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跑、并跑到領跑,這家上海企業打造信息高速公路的“中國標尺”
來源:上觀新聞2022.12.20
多年來,中國移動通信產業從“跟跑”向“并跑”,并最終實現在5G領域全球“領跑”。創遠信科(上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遠信科”)一直在鏗鏘前行,憑借著為推動我國自主4G移動通信標準和產業發展所貢獻的關鍵技術與產品,創遠信科榮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創遠信科董事長馮躍軍表示,如果把新一代移動通信網絡比喻成“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測試儀器就是“鋪路”時不可或缺的“標尺”。“17年來,創遠信科在攀登通信儀表高地中,始終堅持走獨立自主的創新道路,就是為了打造信息高速公路的‘中國標尺’。”
響應國家戰略
2005年,對于創遠信科和馮躍軍來說是個轉折點。這一年,3G剛被列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國家決定推動自主3G標準TD-SCDMA成為國際標準,一舉拿下產業未來的主導權。但當時,中國3G標準的前景并不被國際主流廠商看好,這些企業大多圍繞在其他兩項3G標準周圍,不愿意開展圍繞中國標準的相關研發,特別是通信測試技術和相關測試產品。
創遠信科所屬的無線通信測試儀器行業,是移動通信產業鏈上極為重要的一環,雖然市場規模不大,但地位舉足輕重。從底層的通信標準及算法,到核心通信芯片與系統設計,直至最后通信設備生產、組網、維護,各種測試儀器的應用貫穿全程,串聯起整條產業鏈。缺少測試儀器,3G組網將步履維艱。
“那時,我國移動通信領域在創新方面還沒有太多建樹,在技術、市場以及標準競逐的舞臺上也沒有太多話語權。”馮躍軍決定,自主研發中國標準的3G通信測試技術和儀器,響應國家戰略,把未來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此之前,馮躍軍主要從事高端通信測試儀器國外代理。
雖千萬人吾往矣
創遠信科投身中國3G標準化建設后,憑借此前品牌代理時的人才和技術積累,順利打響“第一炮”。2007年,創遠信科研發的第一批適用于中國3G標準的掃頻儀問世,在TD-SCDMA布網的關鍵階段發揮作用,成為運營商、設備商不可或缺的工具。
創遠信科初步站穩了腳跟。然而,無論是對創遠信科還是對整個中國移動通信行業而言,自主3G標準的落地和產業化只能算是一次“摸底考”,緊隨其后的4G才是“決定性戰役”。隨著國家逐步公布4G移動通信發展“時刻表”,年輕的創遠信科面臨抉擇:跟還是不跟。
假如要跟上國家的4G“時刻表”,創遠信科算過一筆賬:內部研發團隊的規模大致要擴張5倍,成本將相應地急劇增加;未來幾年,公司可能要把所有的盈利都投入研發。
“跟!”馮躍軍的話,在公司董事會上擲地有聲。作為追趕者,馮躍軍清楚地認識到創新是唯——條通往未來之路。
數年過去,創遠信科研發團隊發現,當初的賬算小了:當全部盈利轉手就被研發“吃光”,當全力以赴奔向的只是一個模模糊糊的方向,這種心理層面的煎熬,讓團隊一度動搖了。
但馮躍軍選擇咬牙堅持:為滿足研發資金需求,選擇賣房籌資,幫助創遠信科渡過難關。這種“背水一戰”的意志傳導到整個團隊,原本的煎熬也就化為成長路上最好的磨礪。
“敢于將自己置于別無選擇的境地,這本身就代表了一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豪情,馮躍軍身先士卒的精神鼓舞著團隊中的每一個人。”創遠信科副總裁陳懷超說。
關鍵時候,屬地松江區和泗涇鎮政府也為企業加油打氣。除了讓企業享受通信產業配套激勵政策,還享受G60科創走廊人才政策。創遠信科上百名研發人才享受了一系列G60人才獎勵和補貼,入住人才公寓,心無旁騖地專心搞研發。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1年,創遠信科完成了從3G到4G的跨越,成功推出中國自主4G標準TD-LTE測試儀器;2016年,由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創遠信科等14家單位共同完成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TD-LTE)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2019年,創遠信科的5G產品和技術取得新突破,中標中國移動首次5G網絡維護儀表招標項目。
在研發的關鍵期,創遠研發團隊常常與客戶的工程師們同吃同住,一起泡在一線,從而歷練出他們對市場需求高度的敏捷反應。比如,創遠信科自主研發了世界上首款安卓操作系統的工程測試儀表,將儀表的尺寸從傳統的手提箱大小壓縮到和手機相仿,在便攜性方面實現飛躍。這款設備不僅能為外出工作的測試人員減負,甚至還可以安裝在無人機上,在三維空間中測試5G信號分布。
在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雙開花”,創遠信科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以前我們代理的是國外高端無線通信測試儀器,現在他們成了我們在國外的代理。這種角色身份的轉變,凸顯了中國創造的力量。”馮躍軍感慨地說,如果當時選擇其他3G標準的賽道,而非加入共建中國自主標準,創遠信科不會有今天的發展。
如今,創遠信科位于G60科創走廊策源地上海松江的新總部正式啟用。背靠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創遠信科又在松江著手打造“5G產業基地”,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實現更多“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升級。
更多資訊
-
聚焦金色中環發展帶,這個科技總部平臺項目結構封頂2023.8.3
近日,由張江高科開發建設的張江西北區09-02科技總部平臺項目迎來重要工程節點,4棟主樓全部實現鋼結構封頂,進入幕墻施工的新階段。 項目位于張江科學城西北區核心區域,是“金色中環發展帶”上的C65科研… 查看詳情 >
-
木雕、陶藝、藝術展…上海最早的私營經濟小區地塊上,老舊廠區轉型文創產業園2023.8.3
驅車到青浦練塘,沿著老朱楓公路一直向西,到俞匯塘和螞蟥涇交界處,一大片稻田映入眼簾。那里是東厙村,滾滾稻浪左側,一個名叫“阿特麥”的文創產業園坐落于此。走進去,里面別有洞天:有陶藝課堂,有木工作坊,有… 查看詳情 >
-
靜水流深!漢口路解放大廈在歷史中誕生,在發展中孕育2023.8.2
識別一座城市的歷史文脈和品質風貌,最直觀就是建筑物。它不僅是人類生活的棲身地,亦是文明的發源地,更是鄉愁的慰藉地。 漢口路,曾經鬧中取靜,不顯山不露水。屈指算來,她竟已存在近160年了。屹立于漢口路的…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環高速邊一條1公里馬路,何以成為億元名車坊?2023.8.2
“給我的車來一件隱形車衣。”“我想車的外表看起來更酷一點。”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發生在一家名為“暗物質”的店鋪里。上海源田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喻奧介紹,這是一家專供汽車改裝和美容的企業。在一些時尚…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