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年間誕生的這些“第一”“首次”,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來源:上觀新聞2022.9.30
在今天(29日)舉行的“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建設交通工作黨委書記胡廣杰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城市建設和治理的進展成效。
推動更高質量城鄉建設
2013年以來,上海加快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高標準規劃建設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等重點區域,滬蘇通鐵路(一期)建成通車,穩步推進機場聯絡線、滬蘇湖鐵路等項目。五個新城建設全面發力,加快實施綜合交通、環境品質、新基建等領域專項工作。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2年保持世界第一,初步建成亞太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全球最大單體衛星廳——浦東國際機場衛星廳投入運營。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基本形成“兩核三帶多點”海洋產業布局。
2013年以來,上海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日趨完善。全面推進重大工程建設,洋山深水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項目建成投產,中心城越江通道形成“4橋15隧”布局,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中共一大紀念館、瑞金醫院腫瘤(質子)中心、國婦嬰奉賢院區、上海電力大學臨港校區、上海天文館、上海圖書館東館、上海浦東足球場等一大批科技醫療教育文體項目相繼建成。
城市交通網絡不斷完善,軌道交通網絡規模達831公里,保持全球第一,公路總里程達1.31萬公里,城市道路里程達5844公里。基本建成對接海港、連接蘇浙的高等級航道,總里程約1900公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不斷提升,持續推進吳淞江上海段等流域防洪工程建設,堤防、海塘達標改造和骨干河道整治工程加快實施。
2013年以來,上海綠色發展成效逐步顯現。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廣泛應用。截至目前,上海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強制性標準,已有綠色建筑總量3.15億平方米、節能建筑總量6.52億平方米。既有建筑節能改造穩步實施,累計落實4372萬平方米。建方式實現變革,裝配式建筑在新開工項目中占比超過90%。
綠色低碳交通向縱深推進,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82萬輛,建成各類充電樁58.8萬根。城鄉水環境顯著改善,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基本消除。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達到95%,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海綿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上海城市建成區累計303平方公里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臨港新片區作為國家海綿城市試點區寫入聯合國南南合作報告。
創造更高品質城市生活
2013年以來,上海居住品質持續提升。成片舊改跑出加速度,近5年,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完成328萬平方米、涉及居民16.5萬戶,歷經30年艱辛努力,歷史性解決了這一困擾上海多年的民生難題。堅持留改拆并舉,以保留保護為主,每年實施各類舊住房更新改造1000余萬平方米,受益人數15萬。
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實現批量化、規模化推進,累計完成加梯2756臺,為“懸空老人”解決出行難題。著力健全物業行業高質量發展長效機制,住宅小區老舊電梯維修更新、雨污混接改造、消防設施改造、老舊燃氣立管改造等品質提升項目扎實推進。
堅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不斷完善“一個定位、兩大體系、三個為主、四位一體”和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住房保障受益面持續擴大,全市廉租住房累計受益家庭14萬戶;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階段性住房困難,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36.3萬套;共有產權保障住房實現了從配售、使用到供后交易全流程管理,累計簽約購房14萬套;38個大型居住社區建設全面推進,市屬保障性住房供應50余萬套,入住居民160余萬人。城中村改造提速擴容,累計受益村民2.4萬余戶。農民相對集中居住穩步推進,3.83萬戶農民完成簽約,9600戶入住新居。
2013年以來,上海交通出行更為便捷。堅持公共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獲得首批“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稱號。軌道交通年均增能3%以上,中心城區高峰時段最短行車間隔縮短至1分50秒,日均客運量978萬乘次。地面公交服務層次不斷豐富,71路、臨港T1線等中運量公交開通運營,滬閔路等12條骨干公交通道建設完成,建成529公里公交專用道,持續推進“停車難”綜合治理。
2013年以來,上海人居環境更加優美。黃浦江45公里、蘇州河42公里岸線實現貫通開放,北外灘世界會客廳、蘇州河華東政法大學濱水區域等一批新景觀,昔日的“工業銹帶”變成今天的“生活秀帶”“發展繡帶”。加快建設環城生態公園帶,公園數量實現翻番,世博文化公園(北區)和一批城市郊野公園等生態空間建成開放,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8.8平方米。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協同推進,上海已有森林面積184.7萬畝、綠地17.1萬公頃,建成立體綠化510萬平方米、綠道1300公里
實現更高效能城市治理
2013年以來,上海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持續提升。接續實施城市管理精細化三年行動計劃和品質提升行動計劃,完善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體系,開展城市體檢評估。
以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系統為基礎,迭代升級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平臺,在16個區、215個鄉鎮、街道推廣應用。以迎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和世界城市日活動為契機,扎實開展“美麗街區”“美麗家園”“美麗鄉村”建設,完成架空線入地和桿箱整治576公里,城市亮出更美的天際線。
2013年以來,上海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依托“兩張網”打造了一批“好辦”“快辦”的為民服務項目,形成了一批“實用”“管用”的數字應用場景。推動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向城市信息模型系統(CIM)的集成跨越,為建設數字孿生城市奠定基礎。推進“智慧物業”平臺建設,住宅小區治理水平穩步提升。
推進交通數字化轉型,自動駕駛級別最高的軌交14、15、18號線相繼投運,中心城公交車實時到站信息預報服務實現全覆蓋,申程出行、上海停車等APP上線運行。升級市防汛防臺指揮系統2.0版,實現街鎮防汛防臺指揮系統全貫通。
2013年以來,上海共建共治共享氛圍日益濃厚。在“一江一河”品質提升工作中,充分汲取民意,設置不同主題特色的望江驛,為到此休憩的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設施。在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過程中,通過前期方案征求群眾意見、過程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結果交給群眾評判,讓群眾成為“加梯”工作的主角。持續完善住宅小區綜合治理制度、機制,業主自治、社區共治呈現新活力。
更多資訊
-
發展壯大現代農業“芯片”,浦東這樣做2023.8.17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業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標志性、先導性工程。正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引領區的浦東,致力于在推進國家種業振興中主動承擔更多… 查看詳情 >
-
健康服務進園區,G60科創云廊社區衛生服務站明日啟用2023.8.17
由新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的G60科創云廊社區衛生服務站將于明日(8月18日)啟用,將進一步提升上海臨港松江高科技園區的品質,滿足附近企業員工的醫療健康需求,讓更多的科技人才扎根筑巢安心工作。 G6…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貿提質不靠“新三樣”獨撐,歐盟、保稅物流、民企、消費都有貢獻……2023.8.17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上海市外貿發展穩中提質,實現進出口總值2.45萬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10.4%。 今年前7個月,上海市民營企業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速,進出口額達7531.8億元,同比… 查看詳情 >
-
真如副中心未來怎么發展?普陀區政府回應代表、委員建議提案2023.8.17
“應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融合,讓數字經濟成為海納小鎮最閃亮的名片。”“當前,武寧創新共同體在科創資源統籌聯動、人才引育機制、打響科創品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還需作進一步努力。”………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