中國寶武、上汽集團、綠地控股、中遠海運、交通銀行、太平洋保險、浦發銀行、中國船舶集團、蘇商建設、上海建工、上海醫藥、德龍鋼鐵集團。蘇商建設和德龍鋼鐵集團都是首次入圍榜單,中國船舶集團2021年將總部從北京遷至上海,為第二年上榜。
上海企業中,排名最高的是中國寶武,位列第44名,第一次躋身50強。2022年中國寶武營收同比增長54%,突破1500億美元。上汽集團排名第68位,保持全國汽車行業第一,連續9年位居100強行列。上海企業中,中遠海運上升最快,利潤是去年的3倍,營收增長近75%,一躍從去年的231名升至127名。
盈利能力偏弱
一方面,進入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的中國企業數量增加、規模擴大;但另一方面,相較之下,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仍然偏弱:世界500強中的中國企業平均利潤為41.2億美元。而世界500強公司平均利潤為62.0億美元,比中國上榜企業高50%。
中國上榜企業不僅平均利潤較低,在結構上也不均衡。今年進入榜單的中國銀行共有10家,這10家銀行利潤占全部上榜中國企業利潤總額的41.7%,而銀行利潤過高必然擠壓其他企業的利潤。如果不計算銀行所得利潤,2021年中國上榜的非銀行企業平均利潤只有26億美元,不到上榜美國非銀行企業平均利潤的三成。
從其他指標同樣能看到盈利能力的差距。比如銷售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這三項重要指標,上榜中國企業分別為5.1%、1.15%、9.5%,而世界500強為8.2%、1.94%、14.8%。在這三項指標上,中國企業均落后于世界500強平均水平。
中國企業盈利能力較弱部分源于產業結構問題。上榜中國企業中,不少屬于工業化城市化時期的傳統產業,當下盈利能力已大不如前。如房地產、建筑材料、金屬制品、礦業、工程建設等行業曾在工業化城市化階段迅速崛起,然而隨著我國發展階段的轉換,上述行業所屬企業經營業績下滑,拖累了上榜中國企業整體的經營業績。今年世界500強中國企業中有19家金屬制品企業,平均利潤只有11億美元;12家建筑工程企業,平均利潤只有16.2億美元;6家煤炭開采公司3家虧損,6家企業平均利潤只有1.3億美元。
即使在新興產業中,中國上榜企業也面臨競爭力較弱的困境。以體現高新技術發展的水平的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產業為例,今年美國、中國分別有19家、13家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數量差別不大,且中國在逐年追趕。但平均利潤卻相差巨大:中國企業為77億美元,美國企業為237億美元。
《財富》特約作者王志樂認為,關鍵原因在于中國企業缺乏創新的產品,以及制造創新產品的核心零部件及軟件。他說:“考慮到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掌握著ICT產業的核心零部件以及關鍵技術,并且對中國企業的監管持續加強,中國ICT企業顯然需要持續多年努力減小與美國西方國家企業的差距。”
由“大”而“強”
中國企業要爭做世界一流,數量多、規模大還不夠,更需要競爭力強。
做強中國企業要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等方面,中國企業需要下大力氣。很多被國外卡脖子的產品技術制約了企業自身發展,制約了社會需求,也制約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全球競爭格局下,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只有通過創新才能保證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才能保證企業向價值鏈上游邁進。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產業鏈布局加速變革。大變局下,增強企業競爭力還需進一步強鏈、固鏈。當前,各國在加快完善國內或區域內的產業鏈條,個別國家甚至試圖構建“去中國化”的全球產業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奇淵說:“逆全球化背景下,構建以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提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過去幾十年中,面對《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中國企業從仰望,到追趕,再到入圍,不斷跨越臺階,一個又一個夢想已經實現。未來,期待中國企業進一步由“大”而“強”。
更多資訊
-
森蘭北塊綠地建成開放啦!你去打過卡嗎?2023.8.25
森蘭綠地是上海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大型楔形綠地,該區域由外高橋集團承擔全面開發建設任務。 森蘭綠地面積約相當于2.5個世紀公園,它以“陽光下自由生長”為設計主題,涵蓋了區域城市生態、風景游憩、運動健身… 查看詳情 >
-
1300㎡滑板公園、約3000套租賃房,集商、住、休閑于一體TOD來了!2023.8.25
據申通地鐵集團介紹,位于閔行區顓橋鎮、毗鄰“大零號灣”的元江路TOD上蓋正在全力建設,元江路保利光合上城一期正在加速建設階段。如今從高空俯瞰,則能看到錯落有致的景觀帶環繞住宅社區。預計自2025年起,… 查看詳情 >
-
上海地鐵60余個出入口已建成未開啟?官方:已明確計劃,推進“應開盡開”2023.8.25
“13號線金運路站建成的8個出入口,只有三個開放通行。早晚高峰車流量大,非機動車都擠在一起,關閉的出入口是否可以開放分流?”乘客的訴求,已經有了回應。上月底,該站點正式啟用多個新出入口,方便周邊市民通… 查看詳情 >
-
除了樹、草坪和凳子還能有什么?上海45座公園已“變身”2023.8.25
上海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集,無法依靠城區的無限擴張來創造更多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所以,在有限空間內盡可能多地注入功能,成為一個突破口。公園是窺見這個變化的一扇窗。在上海,許多公園已經跳出“幾棵樹、幾塊…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