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圖書館東館讀者不減碳排減少20%,全因藏在“一本書”里的數字秘密
來源:上觀新聞2023.1.4
“高大上”的建筑數字化轉型,如今開始滲透進人們的生活。元旦期間,許多留滬市民出門打卡城市人氣地標。開業不久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同樣“座無虛席”:人們在這里閱讀備考時,燈光、空調、分揀設備在無聲中全力運轉。然而數據顯示,在人流增加的同時,圖書館碳排反而下降20%,管理效率卻提高10倍。原因就是藏在書本里的數字秘密。
建筑是全行業的碳排“大戶”,碳減排不僅要依靠綠色材料,還要在使用過程中,結合數字化技術,降低運維能耗。上圖東館就是一個全新試點,其建筑面積達到11.5萬平方米,在落成之際,就擁有許多標簽,如“全球世界級城市中最大的公共圖書館”“國內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超大規模帶來了運維難點,480萬冊全開架藏書如何管理,每年400萬人次和上千場學術活動所產生的能耗怎么解決……
在圖書館內搭建的一套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破題關鍵,由上圖東館建造總承包企業自主研發,能把建造過程中產生的數據“無縫銜接”到運維階段。也就是說,智慧運維平臺搭建在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基礎上,集成了樓宇自控、能源監測、視頻安防、圖書分揀、報修服務等各個系統數據,相當于在電腦里繪制了一個有生命的上圖東館數字孿生體。
上圖東館有6000個閱覽席、數百萬冊書籍,每天的圖書分揀量很大。“分揀系統末端有60臺接收書箱,書箱滿了就得更換,肉眼盯著耗費人力,不盯著就會影響分揀效率。”總包單位上海建工四建集團智慧運維平臺項目負責人說,為了解決這一痛點,團隊在圖書館建造階段就預留了數據接口,開發微信小程序,對分揀小車實時監控,讓工作人員在辦公室可以接收到故障報警和更換書箱的自動提示。運營兩個月時,上圖東館的圖書分揀運送達到9675次,維修響應時間從原來的一小時降低到一刻鐘,較上圖老館的管理效率提升了10倍。
原來每天要做的抄電表工作,現在通過智慧平臺可以直接“拉清單”獲取電表數值,大大減少了人力投入。不僅如此,圖書館的每一個角落狀態,都能在平臺上一覽無余。坐在大屏前,圖書館的冷機運行、類型、臺數、送出水溫、空調機風量、風溫及末端設備的送風溫濕度、房間溫度、濕度等幾十個參數一目了然,水泵啟停、閥門開啟度、各管線水溫、流量也能直觀監視。在無遮擋的開放區域,智能安保系統還能實時監測和管理人流,人數誤差僅5%。在戶外平臺等危險區域布設的智能識別攝像機,還能識別穿越警戒線、高空墜物等危險行為,以臉搜臉技術可以輔助處理公共建筑中常見的孩童走失問題,把處理響應時間從30分鐘壓縮為5分鐘。
以碳排放為例,智慧運維平臺的能耗大數據系統可以實時計算圖書館的碳排放情況,輔助開展碳盤查,查看建筑碳排放趨勢,分析是否達到綠色運行指標。一旦排放值異常報警,系統會挖掘出異常區域,幫助工作人員進行巡查和解決。在嚴格“監管”下,圖書館投運以來的碳排總量減少20%。
通過AI技術覆蓋管理盲區,上圖東館又創下一個“第一”,成為全國首個應用智慧運維平臺實現全生命期BIM應用的大型綜合圖書館。平臺被納入國內首批面向公共建筑智慧建造和運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現已通過市經信委驗收和CNAS軟件測試認證,并入選成為住建部首批智能建造創新服務典型案例。
更多資訊
-
發展壯大現代農業“芯片”,浦東這樣做2023.8.17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業是現代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也是建設現代農業的標志性、先導性工程。正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建設引領區的浦東,致力于在推進國家種業振興中主動承擔更多… 查看詳情 >
-
健康服務進園區,G60科創云廊社區衛生服務站明日啟用2023.8.17
由新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造的G60科創云廊社區衛生服務站將于明日(8月18日)啟用,將進一步提升上海臨港松江高科技園區的品質,滿足附近企業員工的醫療健康需求,讓更多的科技人才扎根筑巢安心工作。 G6…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貿提質不靠“新三樣”獨撐,歐盟、保稅物流、民企、消費都有貢獻……2023.8.17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前7個月,上海市外貿發展穩中提質,實現進出口總值2.45萬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10.4%。 今年前7個月,上海市民營企業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速,進出口額達7531.8億元,同比… 查看詳情 >
-
真如副中心未來怎么發展?普陀區政府回應代表、委員建議提案2023.8.17
“應深入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融合,讓數字經濟成為海納小鎮最閃亮的名片。”“當前,武寧創新共同體在科創資源統籌聯動、人才引育機制、打響科創品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還需作進一步努力。”……… 查看詳情 >