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水流深!漢口路解放大廈在歷史中誕生,在發展中孕育
來源:房地產時報2022.11.10
識別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和品質風貌,最直觀就是建筑物。它不僅是人類生活的棲身地,亦是文明的發源地,更是鄉愁的慰藉地。
從這個意義上理解,“路”串聯了上海的城市文化歷史,串聯了上海社會、經濟發展的各種形態和烙印。
漢口路全長不到1500米,一代代名人卻在這里留下足跡:從赫德、杜威、羅素、愛因斯坦,到魯迅、胡適、柔石、阮玲玉、張愛玲……他們,竟串起了百年上海的滄桑歷史!
上海開埠初期,漢口路兩側多為洋行,20世紀初,中國銀行創始于這條路上,上海最早的證券交易所大樓也設在這條路上,如今路過這里時,還能感受到當年的歷史風韻。
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的第2天,作為華東局和上海市委機關報的解放日報在申報館里創刊。改革開放以后,辦公場所已不能滿足報紙發展的需要,1990年9月,新的解放日報大廈在申報館斜對面開工建設。
這幢26層的大廈,具有新聞機構的內涵,以新聞書寫的筆為外形象征,外立面玻璃幕墻的綠色代表了寫稿的稿紙。建成后,造型獨特的大樓,當時在周邊猶如鶴立雞群,在頂層盡覽外灘和黃浦江。大樓的外觀猶如一支如椽巨筆直指藍天,綠白相間的墻面好像鋪展的稿紙;尖尖的屋頂,如同削過的畫筆。入夜,射燈照徹墻面,猶如一顆玉筍拔地而起。遠遠望去,紅光射斗,豪氣沖霄。
上海灘“報業街”的中心地帶
說起當年的“海關路”,很多報人都熟悉這段歷史:上海最早的報紙是英國人創辦的《北華捷報》,報址就在海關路;爾后誕生的滬上第一張中文報紙《上海新報》也在同一條馬路上。
隨后,如今的漢口路便成為了上海灘“報業街”的中心地帶。
漢口路300號解放大廈,屹立于南京東路寫字樓和外灘寫字樓群中,曾經是聞名上海的文化地標之一,作為當時上海兩大報業集團之一的解放日報集團的大本營,這里曾經聚集了上海最重要的多家新聞媒體:解放日報、新聞晨報、新聞晚報、申江服務導報、房地產時報……
?樓里進進出出的是風風火火的記者和編輯,全上海最鮮活最實用的新聞大多是從這里醞釀生產及傳播出去的,文化氣息依然不絕地在此綿延。
它的崛起為上海日新月異的南京東路、外灘地區增添了一個新景點。
招商熱線 021-63225550
更多資訊
-
多方聯動破解治理難題!泗涇鎮這樣打造特色街區2023.10.17
“現在的夜市干凈整潔有秩序,不論散步或購物體驗感都好多了!”居民吳女士感慨道。在“火出了圈”之前,泗涇夜市曾經歷怎樣由亂到治的變革?泗涇古鎮開街后,如何協同兼容老街風貌與現代社區? 創立聯盟、陣地聯合… 查看詳情 >
-
跨越1萬公里的相會,閔行持續擴大海外“朋友圈”2023.10.17
加強市、區、鎮三級聯動,閔行積極“走出去”,拓展招商渠道、深度挖掘產業資源。10月8日-10月15日,上海市投資促進服務中心會同閔行、嘉定兩區投資促進部門及相關街鎮,前往德國斯圖加特、瑞士巴塞爾等城市… 查看詳情 >
-
漫步街頭邂逅繽紛技藝,上海街藝節在楊浦閉幕2023.10.17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由“優秀街藝”林曉明領銜表演的《我和我的祖國》拉開演出序幕,近日,2023第九屆上海街藝節閉幕式暨街藝節特別演出專場在楊浦區五角場萬… 查看詳情 >
-
水系“毛細血管”連線成網,崇明長興鎮通過小流域治水提升蓄水排澇能力2023.10.17
在崇明三島之一的長興島,原本互不打通、甚至還有“斷頭點”的一條條小河,近來已連線成網,形成一片水循環暢通、水體富有生命力的“水網”。記者了解到,長興鎮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南起潘石公路河,北至北環河,…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