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城市更新的友好?大魚營造金靜劃了三個重點
來源:澎湃新聞2022.11.4
友好是宜居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城市更新的努力方向。對于城市更新中體現的友好,大魚社區營造發展中心聯合創始人金靜有自己的定義。
友好之一:參與的權利
“以前的更新主要是拆遷,現在拆遷變少,很多老舊小區更多是做微更新。”金靜說,無論是什么方式的更新,都要關注居住人的需求,居住人的參與是城市更新友好的重要體現之一。
金靜解釋,傳統的城市更新可能也會體現參與性,但是參與度有限。比如一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根據專家的調研結果為居民提供不同選擇的套餐。其間可能會組織聽證,讓居民代表發表意見。
創新在司空見慣的傳統方式中萌生。“現在對社區更新改造之前,我們會通過組織開放日活動,用參與式調研讓居民參與其中,最終呈現出來的更新方案是多方一起探討的結果。”金靜解釋,通過小活動把大家的聲音收集起來,參與的人無需了解背后完整的課題,而是從參加一個小活動開始,比如活用自己在地生活的經驗與感受為社區刊物提供一段文字或圖片,通過這一點一滴的積累,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就像一個刊物,它漸漸變成一本有點厚度的冊子時,可能背后已經積累了100多人的參與,它的存在讓更多人意識到大家的參與是很有價值的。
提的建議能落地,是參與的基本保障。“如果我們摸排了這么多需求卻都滿足不了,參與者花了這么多時間說了這么多最后什么都不落地,等于是走個過場,這種參與不僅沒有意義,對公信力也有損傷。”金靜表示,做調研的前提是有信心把這些想法變為現實。參與者最初提出想法,進而愿意參與工作坊,不僅提更有實踐性的想法,反饋設計方案,等項目落地再參與運營。比如我們需要做個垃圾箱房,會在現場對居民希望丟垃圾方式進行參與式調研,等到垃圾箱房做出來,居民會有種自豪感,他的參與積極性也會提升。
“每一次參與都是播下一顆友好的種子。當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開始關注街區的公共事務和公共空間時,會有源源不斷的新點子冒出來,它們匯集起來,形成友好的生態。”金靜表示。
友好之二: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友好是相互的,不要過于執著自己認為的友好,因為你認為的友好不一定也對他人友好。”金靜說,有時在公共空間中做藝術展,要讓利益相關方看一下作品是否有問題,因為藝術的表達或許比較前衛,放在美術館里和放在開放的公共空間終究是不同的,后者要更慎重地設定邊界,盡可能把所有相關方當成伙伴來看,從我們是生活共同體的角度來照顧各方的感受。
金靜分享了一個案例。番禺路222弄是一條連接番禺路與定西路的小弄堂,原來的它充滿煙火氣息卻擁擠不堪。由于來往車輛很多停靠在道路兩側,車輛長期碾壓使得路面也逐漸變得凹凸不平。除了被底層店鋪大量占領的上街沿讓人駐足,非機動車或是行進在道路上,或是停泊于模糊的人行道之間,人車分流也是種奢望,行人只好小心翼翼地在車流之間穿行。大魚營造的伙伴們開展了參與式調研,許多人一致認為要把空間騰出來給老人和孩子。一個步行友好的慢行小廣場的方案應運而生,然而比給出設計方案更難的是與各方溝通。
來自商鋪的阻力是顯而易見的,但沒有想象中那么大,因為他們也認識到這是一個不得不改變的現實。除了商鋪,還要與居民溝通,部分居民認為商戶的存在影響了正常生活,也有部分居民認為這些商鋪是城市的煙火氣,它們的存在讓生活更方便。“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這些聲音都得到充分的尊重,他們才會支持我們的行動。”
經歷了一番更新之后,番禺路222弄已成為一個步行友好的樣板,寬敞的人行區域中,擺放著幾處錯落有致的座椅,它們結合了花箱,成了這個弄堂里獨一無二的家具,平日人們可以休憩,它就成了陌生人的會客廳,舉辦社區活動時,它也可以是活動的載體。
友好之三:面向所有群體
“對我們來說,任何群體都是平等的,所以對不同群體的友好會在所有的項目策劃里一體化考慮。我們做‘一平米行動’項目,會把議題分享給居民,社區里有哪些困難,哪些人有什么需求。我們可能只是社區友好的倡導者,因為具體提案的人另有他人,比如說媽媽們自然而然更為兒童著想,有一些喜歡寵物的人,他們也自然會為寵物去想。面向不同群體的友好就成了一個水到渠成的事。”金靜說。
金靜介紹,有一次社區節有個環節是參與式戲劇,吸引了許多孩子們參與,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去排練,在社區里開展各種交互活動,也得到了許多素未謀面的成年人的支持。孩子們在生活的街區里發現了自己的新角色,或者發現一種新玩法。
友好就像一顆種子,播種在每個人的心里,傳遞給更多人群。有位花店店主在疫情期間曾經提議要給街坊送花鼓舞大家,結果街坊們迅速組建了一個小隊,把花送到醫護人員與防疫人員的手中。“這就是一個人提出想法,在群體中很快得到支持,快速形成組織,再付諸行動,這就是友好的環境傳遞出的力量。”
弱勢群體也是友好的對象之一。金靜特別提到一位在市集上偶遇的殘障人士,他分享了想讓更多他這樣的伙伴得到社區友好的福利,在大家的鼓勵下他參與了今年的“一平米行動”得到了許多伙伴的支持,正在為社區設計無障礙地圖與周邊產品。
“眾口難調,對于一些微小的聲音,我們不一定都能十全十美滿足所有人的需求,但要盡可能給與看見與尊重,要把他們的需求考慮進去,甚至為他們創造機會自己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把他們作為弱勢群體來看待,這也是一種友好。”
9月24日,位于新華路345弄的新華·社區營造中心正式啟用,戶外大草坪上舉辦的“第5季新華·美好社區節”吸引了不少居民。金靜說,由于各種原因此前許多草坪不接受任何群體去踩,但如果組織者與相關方充分溝通這是一個可以設置規則的友好行動,會給街區帶來新的氛圍,這些友好的行為就有機會實現,友好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新華路街道與社區組織之間形成的默契與信任,這種信任讓創新在街區里不斷出現,最終成為一片沃土。
更多資訊
-
上海地鐵60余個出入口已建成未開啟?官方:已明確計劃,推進“應開盡開”2023.8.25
“13號線金運路站建成的8個出入口,只有三個開放通行。早晚高峰車流量大,非機動車都擠在一起,關閉的出入口是否可以開放分流?”乘客的訴求,已經有了回應。上月底,該站點正式啟用多個新出入口,方便周邊市民通… 查看詳情 >
-
除了樹、草坪和凳子還能有什么?上海45座公園已“變身”2023.8.25
上海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集,無法依靠城區的無限擴張來創造更多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所以,在有限空間內盡可能多地注入功能,成為一個突破口。公園是窺見這個變化的一扇窗。在上海,許多公園已經跳出“幾棵樹、幾塊… 查看詳情 >
-
上百家跨國公司聚焦上海松江,尋找科創土壤尋求發展機遇2023.8.24
8月22日,2023 DEMO WORLD企業開放式創新大會在上海松江舉行。會議以“擁抱開放“為主題,來自智能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眾多領域的行業翹楚,通過演講分享、專場對接、需求發布、案例展示、… 查看詳情 >
-
聚焦“新汽車”發展重點產業,嘉定區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8.23
“汽車是嘉定的DNA。”8月22日,“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舉行嘉定專場,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開宗明義。 著名的“汽車城”嘉定,是滬寧發展軸上重要的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也是上海的產業重…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