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十年來上海金融業發展有多快?數據都在這里了

2022.10.12

10月11日,“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黨委專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八場在上海舉行,上海市金融工作黨委、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上海銀保監局、上海證監局圍繞“新時代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成就與展望”主題,介紹十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展有關情況。

上海市金融工作黨委書記信亞東介紹,十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金融總量大幅躍升,金融改革深入推進,金融開放持續擴大,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增強,金融風險防范體系日益健全,國家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了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這十年,上海金融市場格局日益完善,金融中心核心功能不斷增強。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備,在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大力支持下,新設上海票據交易所、上海保險交易所、跨境清算公司、中國信托登記公司、中央結算公司上海總部、城銀清算公司等多家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能力不斷增強,上海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占全國比重約50%。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從2012年的528萬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2511萬億元。“上海價格”范圍不斷擴容,涵蓋了股指、外匯、利率、重要大宗商品等,“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價格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

這十年,上海金融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有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金融開放創新先行先試作用顯著,創設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開展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外匯管理改革試點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取得新突破,“滬港通”“債券通”“滬倫通”等平穩運行。直接融資規模持續擴大,上海金融市場直接融資額從2012年的3.9萬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8.3萬億元。金融中心與科創中心聯動效應日益增強,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充分發揮,截至今年9月末,科創板上市公司473家,累計募資總額7181.8億元,總市值5.5萬億元。金融科技創新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數字人民幣試點穩步推進。上海已成為國內外主要的金融科技企業集聚地之一。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在滬設立。多個“首單”綠色金融產品和業務成功落地。普惠金融服務方式更加多元,設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基金,上線大數據普惠金融應用,啟動普惠金融顧問制度,推進票據業務創新,不斷優化中小微企業信貸獎補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

這十年,上海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健全,國際金融人才高地加快構筑。金融對外開放走在全國最前列,上海持牌金融機構總數從2012年末的1227家增加到今年6月末的1719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比約30%,“首批”“首家”示范效應明顯。全球資產管理中心建設穩步推進,成立上海資產管理協會,全球資管規模排名前十的資管機構均在滬開展業務,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管理規模占全國比重均達三分之一。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試點不斷深化。金融人才高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入實施“上海金才”工程,上海金融從業人員達到47萬人。

這十年,上海金融營商環境不斷優化,金融中心城市影響力明顯提升。金融法治建設深入推進,在全國率先設立金融法院,建立金融偵查、檢察、審判專業化機制。信用與消費者保護體系不斷健全,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等陸續成立。地方金融監管體系日益完善,頒布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扎實推進地方金融監管信息平臺建設。建立國務院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上海市)和上海市金融穩定協調聯席會議制度,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金融品牌知名度日益擴大,陸家嘴金融城、沿黃浦江金融集聚帶建設成效明顯,承載力不斷提升。“上海金融創新獎”已開展十一屆評選,涌現出一大批創新性強、示范性好的優秀成果。“陸家嘴論壇”已成為國內外金融高端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介紹,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成立以來,一方面履行好作為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的職責,同時作為總行有機組成部分,也不斷在充實和強化全國性職能。目前,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承擔了十幾項全國性職能,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以增強全國性職能更好地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自貿區建設、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近年來,圍繞落實總行出臺的包括支持自貿區建設、支持長三角一體化、支持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一系列措施,上海總部配套制定了各方面實施細則,先后先行先試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基于宏觀審慎管理的本外幣境外融資制度、外幣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以及新片區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等一大批全國首創性金融制度,其中一些制度陸續在全國推廣。到今年8月末,上海累計開立自由貿易賬戶14.2萬個,辦理跨境結算折合人民幣129萬億元,年均增長39%。推出“債券通”、黃金“國際板”等便利境外投資者和發行主體進入境內銀行間債券市場。到今年8月末,境外主體持有銀行間債券量達3.5萬億元,是2016年底的4.3倍。境外主體累計發行“熊貓債”由2012年末的40億元增加到目前的6121億元。上海總部穩步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的水平,強化對企業走出去的金融支持。10年來,上海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始終保持全國第一,年均增長47.7%。其中,2013年以來,上海與一帶一路地區跨境人民幣結算額年均增長49.6%,上海總部還牽頭成立了金融服務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等合作機制,長三角區域內金融合作也在持續深化。

上海銀保監局副局長劉琦介紹,過去十年,上海銀行業資產和銀行貸款增長均超過140%;保險深度從4.08%上升到4.56%,保險密度從3421元每人上升到7917元每人,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風險保障。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立科技金融服務“六專機制”,該項工作被國務院作為第二批支持創新改革舉措進行推廣。圍繞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重點領域,加大金融資源投入,制造業貸款余額較十年前增長96%。推動成立中國集成電路保險共同體,已為12家集成電路重點客戶提供保障金額近7千億元。打造大都市型普惠金融,全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年均增速超30%。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成立國內首家民辦非企業性質的行業糾紛調解中心,累計完成調解3.41萬件。成功上線城市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滬惠保”,切實減輕上海市民醫療費用負擔。穩妥有序推進上海車險綜改實施工作,近九成消費者享受到車改后保費優惠。

上海證監局副局長王登勇介紹,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規模達49萬億元,十年來增長近2倍,從全球第七位躍居第三位;債券市場累計融資近34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債券市場。今年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累計成交額107萬億元,是2012年同期的3.2倍。十年來,上海資本市場新上市期貨和期權品種26個,是之前品種數量的兩倍多,基本覆蓋農產品、化工、金屬、能源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也構建起了金融期貨權益類、利率類兩大產品線,為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做出積極貢獻。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