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家!徐匯這里為何集中涌現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來源:上海徐匯2022.10.12
為何在虹梅漕開發集中涌現了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2022年8月,工信部公布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虹梅漕開發區域有8家企業入選。截至目前,虹梅漕開發區域內共有75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約占徐匯全區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量的36%,其中包含1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約占徐匯全區小巨人企業總量的58%。從體量上看,園區內規模較小的“專精特新”企業有20家,規模中等的有34家、規模較大的有21家,呈現紡錘型分布,層次梯度合理,虹梅漕開發區域已成為徐匯區“專精特新”企業的第一集聚地。三十多年來,漕河涇開發區聚焦國家戰略發展需求,貫徹落實國家、上海市的產業布局戰略,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探索,構建了一整套創新服務機制,不斷推進園區改革,積累了大量先進經驗。從傳統的微電子到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先導產業再到元宇宙創新產業,漕河涇通過引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創新產業實現融合協同發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轉型,積極推動原有企業轉型升級。目前,漕河涇開發區已成為國家級開發區中發展速度最快、技術含量最高的區域之一,是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所依托的六大重要承載區之一,集中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創新企業。
在逐年增多的“專精特新”企業背后,虹梅路街道立足漕河涇開發區的產業優勢和產業定位,高度重視并持續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近年來,虹梅路街道作為漕開發的屬地街道,堅持以區域黨建為引領,積極做好園區“店小二”,從完善黨建服務、法治化治理等方面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將虹梅漕開發打造成展示徐匯創新濃度、產出強度、經濟密度的產業創新增長極。

黨建引領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治理思維培育法治化營商環境
針對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法律痛點,虹梅路街道結合自身特點,將服務重心以自然人為主轉向自然人和企業法人并重,從營商環境建設和企業實際需求出發,立足于“提前預防”和“高效解決”糾紛矛盾,開展一系列基層司法創新,形成了頗具特色的“虹梅模式”——即構建了以“源頭治理、智慧治理、協同治理、多元治理”為特征的治理格局,打造了“社會調解優先,法院訴訟斷后”的矛盾糾紛分層過濾體系,不僅有效提升了基層治理的法治化水平,還探索了一條在街鎮層面發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營商環境的創新道路。自2018年司法創新以來,開展了法律咨詢進園區、進企業活動,覆蓋了60%的企業和40%的員工。同時,虹梅路街道調解案件增長率從2019年的128%下降到2021年的68%,2020年成功調解數量上升到2695起,為企業間接避免損失近20億元,80%的企業反映明顯感受到法治化營商環境得到提升。
梯度培育精準助力中小微企業


更多資訊
-
服務創新藥研發,這個研究中心打通實驗動物全鏈條2023.8.17
每個救命新藥上市之前,是如何確保它安全有效的呢?這里有一個重要門檻,所有候選新藥、醫療器械在進入臨床實驗、給人試用之前都必須要經過嚴格且充分的動物實驗階段。在浦東張江,就“藏著”一座國內一流的動物實驗… 查看詳情 >
-
金色中環又添商辦綜合體,TOP芯聯項目要來了2023.8.17
8月16日上午,浦東建設正式發布TOP芯聯項目。作為浦東建設首發的商辦綜合體項目,TOP芯聯集智能辦公、商務休閑及生活體驗于一體,將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TOP芯聯位于浦東成山路718弄,… 查看詳情 >
-
護航新能源汽車“出海”,外高橋邊檢站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2023.8.17
日前,在上海外高橋港區海通碼頭,70余輛國產新能源汽車有序駛入利比里亞籍“金色之星”滾裝輪,將被發往土耳其,進入中東市場。上海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外高橋邊檢站實施出入境船舶24小時隨到隨檢“零等待”和離… 查看詳情 >
-
高風險、非共識、顛覆性,“無人區”基礎研究難題怎么解?三問李政道研究所2023.8.17
上海張江,李政道研究所(TDLI)的球形大廳連接著兩棟平行樓宇,更像“中國筷子夾起地球”。帶玻璃幕墻的球形大廳內,在所長張杰院士策劃與帶領下,全體研究人員通過33次集中討論,今夏共同創作成長達600米…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