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百年愚園路接連“破圈”,背后這支隊伍獲國務院表彰
來源:上觀新聞2022.9.6
今年夏季上海連續高溫,家住宣化路52弄3號的居民們不用再像往年那樣頂著酷暑爬樓梯,去年底新加裝的電梯起到了關鍵作用。但電梯加裝過程卻經歷了一番波折,既要遷移小區車棚,還借用了一墻之隔的高檔寫字樓的通道,臨時堆放建材。
“加裝一臺電梯,要靠一整個社區的努力,幸好每一個人、每一家單位都很支持。”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福世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瓊說。多方支持、眾人齊心的背后,是街道和居民區干部們多年來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所贏得的民心民意。
日前,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辦事處獲得國務院頒發的“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表彰。
全體公務員參與“上下樓行動”
宣化路52弄3號位于小區的最里邊,距離一旁的舜元企業大廈只有10多米,想要加裝電梯,不僅施工難度大、空間小,就連堆放施工建材的場地也捉襟見肘。
面對這些棘手情況,福世居民區的居委干部試著與舜元大廈的樓宇管理方協商。沒想到,大樓物業爽快答應出借場地,把距離小區最近的一條通道讓出來,供加梯工程臨時堆放材料。居委會也積極與加梯施工方協調,把材料運送時段集中到周六、周日晚間,不影響樓內白領們上班。
宣化路52弄小區加裝電梯
高檔寫字樓與老舊居民區和諧共生、互幫互助,已經是江蘇路街道延續多年的傳統。近年來,街道全體公務員帶頭參與“干部下樓、走訪上樓”“民生下樓、服務上樓”等“上下樓行動”,不僅覆蓋全體居民區,也照顧到轄區內16幢重點樓宇、8個產業園區以及200余家重點企業。樓宇和企業則積極將資源分享給社區,今年一場暴雨過后,舜元大廈的物業就為地勢較低的老小區迅速提供了排水指導。
“我們街道不少可加裝的電梯都是B類、C類,即‘加裝有難度’或‘不適合加裝’,需要街道和居委會做大量協調工作。”陳瓊出生于1986年,有著“85后”的思路靈活、敢于創新的特質。
要給宣化路52弄3號加梯,還需要拆掉小區車棚騰出位置。一邊是老年居民期盼多年的“上下樓”心愿,一邊是小區其他居民的權益和訴求,陳瓊帶領居委干部充分征詢居民意見,與街道、施工團隊等多方協商后,決定趁著加梯工程、“美麗家園”建設,同步對小區原來的封閉式車棚進行升級,還加裝了電動車充電裝置,加梯工程有了可施展的空間。3號樓的居民一圓“電梯夢”,小區其他居民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舜元大廈在周末辟出通道助力老小區加梯
去年,江蘇路街道成立了上海首個街道層面的“E梯通”網上加梯服務中心,轄區內既有多層住宅的加梯推進比例已經超過九成。“哪怕只有一臺電梯能加裝,甚至加裝條件也不好,但只要居民有要求、有意愿,街道和居委會就一定竭盡全力幫大家實現。”陳瓊說。
期盼已久的獨立廁所
家住岐山村的董阿姨今年74歲,過去十多年里,因居住條件有限,她都要與同樓層的另一戶居民共用衛生間。去年,江蘇路街道通過“一戶一方案”,試點了長寧區首個新式里弄房屋衛生設施改造計劃,目前已有204處共582戶居民有了獨立的衛生設施,董阿姨家的獨立衛生間已使用了近一年。
江蘇路街道鳥瞰
江蘇路街道是上海市中心典型的“老”社區,轄區內有愚園路歷史文化風貌區、322幢老洋房、188棟歷史保護建筑,60歲以上老人占比也達到40%,有2.02萬人。與之相應的,是街道轄區內面積達11.5萬平方米的非成套公房、非成套新式里弄房屋和小梁薄板房。破解“老小舊”,是街道新一代公務員、基層干部們當仁不讓的使命。
岐山村的衛生設施改造始于去年開春,到去年10月基本完成。董阿姨家和鄰居的廚房分隔在樓層兩側,但衛生間一直共用一個。鄰居家洗菜、淘米時會借用廁所空間,加之兩戶人家日常洗衣、洗澡、如廁,6平方米的衛生間使用頻率相當高,經常要排隊上廁所。衛生改造啟動后,廁所的面積劃分依據的是兩戶人家的房屋面積。董阿姨家有40多平方米,鄰居家只有10平方米,意味著分隔后鄰居家的廁所只有不到2平方米,空間較為狹窄。
“我發揚風格,主動讓了點衛生間的面積給鄰居,這樣大家都能早點用上新廁所,而且居委會一直很為我們居民著想,我也想讓他們的工作更好推進。”董阿姨快人快語,但道出的是對基層干部的認可。
作為上海“一網統管”首批試點街道,近年來,江蘇路街道還持續發揮數字化轉型的先發優勢,為轄區內140戶獨居老人率先安裝了智能水表,承接了上海為老服務“一鍵通”試點。最近,通過人民建議征集,街道啟動了曹家堰綠地改造、延安西路江蘇路人行天橋加裝電梯等工程,都是群眾呼聲高、覆蓋廣的民生項目——既是下決心解決“急難愁盼”,更是讓 “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真正落到實處,深入人心。
講好愚園路的“上海故事”
“今天我們參觀時,有兩個正在逛街的女孩也加入了隊伍,跟著我們一起走完了整條愚園路。”愚園路的“原住民”霍白是江蘇路街道岐山村居民區的退休黨員,也是愚園路紅色印跡宣講團團長,經常為各地遠道而來的人們講述愚園路縱貫百年的歷史變遷。
9月初的一天,霍白正帶著一支外省市考察團探訪愚園路,兩位原本沖著“網紅店”而來的年輕人被他的講述吸引,“蹭聽”了一路,還問了不少關于錢學森、惲代英、施蟄存等愚園路上歷史名人的故事。看到《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路易·艾黎舊居等紅色歷史地標與梧桐樹、老弄堂和時髦商鋪交相輝映,兩人更是感到驚喜,主動請霍白推薦關于愚園路和上海人文歷史的書籍來閱讀。
愚園路1088弄宏業花園 ?舒抒 攝
愚園路1107號 ?孔建宏 攝
愚園路今日的活力與跨圈層的影響力,與長寧區自2015年以來推進的愚園路城市更新密不可分。江蘇路街道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參與者。
“社區有任何動作,都會先做民意調查。”在愚園路居住近70年,霍白有發言權。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岐山村111號錢學森舊居展覽籌備期間,幾乎天天都能看到街道負責領導和基層干部的身影。“大家在弄堂里碰面,就那么站著討論,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搶救紅色記憶’時不我待的責任感”。
岐山村斜對面的弄堂,是江蘇路街道愚園路黨群服務中心的所在地。這是一棟仿小洋樓建筑,為的是與周邊花園洋房風格的“真”歷史建筑相呼應。但樓內的服務功能卻非常“接地氣”,一樓有中醫針灸、推拿、配藥等老年居民最需要的社區衛生服務,地下一樓是戲劇社、舞蹈社的活動室,二樓則兼具讀書會、青年中心、助餐點、合唱團排練廳等功能。
“籌備階段街道征求了很多居民意見,大家希望黨群中心能夠彰顯愚園路的特色,又能服務居民最切實的需求,現在都實現了。”霍白說。
講好愚園路的故事,就是講好上海的故事。最近,岐山村居委會搬出了原來的辦公室,把原本位于弄堂一棟花園洋房的辦公空間改造為“岐山會客廳”,向所有居民開放。位于愚園路歷史名人墻展示廳的人民建議征集聯系點也將有新變化,除了紅色的征集郵筒,名人墻也計劃啟動數字化建設,持續深挖百年愚園路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引領全體公務員擦拭初心使命、厚植為民情懷。
更多資訊
-
浦東加快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今年將開展新一批試點2023.9.1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擴大內需、推動消費加快恢復,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實踐。在浦東,按照商務部《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指南》要求,部分基礎較好的街鎮已經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 查看詳情 >
-
新場鎮優化升級打造現代城鎮專項行動方案出臺2023.9.1
為全面貫徹落實浦東新區現代化城區建設相關要求,新場鎮日前出臺《新場鎮優化升級打造現代城鎮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分別從鎮域經濟、城鎮面貌、公共服務、藍綠空間、治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查看詳情 >
-
樓宇“拔節生長”,30個高能級樓宇企業集中入駐西虹橋商務區2023.9.1
8月31日下午,西虹橋商務區2023產業經濟合作大會暨全球投資峰會在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眾多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機構代表等共聚青浦,切身感受西虹橋的發展潛力和城市魅力。 活動中,海德漢科技、睿斯科醫療、… 查看詳情 >
-
大寧功能區集聚億元樓13幢,靜安區舉行重點載體“月月推”活動深圳專場2023.9.1
8月31日,靜安區重點載體“月月推”系列活動深圳專場暨大寧功能區推介會順利舉行。此次推介會吸引了110多家國內外的知名企業前來參加,其中與科技創新相關的企業超過三分之二,并且大部分都是數據智能、新賽道…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