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江到臨港,他們見證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壯大
來源:上觀新聞2022.11.14
今天,2022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拉開帷幕。近年來,上海生物醫藥產業快速增長,產業規模從2019年的3800億元,提升至2021年的7600億元,實現翻番。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壯大的背后,是無數從業者的努力與付出。
君實生物臨港生產基地負責人謝皖,就是其中之一。謝皖是地道的天津人。當年,他決定只身一人來到上海時,跟家里說好只干5年,結果在上海一待就是十多年。他在臨港建起了一座占地80畝的大型現代化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更親眼見證了臨港生物醫藥產業從一張白紙發展為創新高地。
從張江出發
2012年12月,君實生物成立于張江藥谷一間不到300平方米的實驗室里。“這是上海絕大多數生物醫藥企業的首選之地,中國可能有一半的生物制藥研發型公司都在張江。”說起張江,讓謝皖印象最深刻的,是張江藥谷大廈樓下一家星巴克。“這家店每天都人滿為患,談合作的、聊投資的,還有面試的……大家都講張江生態好,這家咖啡廳是一個縮影。”
在中國生物醫藥崛起的道路上,張江是不可或缺的一筆。數據顯示,張江集聚了1500余家生物醫藥創新主體,超過7萬生物醫藥從業人員,累計獲批14個創新醫療器械產品,占全國約11%;累計獲批16項細胞藥物臨床試驗項目,占全國約30%。
迪賽諾生物成立于1996年,總部位于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總經理安曉霞回憶,“那時候張江還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到現在張江已經是車水馬龍了。”
科研人員在位于張江的藥學研究實驗室中交流討論。(新華社)
這是張江人共同的感受。作為中國生物醫藥研發高地,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張江已經成為國內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藥創制成果最多的標志性區域之一。
如今,迪賽諾已發展為中國首批從事抗艾滋病毒藥物開發、在國內獲得該類藥物生產批件最多的企業,也是行業唯一的國家級抗艾滋病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君實生物,則分別在中國和美國設立了4個研發中心,建有2個大型抗體藥物生產基地,僅僅是張江,君實就有5個實驗室,涵蓋從藥物研發早期的靶點發現到后期的工藝開發。
企業發展壯大,需要更多土地承載。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上海東南方——臨港。
在臨港壯大
在上海生物醫藥“1+5+X”特色產業布局中,張江生物醫藥創新引領區,重點發展創新藥物和高端醫療器械的研發轉化制造產業鏈,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臨港新片區則聚焦生物醫藥研發制造和醫藥、醫療服務,打造精準醫療先行示范區。新片區揭牌以來,作為先行承載區,生命藍灣累計引進100多個項目,總投資400多億元,引入項目數量占到全市新增項目的40%。
隨著君實產品線日益豐富,需要更大規模的產能支持。是在外地擴大產能,還是布局上海?讓謝皖決定來臨港看一看的,是一次偶然的拜訪。“當時,臨港集團兩位招商的工作人員來到我的辦公室。上海那么多企業,她們倆就一家一家去聊,聊企業的需求,聊能夠為企業解決什么難題。這種精神讓我佩服,我覺得應該來這里看一看。”
臨港建設項目集中開工現場。(資料圖片 孟雨涵攝)
2016年,謝皖和同事來到臨港考察。當時的臨港“想買瓶水都沒有地兒。”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大片的土地,讓君實下定決心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上海是中國創新藥的研發高地,臨港擁有上海不可多得的生產用地,我們很心動。”謝皖說。
短短幾年,君實生物完成了從項目土建到重要設備的安裝與驗證工作,獲得臨港新片區第一張藥品生產許可證,至今已支持了公司十多款新藥的中外臨床用藥生產。“才過了兩年,就全都起來了。我們現在想租地都租不到。”在謝皖辦公室窗戶外,一條馬路之隔就是生命藍灣新開發的樓宇,目前也全都滿了。
連接張江和臨港的S3公路,正如火如荼建設中。“建成通車后,從張江一路沿著S3南下,可實現最快速度到達臨港生命藍灣。”生命藍灣首席規劃師曲霞說,隨著S3公路加緊施工,未來將實現張江、臨港兩大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快速聯動,在公路沿線形成強大產業鏈。“我們將推進S3生命健康科創走廊建設,沿S3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帶,打通‘張江研發,臨港制造’的基礎上,推動‘產學研醫用’一體化發展,推進生命藍灣拓展區建設,形成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新格局。”
今年上半年,S3公路新建工程3標段工程已經完成工程量一半。(張海峰 攝)
從上海走向世界
和元生物董事長潘謳東是土生土長的臨港人。2020年,和元生物啟動7.7萬平方米臨港精準醫療產業基地建設,預計將于明年年初建成投產。
不過,選擇臨港不僅僅因為熟悉。“對我而言,這里是一個走向世界的窗口。”潘謳東說,比如依托臨港的境內關外政策,和元生物進出口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臨港生命藍灣對標美國波士頓、爾灣等國際一流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其規劃、位置、政策都是吸引我們落戶在此的原因。”
成立之初,和元生物就聚焦于基因治療領域,專注于為基因治療的基礎研究提供基因治療載體研制、基因功能研究等合同研發外包(CRO)服務,以及為基因治療藥物提供工藝開發及測試等合同研發生產外包(CDMO)服務,不斷拓展國內外基因治療產業化市場,目前已占據國內細分領域的頭把交椅。“未來,我們將立足上海,面向國際,更多參與到國際生物醫藥行業的競爭當中。”潘謳東說。
臨港生命藍灣生物醫藥特色產業園。(孟雨涵 攝)
新片區揭牌以來,臨港積極加速推進外資企業走進來、培育內資企業走出去。
2022年2月,世界醫療器械行業龍頭企業美敦力的科技產業基地落戶臨港;2021年10月,藥明康德旗下藥明生基在臨港新建的工藝研發和商業化生產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如今,迪賽諾臨港藍灣智造園廠房,主要定位為小分子原料藥、制劑和小核酸原料的研發基地。“迪賽諾落地臨港后,將通過生命藍灣的區位優勢,加大公司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不斷把最優的產品推向全球。”安曉霞說。
作為上海生物醫藥特色園區,生命藍灣產業生態正日臻完善。曲霞介紹,從提供創新創業源動力的產學研孵化平臺,到公共研發實驗平臺,從搭建完整的供應鏈服務體系,到引入國際標準的CRO+CDMO龍頭企業,從加強產教融合形成人才高效集聚態勢,到完善全生命周期落地賦能服務支撐體系……臨港生命藍灣正張開雙臂,擁抱國內外生物醫藥新動能。
根據臨港生物醫藥產業“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臨港新片區生物醫藥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其中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不低于300億元。臨港將基本建成集創新策源和高端制造于一體的生物醫藥創新產業高地,并努力成為未來提振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經濟的新引擎和新增長極。
更多資訊
-
森蘭北塊綠地建成開放啦!你去打過卡嗎?2023.8.25
森蘭綠地是上海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大型楔形綠地,該區域由外高橋集團承擔全面開發建設任務。 森蘭綠地面積約相當于2.5個世紀公園,它以“陽光下自由生長”為設計主題,涵蓋了區域城市生態、風景游憩、運動健身… 查看詳情 >
-
1300㎡滑板公園、約3000套租賃房,集商、住、休閑于一體TOD來了!2023.8.25
據申通地鐵集團介紹,位于閔行區顓橋鎮、毗鄰“大零號灣”的元江路TOD上蓋正在全力建設,元江路保利光合上城一期正在加速建設階段。如今從高空俯瞰,則能看到錯落有致的景觀帶環繞住宅社區。預計自2025年起,… 查看詳情 >
-
上海地鐵60余個出入口已建成未開啟?官方:已明確計劃,推進“應開盡開”2023.8.25
“13號線金運路站建成的8個出入口,只有三個開放通行。早晚高峰車流量大,非機動車都擠在一起,關閉的出入口是否可以開放分流?”乘客的訴求,已經有了回應。上月底,該站點正式啟用多個新出入口,方便周邊市民通… 查看詳情 >
-
除了樹、草坪和凳子還能有什么?上海45座公園已“變身”2023.8.25
上海土地資源稀缺、人口密集,無法依靠城區的無限擴張來創造更多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所以,在有限空間內盡可能多地注入功能,成為一個突破口。公園是窺見這個變化的一扇窗。在上海,許多公園已經跳出“幾棵樹、幾塊…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